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青頭潛鴨緣何“落戶”白洋淀
2022-08-11 09:49:05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中首】青頭潛鴨緣何“落戶”白洋淀

2022年7月24日,白洋淀水域,青頭潛鴨在水面上嬉戲。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攝

  閱讀提示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淀了!

  2022年7月,河北省林草局在白洋淀發現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的育雛情況,經專家確認,這是白洋淀首次發現青頭潛鴨繁殖,證明白洋淀濕地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之一。

  從2018年5月首次在白洋淀的大麥淀區域觀測到兩隻青頭潛鴨,到2022年5月在白洋淀八處區域觀測到青頭潛鴨棲息,再到首次發現青頭潛鴨雌鳥與雛鳥的活動影像,白洋淀帶給人們越來越多驚喜。

  作為遷徙性鳥類的青頭潛鴨,緣何從候鳥變成留鳥安家白洋淀的?其安家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白洋淀首次發現青頭潛鴨育雛

  7月30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齊明乘一艘小船,小心翼翼地來到白洋淀燒車淀北部一片區域進行巡查。

  忽然,空中掠過一個鳥群,“這是一群潛鴨!可惜相機抓拍得不理想,具體是白眼潛鴨還是青頭潛鴨,在相機螢幕中看不太清,需要回去在電腦上仔細鑒別一下再做記錄。”齊明興奮地説。

  夏日,正是白洋淀展現魅力的時節。淀水澄澈,葦綠荷紅,更有悠然棲息的鷗鳥雁鴨活躍在不同水域,構成白洋淀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這一畫面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體圓,頭大,雄鳥頭和頸黑色,並具綠色光澤,眼白色。其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腹部白色,與胸部栗色截然分開,並向上擴展到兩脅前面。

  2022年5月22日,河北省林草局在對白洋淀濕地鳥類進行監測考察時,先後在多處水域共發現10余只青頭潛鴨成體。“因為正是鳥類繁殖季節,我們想會不會有青頭潛鴨的雛鳥出現呢?隨後便加強了監測力度。”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説。

  7月2日,幸運的事情發生了。當天清晨,劉洵及相關工作人員再次來到前一天發現青頭潛鴨的水域時,一隻青頭潛鴨雌性成鴨帶著4隻可愛的小鴨出現在他的望遠鏡鏡頭裏,劉洵迅速拿出早已裝好長焦鏡頭的相機,拍下這珍貴的畫面。

  興奮之餘,劉洵與同事們又冷靜下來,接下來是不停地找各個相關領域專家確認。經過向國內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鳥類保護等不同領域的13名頂級專家諮詢求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夥伴關係青頭潛鴨專家組主席、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組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丁長青,東北林業大學教授李楓、王槐等專家一致給出結論:確定是青頭潛鴨的雛鳥。由此證明,白洋淀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田永昌説,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青頭潛鴨正在白洋淀“安家落戶”,由候鳥變成留鳥。

  “青頭潛鴨主要棲息在水流緩和、水草豐富的湖泊、水塘等,對水質要求極高,是一種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的水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因為氣候、環境變化及人為因素等干擾,青頭潛鴨野外種群數量不斷減少,2021年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目前在白洋淀區域已經確定為青頭潛鴨雛鳥的,共有三窩10隻,其他區域觀測到的疑似青頭潛鴨的雛鳥,正在進一步確認中。”河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洋淀2021年秋冬季發現100余只青頭潛鴨成體,此外,河北省衡水湖、張家口康保、邢台南宮、滄州南大港也有發現青頭潛鴨的記錄。

  丁長青表示,青頭潛鴨的歷史繁殖地在俄羅斯和我國東北地區,然而多年來,在這兩個地方卻難覓其繁殖蹤跡。上世紀90年代初,有過在青頭潛鴨的歷史繁殖地吉林省向海發現青頭潛鴨繁殖巢的報道,但近年的跟蹤監測沒有更多發現。

  “青頭潛鴨主要分佈在中國,白洋淀繁殖地的發現,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近些年發現的繁殖地中最北部的一個。”丁長青稱,青頭潛鴨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水草豐美的湖泊、濕地都是它鍾愛的環境,水草、藕芽、小的魚蝦蟹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

  白洋淀生態畫卷徐徐鋪展,讓很多遷徙的珍稀鳥類駐足流連,候鳥變留鳥。在丁長青看來,白洋淀生態環境的治理、漁網蝦籠的清理、人為干擾的減少,是青頭潛鴨願意留下來的重要原因。下一步,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將在全國範圍內佈置開展新的青頭潛鴨保護工作。為加強對青頭潛鴨的保護,2022年4月,已經在北京動物園建立起青頭潛鴨的人工種群,共繁育了54隻青頭潛鴨,時機成熟後,將野化放歸,使其回到大自然懷抱。

  鳥兒是環境的“生態試紙”

  進入7月,白洋淀中一大批野生鳥類進入繁殖期。鳥兒們分別在各自棲息的水域忙著築巢、孵化、繁育後代。

  “環境變好了,白洋淀的青頭潛鴨越來越多。”説起青頭潛鴨,拍鳥十年的安新縣攝影愛好者賀友順滔滔不絕。

  儘管4年多過去了,但賀友順還清晰地記得,2018年與齊明兩人在鳥類觀測中第一次發現青頭潛鴨時的場景。他説,鳥兒是人類的親密朋友,是環境的“生態試紙”,是生物多樣性監測的指示物。

  對此,一直致力於白洋淀青頭潛鴨監測工作的河北大學侯建華教授認為,青頭潛鴨能夠“安家”白洋淀濕地,與白洋淀濕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當地居民鳥類保護意識提高密不可分,也充分體現了當地鳥類保護和管理的顯著成效。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是吸引青頭潛鴨前來的原因。

  自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進行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如今,白洋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水質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治理實現階段性目標。目前,白洋淀淀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淀區面積恢復至290平方公里左右,整體水質提升至Ⅲ類以上標準,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生態環境的改善推動了生物多樣性的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落戶”。

  不只是青頭潛鴨,小天鵝、灰鶴等越來越多的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在白洋淀現身亮相。觀測數據顯示,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已增加到237種,比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3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3種。

  6月底,白洋淀鳥類棲息地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召開,提出了進行白洋淀鳥類保護及棲息地恢復建設。

  為了更好地讓鳥類“留下來”,雄安新區近日在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還新建多處濕地公園、口袋公園,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植被,為不同習性的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殖條件。

  如今,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不僅鳥類安家,魚類也越來越多,多年未見的鳑鲏魚、黑魚、嘎魚等指示魚類重現白洋淀。

  近日,經河北省海洋與水産科學研究院監測發現,白洋淀新增北鰍魚和中華多刺魚,白洋淀魚類已恢復至46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19種,白洋淀魚類生物多樣性已達到高級別水準。

  白洋淀水體評價由單一水質要素向水生態綜合要素轉變。2022年起,河北省將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除了在白洋淀深入開展鳥類棲息地建設,還將推進淀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早日呈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自然勝景。

  構建愛鳥護鳥、開放包容的大保護格局

  8月2日,白洋淀鳥類監測站的遊禽涉禽幼鳥救助區裏,4隻滿月不久的雁類幼鳥正在小憩,一隻嫩黃,三隻黑灰,毛茸茸的煞是喜人。

  監測站救助組組長紀紅軍打了個呼哨,沒想到幼崽們抖了抖剛長出的尾羽,就朝他遊了過來。“都是我養大的,認我。”他樂了。

  看著這一幕,來探望紀紅軍的妻子也笑了,但沒忍住“埋怨”了句:“愛到癡迷呢,家裏有個屋子都被他用來專門救助鳥,現在裏面還有一堆骨頂雞的幼鳥呢。”

  紀紅軍簡單地解釋這些幼鳥的來歷:大部分都是村民發現的被棄巢的鳥蛋,專門送來救助的。“這幾年,村民們愛鳥的意識都強了起來,碰到受傷的、棄巢的鳥就會給我們送過來。”

  紀紅軍説,監測站設立後已經救助了各種鳥類68隻,其中還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等。眼下鳥類監測站的救助區正在清潔整修,環境提升,後續散養在各處救助的鳥類和人工孵化的棄巢鳥卵即將入住,統一實行規範化救助。

  如今的白洋淀,不只是一個救助區,也不只有一個紀紅軍。

  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韓戰橋孵化放飛斑嘴鴨,龍化鄉大學生陳思岐照顧野生戴勝的故事,在白洋淀廣為人知。而鳥類觀察員周龍山多年如一日義務巡查,鄉鎮幹部馬九州製作生態鳥窩,企業家馬永雷種植千畝水稻打造鳥類覓食地,郭裏口村黨支部成立志願者隊伍、創制快板書、繪製專題文化墻等,從政府到企業,從民間協會到群眾,構建著愛鳥護鳥的氛圍。

  愛鳥的人多了,鳥的膽子也大了。當賀友順的小船順著白洋淀主航道拐進一處蘆葦蕩,一隻長脖子的蒼鷺站在離水面十來釐米高的葦子上,離船幾米近,卻淡定地像村口納涼的老頭,連拍拍翅膀的意思都沒有。船工笑著説:“這‘長脖子老等’,見多識廣,膽子大著哩。”

  在賀友順看來,這些鳥都是有靈性的。“像青頭潛鴨,這兩年大家愛鳥的意識重了,它就知道可以來了。可以説,正是在人們愛鳥觀念轉變的這幾年間,青頭潛鴨的數量在成倍的增長。”賀友順説。

  確實如此。倒退五六年,那時白洋淀的人誰也不敢想,淀裏能有青頭潛鴨。如今,行走在白洋淀的淀面上,“乾淨”是最大感覺——沒有捕鳥網、誘鳥器等,這是長期以來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志願者與盜獵者較量後的結果。

  “尤其是2021年發現青頭潛鴨後,相關的保護監測工作已經隨即啟動。2022年7月,我們一個由縣自然資源局、安新鎮、大王鎮圈頭鄉聯合組織的安新縣鳥類棲息地保護巡查行動已經正式啟動,成立的這支愛鳥護鳥巡邏隊將每天開始常態化巡查。”田永昌説。

  為了進一步加強包括青頭潛鴨在內的鳥類監測能力建設,白洋淀鳥類監測站還進行了監測設備的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木棧道、桃花島、十里荷香、藻苲淀監測設備和監測站可視大屏安裝,近日投入使用。

  7月11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與河北大學野生動物研究專家組簽訂了白洋淀青頭潛鴨繁殖越冬監測調查合作協議,更加科學地對青頭潛鴨的種群數量、生活習性等進行監測。

  “保護青頭潛鴨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以保護青頭潛鴨為方向,構建一個愛鳥護鳥、開放包容的大保護格局,再現白洋淀‘鳥類天堂’的勝景。”田永昌説。(河北日報 記者郭東 張偉亞 趙瑞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