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深化三地協同創新 《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2022)》發佈
2022-08-22 15:16:50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2022)》發佈 建設戰略科技力量 深化三地協同創新

  日前,河北省重點高端智庫省社科院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與經濟科學出版社聯合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2022)》認為,面對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需求和建設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的戰略任務,京津冀協同創新將步入以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建設引領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全新階段。

  該報告分析了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佈局現狀與發展制約、應避免的誤區及著眼點,從強化頂層設計、加快建設雄安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平臺、培育區域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等方面提出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佈局的實現路徑與發展保障。

  ■京津冀區域戰略科技實力雄厚但佈局單核集中

  報告認為,京津冀區域戰略科技實力相對雄厚,具備打造創新策源地的基礎。京津冀地區創新資源豐厚,無論是以國家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的狹義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還是大學、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廣義戰略創新主體和創新載體,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與此同時,京津冀尤其是北京的高品質創新成果突出,每年的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和每年的全國十大科技進展中約有一半來自北京。相對雄厚的發展實力,奠定了京津冀打造全國創新策源地的基礎。

  報告也同時指出,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單核集中、區域創新實力差距制約了京津冀整體創新效能的發揮。截至2020年,京津冀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54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85家,但80%以上分佈在北京,佈局呈現出單核集中的態勢。京津冀地區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的河北,截至2020年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有12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有5家,分別佔京津冀平臺數量的7.8%和5.9%。

  單環節創新成效凸顯,區域化鏈式創新發育嚴重不足。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創新産出和對全國其他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上,一直居全國前列。2021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0億元大關,位居全國第一。但放眼京津冀地區,高創新産出與低區域轉化同在的狀況依然存在。2021年,作為京津冀地區研發轉化主要承載地的河北,承接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300億元,儘管增長率超過40%,但僅佔京津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的3.6%。天津承接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33.60億元,僅佔北京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的0.7%。

  ■聚焦新需求新目標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

  報告認為,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應遵循體系化佈局而非碎片化建設、強化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實現服務國家發展與服務區域發展的統一。

  面對國內外科技創新趨勢的深刻變化,京津冀必須準確把握自身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特徵,立足區域創新體系和基礎,聚焦新時期國家和京津冀區域創新使命、創新任務、創新發展需求,以提升全國和區域科技創新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約為目標,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

  圍繞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發展,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在創新系統性演變的規律和科學技術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下,京津冀要突破資源配置的地域限制。改變過去只關注創新要素構成和創新資源靜態配置的局部思維,以全球視野匯聚創新資源,將其與已有區域創新體系有機融合,應是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佈局的重要方面。

  圍繞增強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這是推動全産業鏈優化升級,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安全可靠的産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支撐。

  圍繞構築京津冀未來戰略競爭優勢,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京津冀立足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對核心技術進行集中攻關,形成對未來産業發展的戰略性科技支撐,這是京津冀都市圈加速發展的關鍵。

  圍繞京津冀高品質發展新動力源的培育,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這有助於推動區域經濟轉型提升、主導産業創新發展,使京津冀區域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産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圍繞破解區域創新短板,提升區域整體創新層級,佈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這有助於重塑京津冀區域創新格局、形成京津冀區域創新驅動合力。

  ■五大實現路徑助力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佈局

  在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佈局的實現路徑方面,報告提出強化頂層設計、加快建設雄安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平臺等五大方面。

  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總體方針和總路線圖。報告建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領導下成立由戰略科學家主導、三地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參與的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指導委員會,系統謀劃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佈局總路線圖,為京津冀整體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加快建設雄安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平臺,實現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的均衡佈局。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北京“三城一區”、天津中國信創谷等創新建設主平臺的建設基礎上,著力佈局建設雄安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平臺,實現京津冀戰略科技力量均衡佈局,推動河北科技創新短板加速提升。與此同時,加強雄安新區與北京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合作對接,加快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以雄安新區為龍頭,統籌全省科技創新平台資源,優先科技創新區域佈局,形成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合力。

  打造從原始創新、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産業化的區域戰略科技力量體系。佈局建設一批京津冀重大科技聯動創新基地和學科交叉研究中心,夯實戰略科技力量的主體支撐。佈局建設一批京津冀創新融合的新型研發機構,提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能力。佈局建設一批以領軍企業為核心的企業創新聯合體,築牢研究成果區域産業化發展的根基。

  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形成跨區域、跨主體、跨部門共建戰略科技力量的要素保障。人才是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發展的最核心要素。共建京津冀人才服務體系,積極促進人才交流和聯合培養,不斷增強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共建京津冀高級專家數據庫,搭建三地高層次人才資源交流共享平臺。搭建區域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臺,健全跨區域人才多項流動機制,推動京津科技領軍人才赴河北創新創業。建立區域人才資源開發孵化基地,吸引和培養一批高端創新人才。構建國際科技人才引進機制,積極探索政府引才服務機制建設,取得引才效果。促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提高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支撐戰略科技力量發展提升的制度保障。改革創新京津冀三地重大科研計劃的制度設置和組織方式,破解當前各自為戰狀態,根據新形勢及區域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發展的新要求,深入改革,促進跨區域、跨學科和跨主體的創新,健全和完善重大科技任務京津冀三地聯合攻關機制。構建京津冀政府財政資金有效鼓勵企業主體進行基礎研究的新型激勵體制,提升企業承擔戰略科技任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建立京津冀協同實施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的推進機制。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提升通過國際合作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水準的能力。建立京津冀國際大科學計劃組織運行、實施管理、知識産權管理等新模式、新機制,吸引三地政府、科研機構等參與支持大科學計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河北日報 記者米彥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