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秦皇島:長城崢嶸鑄脊魂
2022-08-05 14:21:11來源: 秦皇島新聞網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秦皇島長城崢嶸鑄脊魂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孫雪梅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秦皇島長城出山入海,扼控遼西走廊,氣勢雄偉。老龍頭石城撥浪弄潮,氣吞海岳;三道關“倒挂長城”料峭險峻,嘆為觀止;九門口“一片石關”歷史悠久,底蘊厚重;董家口長城壯麗多姿,雄偉壯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秦皇島市依託得天獨厚的優勢,被國家賦予重點段先行示範,河北省明確山海關作為首批完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並按期驗收的地段。秦皇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出到2022年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具有重大影響和示範意義的保護項目將基本建成,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成果經驗;到2023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功能進一步完善,長城文化遺産的科學保護、活態傳承展示和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全面建成。

  建管並重,守護長城文化遺産

  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形狹長,“山”與“海”相隔僅8公里。

  7月8日,角山腳下,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攪拌機、澆注機等機器轟鳴,工人施工緊鑼密鼓……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2021年12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的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建設的“一號”工程。如今,這顆鑲嵌在燕趙大地上的長城文化明珠已拔地而起,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

  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秦皇島市被國家和省列為重點段,先行示範。市委、市政府把規劃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作為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高點定位、全力推進。

  “作為河北省乃至全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標誌性項目,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項目建設一直是山海關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項目建成後,將推動中國長城文化的弘揚與保護,成為長城精神、長城文化、長城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産等特色資源的集中展示平臺,以及長城學研究基地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標誌性工程。”該項目建設專班負責人、山海關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局長馮振説,目前博物館展陳大綱與展陳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力爭2022年底開館運營。

  秦皇島長城資源稟賦天成,市內明長城全長223.1公里,東西橫跨山海關、海港、撫寧、盧龍、青龍5個縣區,18個鄉鎮、85個村,長城沿線擁有26處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28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境內長城有入海長城、山地長城、平原長城、河道長城等多形態長城資源,轄段長城遺存豐富、體例齊全,代表了古代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最高成就,是明長城最為精華的地段。

  “這是明代的火銃,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它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是歷史的見證。”“這個毛筆盒是當時戍邊官兵用的,這在當時是普通老百姓不常見的‘稀罕物’。”

  7月6日,在板廠峪長城文化展館內,68歲的許國華通過這些“老物件兒”講述著這些古老的長城故事。他説,每一件寶貝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先輩生活的印記。

  “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我們有責任保護好。”許國華2002年當起了長城保護員,全身心投入到保護古長城的工作中。20年一路走來,他發現自己對長城文化的熱愛更深了。

  秦皇島市長城保護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建立“長城保護員機制”,在河北省率先立法頒布實施《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條例》,出臺《秦皇島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設立長城保護日,開展“走近秦皇島長城”系列活動,深入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條例》等法律規定,加強長城本體保護,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産守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依託優勢,擦亮旅遊金色名片

  2021年9月,沉浸式舞臺劇《長城》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全國各地遊客喜愛。2022年,山海關古城長城劇場除了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外,還根據山海關豐富的長城文化資源,增加了劇目內容,演出形式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

  “希望通過此次提升,能夠更好推動山海關文旅産業發展,讓山海關的文化遺産活起來、走出去。”長城劇場業務經理徐標説。

  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面展開,一系列重點項目在此實施,因長城聞名遐邇的山海關,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以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為牽引,山海關區謀劃實施了長城文化産業園建設,深度推進文旅融合,帶動長城周邊産業發展,持續釋放興文化、優環境、促發展的多重引領效應。

  “2022年,我們面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承辦秦皇島市第四屆旅發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為此,山海關區將緊緊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打造山、海、關的世界品牌,做到老城要有老特色、老城要做新文章、小區要有大作為。”山海關區委書記陳秋華説。

  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箭樓高聳;“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陶醉迷人;孟姜女廟裏的民間故事委婉動人……遠道而來的山西遊客陳宇明一家人將2022年的暑期旅行地選在了山海關。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以前只是從書上讀過,從電視上看過這兩句詩句,但是今天真正身在其中,才感受它的壯闊和力量,真的不虛此行,我們不僅喜歡這裡涼爽的氣候,更深切感受到了這裡厚重的文化底蘊,很期待年底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投入使用,到時候肯定會和家人朋友再度重遊。”陳宇明説。

  目前,圍繞放大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的外溢輻射效應,山海關區正加快推進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及長城山海關風景道建設,實施角山路沿線環境秩序整治提升,做好長城文化産業園規劃建設,穩步推進古城遺址保護提升和核心展示園綜合提升等項目。積極打造山海關關城防禦體系文化展示園、板廠峪長城文化展示園2處核心展示園;山海關老龍頭——海港區九門口——董家口、海港區板廠峪——撫寧區箭桿嶺、撫寧區界嶺口——盧龍縣重峪口3條集中展示帶和三道關倒挂長城、九門口水上長城、天馬山摩崖石刻等11處特色展示點。通過“以點帶線、以線促面、點面結合”,更好展示秦皇島長城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景觀價值,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帶來的好處和變化,擦亮秦皇島文化旅遊的金色名片。

  接續傳承,長城精神生生不息

  “山海關長城歷經數不盡的烽火硝煙,在八國聯軍入侵、山海關保衛戰等歷史事件中損毀嚴重。”山海關區旅遊文廣局黨組副書記、長城學會會長郭穎説。

  新中國成立後,山海關長城保護受到重視。1952年10月,國家撥款首次大修,至今維修保養已有70余次,累計投入8億多元。按照“保護第一,搶救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山海關區在真實完整保護長城及附屬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産和生態環境基礎上,除險加固、合理利用,進行活化傳承。

  如今,在各方支持下,山海關關城週邊的寧海城至鐵門關段城墻、鐵門關豁口券洞、角山長城,以及老龍頭入海石城、靖虜臺、南海口關等段都相繼修復。

  雄奇險秀的古老長城經歷了無數的烽火硝煙。如今,狼煙遠去,“山海”之間,一顆長城文化明珠正拔地而起。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認為,長城最突出、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所承載的偉大精神,包括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這些精神歷經歲月錘鍊,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67歲的長城保護員張鶴珊每天至少用5個小時在長城上割雜草、撿垃圾、查看每一處城墻……他懷揣著對長城的熱愛,堅守了44年,成為長城保護最前線的主力,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祖先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産。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志願者加入到從事長城保護、文物整理和講解等長城保護的工作中來。

  “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長城故事,宣傳長城文化,加入長城的保護中來,才能將長城精神傳承下去。”張鶴珊説。

  山海關區孟姜鎮北營子村地處角山和山海關古城之間,明長城遺址穿村而過,這裡常年缺水,地瘠人窮。村黨支部書記李成鎖説,為抓住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山海關區幫助北營子提升改造了村史館,啟動長城公社展館建設,村民建水庫、種櫻桃和蔬菜大棚,還建起了民宿,人均年收入已過萬元。

  “這裡變了樣,日子也越來越好。”北營子村村民栗玉芳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挖掘長城文化內涵、弘揚長城精神,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如今,這條歷史文化巨龍在傳承與發展中昂首向未來,古老的長城煥發新的生機,新時代的長城故事會越來越精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