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石家莊裕華區強化“四個突出 ” 提質增效“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
2022-08-17 17:29:24來源: 長城網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為進一步優化整合群眾身邊的普法隊伍,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科學化水準不斷提升,石家莊市裕華區通過強化四個“突出”,穩步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高效規範運行,全方位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讓他們在為基層治理提供紮實法治保障方面發揮出了突出作用,這支隊伍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我們最信賴的貼心人”。

  突出組織領導,謀篇佈局增強“推動力”

  將“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作為普法依法治理年度重點任務統籌謀劃、抓細抓實。下發《裕華區關於開展“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的實施辦法》,組織各社區按照“一名法治帶頭人+三名法律明白人”的配比規模,依照規定流程進行遴選。同時,為當選的110名“法治帶頭人”和337名“法律明白人”隆重舉辦工作證和徽章頒發儀式,編印工作記錄本、常用法律知識讀本和《“法律明白人”培訓教材》等“大禮包”,由社區統一派發給每名“法治帶頭人”和“法律明白人”,並進行上崗初訓,做到規範服務內容,明晰任務清單,落實崗位責任,推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均衡化、優質化發展。

  突出科學遴選,分層分類增強“影響力”

  按照篩選推優原則,裕華區對社區“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幹的基本條件和主要職責進行了明確,採用居民自薦、組織遴選、考核上崗的方式公開招募。組織各社區重點面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五老”人員、網格員、人民調解員等群體,優選有較豐富法律知識、較強法治理念、熱心普法公益事業的人員,建立“法律明白人”骨幹人才儲備庫,在充分了解其意願的同時,分別將其確定為解決婚姻家庭、鄰裡糾紛、損害賠償及其它糾紛的“法律明白人”培養人選,由社區註明擅長處理的矛盾糾紛類型及熟悉的法律法規範圍後登記在冊。對確定為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對象及骨幹人選的,依託社區法治宣傳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微信群等載體,張榜公示基本信息,方便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時可以向相應的“法律明白人”尋求幫助,從而使“法律明白人”服務覆蓋每片網格、每個家庭。

  突出學宣結合,精準施教增強“學習力”

  利用集中統一培訓、現場教學實訓、指定線上學習內容自主學習等方式,全面提升“法律明白人”綜合素質。一是面向骨幹隊伍開展集中培訓。2022年7月初,舉辦了為期半天的封閉式社區“法律明白人”骨幹培訓班,有120余名“法律明白人”參訓,石家莊市普法講師團成員、市委黨校法學副教授鄭穎就民法典中常用法律法規和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養老詐騙等法律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優化了“法律明白人”的知識儲備;二是通過法官、檢察官、市區普法宣講團成員法治宣講、以案釋法和旁聽庭審等法治實踐活動,對“法律明白人”開展現場教學;三是利用“法律明白人”微信群,不定期推送前瞻性法治信息、案例50余篇,進一步提高了“法律明白人”的法治認知水準。四是依託線上雲媒體,指定學習內容,組織“法律明白人”按需學習此外,利用“3˙8”婦女節、“3˙15”消費者權益日等節點主題普法活動,集中組織“法律明白人”與區直部門普法工作人員聯動,針對房屋産權、婚姻家庭、家庭贍養等熱點內容進行法治宣傳和法律諮詢服務,提升“實戰”能力。

  突出實際成效,參與融入增強“行動力”

  推行“法律明白人”社區工作室試點工作,各社區在“居民議事廳”、社區閱覽室等功能區為“法律明白人”提供服務處所,組織引導“法律明白人”依法有序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在實施基層法律服務、參與法治宣傳和法治創建、解決基層熱點難點問題中發揮作用,帶動引領基層群眾增強法律意識,養成依法辦事良好習慣。採取“社區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社區幹部+網格員+法律明白人”組團服務的模式,利用“法律進社區”、普法文藝演出等方式,讓“法律明白人”在助力政策法律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社情民意收集、法律服務等工作中長見識增才幹,真正融入基層依法治理體系。截至目前,組織“法律明白人”利用“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契機,開展法治宣傳活動50余場次,解答法律諮詢350余人次,參與調處矛盾糾紛593起,收集居民有關法治建設意見建議32條,有效打通了法治惠民“最後一公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