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塞罕壩 正青春
2022-08-23 13:43:47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塞罕壩機械林場在二次創業新征程上續寫新的綠色傳奇塞罕壩,正青春

塞罕壩 正青春

蒼翠連綿綠波涌動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 攝

  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創業越韆鞦。

  “全國林業英雄林”落戶塞罕壩!8月15日,“全國林業英雄林”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揭牌,致敬英雄,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一抹深綠,正走進越來越多人的心裏。

  “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2021年8月23日下午,在承德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首站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深入綠意盎然的無邊林海,讚譽荒漠變綠洲的精神力量。

  林濤陣陣,訴説著老一代塞罕壩人戰天鬥地的奮鬥歷程;囑託在心,激勵著新一代塞罕壩人在二次創業新征程上續寫傳奇。

  塞罕壩,正青春。

  又添新綠,築牢京津生態屏障

  8月17日上午,塞罕壩機械林場陰河分場亮兵臺營林區一處石質陽坡上,一株株小樟子松頂著嫩綠的枝葉,在傾斜近40度的山坡上迎風舒展。

  “株高34釐米,長出新枝多條,生長點凸顯,成活!”測樹高、看長勢,陰河分場自檢組正在對2022年5月栽下的170畝樟子松幼苗進行自檢。

  “這些土叫‘頭皮土’,小樟子松就是在石頭縫兒裏種活的。”亮兵臺營林區主任宋吉祥隨意撥開幾釐米厚的薄土,不規則的碎石一塊挨一塊地擠在土層下。

  向石質陽坡要“綠”。2022年,塞罕壩完成造林6657畝,其中包括1700余畝的攻堅造林。

  咬定荒山不放鬆,種樹,始終是塞罕壩人心中強勁的旋律。

  2022年5月底,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在承德市調研時走進這片林海。他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奮力開啟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新征程。

  老一代塞罕壩人攻克了引種關、育苗關、造林關。如今,新一代塞罕壩人依然在闖關:良種引育關、資源結構優化關、森林品質提升關、林業可持續發展關。

  “你們看這棵樹,幹型通直飽滿,生長健康,無病蟲害,可以以這棵樹為參照建立一個空間結構單元,通過調整相鄰四棵樹的混交度、大小比、密集度、角尺度等指標,達到單元結構最優。”8月18日上午,千層板分場馬蹄坑營林區的落葉松林地裏,林場的50名技術骨幹圍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張志東身邊,一場人工林結構化經營技術推廣示範教學在林間進行。

  通過推廣應用林分結構調整、撫育間伐、林冠下造林等關鍵技術,提升人工林經營的整體水準,是這堂課的重點,也是塞罕壩人2022年的主要工作。

  此前,塞罕壩以落葉松、樟子松和雲杉三大針葉樹種為主,人工林樹種單一。2022年,林場共完成混交林營建2萬畝,種植柞樹、花楸、元寶楓、紫葉稠李等闊葉樹種,使樹種結構得到有效調整,推進人工林向異齡復層混交林轉變,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多樣、更健康。

  間伐,是對森林進行人工撫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頭頂,十三四米的雲杉高大挺拔;腳下,一棵棵或樹榦彎曲或沒有長高的被壓木被運出林地。在千層板分場煙子窯營林區五道渠子地塊,施工員丁玉輝正帶領工人進行間伐作業。

  “去小留大、去劣留優、去密留勻,砍下長得不好的樹,留下的樹才會長得更壯。”丁玉輝介紹,對森林進行人工撫育是精準提高森林品質的重要手段。目前,林場在實踐中創造出造林、幼撫、定株、修枝、疏伐、主伐、更新造林等循環有序的森林培育作業流程,森林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闖關,科研是強大支撐。

  拉伸卷尺,用尼龍繩圈出1平方米的小樣方,觀察樣方內草本植物的數量、高度和蓋度……林場科技科科研人員付立華正在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你們看,這片林子草本植物、灌木和天然落種喬木錯落分佈,林木種植疏密度合適,林分比較好。我們會將不同地塊的生物多樣性情況進行對比,看哪種撫育方式效果最佳。”

  生物多樣性監測只是科技科承擔的科研任務之一。為摸清塞罕壩三大針葉樹種的脾性,目前,他們成立了《冀北地區雲杉林高效經營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組,深入了解雲杉的生長規律和生長特點,以便通過有針對性的撫育,更大程度發揮林木的生態效益。

  一次又一次的綠色攻堅,讓百萬畝林海綠意越來越濃。目前,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面積達到115.1萬畝,森林覆蓋率82%,活立木蓄積1036.8萬立方米,每年可涵養水源2.84億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釋放氧氣59.84萬噸,切實築牢京津生態安全屏障。

  科技護航,時刻守衛林海安全

  8月的塞罕壩,引來八方遊客。

  “遊客多了,林場的管護任務更重了。”在林場森林防火指揮中心,該中心主任彭志傑緊盯著對面的大螢幕,時刻繃緊防火這根弦。

  在彭志傑面前,是林場的林火視頻監控系統。數十組圖像鋪滿整個大螢幕,將茫茫林海盡收眼底,實時監控著林場的安全。

  “目前,全場43個視頻監控點,均安裝在鐵塔塔頂等林區各區域高點處,每個監控點可清晰監測周圍半徑15公里的區域,監測覆蓋率達97%。”彭志傑説。

  植樹造林,講究“三分造,七分管”。

  天上,橙色Mi-171直升機飛越整個林場,開展森林草原防火巡護。從4月14日起,承德航空護林站開設了231公里的“環塞線”巡護線路,可覆蓋塞罕壩林區全域。

  地面,5個電腦螢幕一字排開,不僅有衛星監測、紅外探火雷達、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發現火情,更有雷電預警監測系統預防雷擊火。

  林中,9座望海樓,18名瞭望員24小時值守;7支專業撲火隊伍,在重要林區、公路沿線進行防火巡護……

  防火責任重於泰山。目前,林場已建成林火視頻監控網、生態安全隔離網、防火隔離帶阻隔網三大防護網,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全天候、全方位、立體化火情監控網絡,時刻守護著林海安全。

  “為科學處理防火和旅遊的關係,林場完成了禁止旅遊區的劃定,大力壓縮現有景點開放數量、面積和活動項目。初步劃定旅遊開放區包括生態觀光廊道、生態文明宣教基地、生態集中觀光點(區),總面積1.89萬畝,佔林場總經營面積的1.35%。”彭志傑説。

  在塞罕壩,如果説防火是場永不終止的戰鬥,防蟲亦然。

  8月19日一大早,林場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黨支部書記、副站長劉廣智就和同事們上山了。這段時間,他們要對林場新建的30個物聯網智慧監測站進行巡檢,以保證能夠儘快聯網試運行。

  “這可是一款科技‘神器’。通過性誘芯、藍光燈吸引害蟲進入燈箱,然後利用紅外模組將其殺死。箱內的智慧設備會定時自動拍照和計數,並將圖片和數據傳輸至監測平臺。”在北曼甸分場四道溝物聯網智慧監測站,劉廣智指著智慧蟲情測報燈説,工作人員通過監測平臺就可遠程清晰查看現場害蟲飛行和死亡蟲體實景,進行蟲種及數量分析,並做出蟲情預警。

  林場實施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建設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賦能,提升林場防控各種有害生物能力,實現對林業害蟲的實時監測、精準防治。2022年,計劃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12萬畝。

  塞罕壩對病蟲害防治的理念和技術還在不斷進步。

  “近幾年,我們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自控機制’‘生態平衡’成為林場的關鍵詞。”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説,現在塞罕壩人的理念是,只要能夠實現森林自控的,就不人為干預;只要能夠小範圍控制的,絕不擴大面積防治;只要能利用生物天敵防治的,就不使用化學藥劑。

  綠色生金,多元拓展生態價值

  塞罕壩下、伊遜河畔,一片造型松種植基地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裏哈村村民寧俊嶺正手持修枝剪,踩著腳手架,忙著給松樹“理髮整形”。“從植樹到修樹,每天工資從100元漲到了300元。”寧俊嶺笑著説。

  上世紀80年代,哈裏哈村成立近200人的植樹專業隊,參與林場和村莊綠化,並在林場技術人員指導下發展起苗圃種植産業。目前,該村林地面積達2.3萬畝,森林覆蓋率超78%,林木保守估值1億元,被譽為“塞罕壩下生態第一村”。

  如何讓生態價值再提升?哈裏哈村在全縣率先建立造型松示範基地,發力造型松産業。

  “普通松樹,一棵價格三四十元,但經過人工綁扎、枝條修剪、樹冠再造,就能變身‘迎客松’‘不老松’等景觀松,培育3年到5年,價格可達上萬元。”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洋介紹,目前,該縣有可用於造型的油松苗木面積超2萬畝、61.35萬株,造型後5年內産值可達3.68億元。

  在塞罕壩,“綠”就是周邊百姓致富的資源和底氣。

  在塞罕壩輻射帶動下,周邊區域發展鄉村旅遊,每年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發展生態苗木基地4400多畝,苗木總價值達7億多元;每年有4000多名百姓到林場務工,年人均增收1萬多元。據統計,周邊4萬多名百姓依託百萬畝林海走上了致富路。植綠護綠,林海“淘金”,已成為塞罕壩周邊百姓生活常態。

  外溢生態效益,造福一方百姓;深挖生態價值,産業發展更多元。

  8月18日,經過森林生物量(碳匯)建模外業調查、項目報告編寫、專家論證,塞罕壩機械林場30萬畝天然次生林森林固碳産品項目核證會在石家莊舉行。

  “我們相繼在5個分場抽樣調查油松、柞樹、樺樹等主要樹種,為河北省構建森林生物量(碳匯)模型提供基礎數據。通過測量各類樣樹的固碳數據,也將為林場森林碳匯測算奠定基礎。”塞罕壩機械林場營林科副科長常偉強説,加上此前5萬畝造林碳匯、38萬多畝營林碳匯,林場可用於開發固碳産品的面積將達到73萬多畝,佔林地總面積的63%。

  這片森林,靠著“呼吸”也能掙錢。

  在完成474.9萬噸國家核證減排量備案的基礎上,塞罕壩繼續尋求探索林業碳匯開發新途徑,與生態環境部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合作備忘錄》,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的塞罕壩樣板。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8月23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即將舉辦的降碳産品價值實現暨金融機構授信簽約儀式上,塞罕壩機械林場將與3家鋼鐵企業進行降碳産品交易,10.31萬噸降碳産品將實現生態價值轉化,交易金額608萬元。

  日趨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讓這片浩瀚林海的生態價值有了更多實現可能。

  “塞罕壩的産業發展正在向更多角度更多層次邁進。林下經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李永東説,目前,林場已試種林下參4000多株,探索大花杓蘭等野生花卉培育馴化,引進並推廣種植藍靛果、小檗等灌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022年是建場60週年,是塞罕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續寫輝煌的新起點。”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説,塞罕壩人將大力傳承弘揚塞罕壩精神,真刀真槍幹一場,幹出一番新面貌,把林場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國領先、國際先進的現代化國有林場。(河北日報 記者宋平、賈楠、陳寶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