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邢臺: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2022-08-23 19:54:38來源: 掌上邢臺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鄉村振興·我的故事 | 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人物檔案:

  何立傑,1978年12月出生,現任邢臺隆堯東良鎮陳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當兵之時他就有發展家鄉的想法。2015年,懷揣夢想和在社會上積攢的資本回到家鄉,幾年時間,普通的小鄉村成了“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先進基層黨組織”。他也先後榮獲“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河北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邢臺百名好支書”“河北省最美新鄉賢”等榮譽稱號。

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身在小鄉村堪比住在公園裏

  陳莊村位於東良鎮中部,尹大公路穿村而過,全村1710人,耕地面積2300畝。村子實屬一個小型村莊,但建設得頗為精緻。

  走在陳莊村的街頭,整齊的路燈,平整的街道,以及街道兩旁的高桿月季、高桿女貞、海棠等花卉綠植花紅葉綠,將整個村莊佈置得漂亮、優雅。

  不多遠就能遇到街角遊園,遊園內有村民坐著休息、孩童跑著嬉戲。村子中部是陳莊法制公園,內有假山流水,清風拂過,整個村子就像一個大公園,村民在此盡享悠閒和愜意時光。

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生活在村裏比城市裏一點也不差,現在我們村環境、經濟都不錯,村風村貌非常好。‘錢袋子’也跟著鼓起來了!”談及如今的生活,村民老何笑著説,在年輕的村支書何立傑帶領下,村兩委幹勁十足,給村裏帶出了好發展。

  何立傑介紹,近幾年,全村45條巷道、7條主街道都進行了修建,安裝路燈360盞,種植綠化樹木4萬多棵,美化墻壁4萬餘平方,利用26處宅基地精心建設了8個精品小遊園、6個綠色停車場,還投資百萬元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

  村裏的改變,離不開大傢夥兒的無私奉獻。何立傑介紹,他先後墊資高達160余萬元,村民自願捐資60余萬元,還有上級支持資金,先後投資600萬元,才建成了“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季有花、夏季有果、四季有綠、常年有景”的特色田園式鄉村。

河北邢臺: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_fororder_3YtxMqKO_1661005308777

  懷揣建設家鄉夢一路前行

  鄉村振興離不開帶頭人,好的帶頭人離不開一顆赤誠之心,何立傑便是懷著建設家鄉的夢想一路前行。

  1998年前後,不滿20歲的他還是一名現役軍人,服役的部隊駐地在膠東半島一個小鎮上。那裏是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發達,當陳莊村到處還是土路的時候,那裏都已實現了街道的硬化、美化和亮化。回家探親看看自己的村莊,何立傑就想如何能讓自己的家鄉也那麼美麗那麼富裕。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就萌生了復原返鄉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好家鄉的想法。

  何立傑不是一個空想家而是一個實踐者。從立志起,他便開始訂閱“中國鄉鎮村長報”“河北科技報”,從中學習村莊管理知識,學習農業方面的技術,並向連隊領導申請,分別到連隊的炊事班、大棚菜地、養豬廠鍛鍊學習,還到當地村莊抄寫墻壁上的致富持家三字經等各種標語。

  2000年12月,退役回家的何立傑想立即大幹一場,然而他很快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自己太年輕,缺乏村民信任,沒有人脈關係,也不能為鄉親找到致富好項目。於是,他決定先退一步,開始在社會上開創自己的事業。“先讓自己有資本、有能力幫助鄉親,才能讓鄉親們信任。”何立傑摸爬滾打十幾年,期間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先後為村裏建設捐款6萬多元。

  2015年初,懷著造福家鄉的決心,他辭掉薪水豐厚的工作回到家鄉,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何立傑參加了村主任選舉,成功當選為村主任。從此,他開始了服務村民建設美麗陳莊的征程,並於2018年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壯大集體經濟為富美鄉村“造血”

  上任以來,何立傑首先對村容村貌進行了改善,但大量的投入也讓他明白,必須讓村集體實現“自主造血”才能支撐村子一直美麗下去,村集體經濟必鬚髮展壯大。

  2020年,村集體開始從村民手裏流轉土地,種植了甜瓜,建設養牛場、發展林下種植,以此來壯大集體經濟。同時,還利用村內空閒地支持建設了“四村聯建”服裝廠。

河北邢臺: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_fororder_okgZDrSW_1661005327594

  之後,村裏在鞏固服裝廠、箱包廠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基礎上,又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專業經濟組織,村支部佔30%股份,農戶佔40%股份,合作社佔30%股份,一期就有58戶農戶入股150萬元加入集體經濟組織。

  目前,該村已流轉土地500余畝,其中200畝種植大棚甜瓜,50畝用來做肉牛養殖,剩餘250畝林下種植。何立傑介紹,2022年村集體收入將達到30萬元,2023年將達到50萬元。另外,村集體又嘗試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造鄉村産業轉型新亮點。

退伍兵懷揣振興家鄉夢 成就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新鄉賢文化為村風豎旗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何立傑在積極推進村居環境、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鄉賢文化的發展,積極培育新鄉賢。

  他利用端午、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為村內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舉辦宴會、健康體檢、文藝表演;每週一為村內80歲以上老人送牛奶麵包……活動推行過程中,先後設立鄉賢榜、鄉賢示範戶、鄉賢調解室、鄉賢活動中心、陽光義工等,正是“黨建+文化”“黨建+義工”“黨建+鄉賢”等一系列活動,提升了陳莊村黨支部的公信力和黨員群眾的滿意度,同時也培育出一批新鄉賢,形成了和諧文明的鄉風鄉情。

  從壯大村集體經濟到人居環境提升,陳莊村持續發力,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依法治理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先進基層黨組織”。治理成效轉化成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陳莊村徐徐鋪展開來。何立傑説:“無論什麼夢想什麼情懷,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努力才能實現。”

  記者手記:鄉村振興少不了鄉賢助力

  基層工作不好做,鄉村振興更是個大課題。想要做好,需要基層幹部懷有一種情懷,懷有對鄉村、對鄉親的真摯感情及對自身價值的追求……從何立傑的身上,記者看到了一位愛家鄉併為家鄉的發展孜孜以求的基層(村)幹部。

  在東良鎮,像何立傑一樣的鄉賢不止他一個。東良鎮通過拍攝微電影《鄉賢的故事》《鄉賢的故事之鄉村振興篇》及定期舉辦“鄉賢杯”頒獎活動,積極培育推廣新鄉賢文化。如今在該鎮,像何立傑一樣的鄉賢越來越多,他們為鄉村振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借助鄉賢影響力,東良鎮成立了東良鎮鄉賢調解中心,創新推出“鄉賢調解”民調工作模式,形成了“3+26”的鄉賢調解具體運作模式,即3名鄉賢駐鄉鎮工作,26個行政村各配有1名村級鄉賢調解員,並依託村委會和便民服務站,形成覆蓋全鎮的調解網絡。如今,鎮村兩級鄉賢調解工作室已經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主要場所。

  基層調解是鄉賢為家鄉振興發揮的作用之一,其實在振興鄉村方面,鄉賢大有可為。想要振興鄉村,需要一個深入了解家鄉又有一定眼界格局的帶頭人,也需要能站出來“説説話”的鄉賢一同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鄉賢文化成風,鄉村振興也就水到渠成。

  記者:郭紅玉

  通訊員:楊秋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