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秦皇島:青山沃土寫深情
2022-08-24 17:30:09來源: 秦皇島新聞網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一心跟黨走 建功新時代】青山沃土寫深情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孫文志

  清晨,太陽爬上山頭,把暖暖的光線灑向界嶺村。

  高尚民早早出發。自從退休後回到村裏,為了改變家鄉面貌,他總有忙不完的事兒。

  千畝栗園圍繞著美麗的小村莊,葉子在山風吹拂下沙沙作響。打小熟悉的那山那水,一切那麼欣欣然。

  踏遍青山人未老,只因心底那片赤子深情。眾多和高尚民一樣的離退休幹部情係山鄉沃土,把汗水灑向故園青山。

  “鄉村振興需要激發各種力量參與其中。廣大離退休幹部技術水準高,影響力大,視野開闊,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寶貴財富和動力源泉。助力鄉村振興,老幹部不能缺席。”近兩年,秦皇島市委組織部、老幹部局強化組織引導,積極搭建平臺,持續開展銀發人才促發展等活動,引導激勵全市離退休幹部繼續踐行初心使命,為鄉村振興積極貢獻智慧與力量。

  “星火”播撒鄉村,“扶智”又“扶志”點燃紅色引擎

  這陣子,昌黎縣離退休幹部志願者協會的老幹部們為全縣的葡萄種植操上了心。

  “我們縣有6萬多畝葡萄。2022年雨水多,葡萄種植受了不小影響。”會長張志農介紹,為了幫助果農們應對困難,協會組織老幹部成立了專家組,調研實際情況,還專門去朗格斯莊園取經。

  “我們撰寫了一份調研材料,對全縣葡萄種植戶進行指導。”老幹部們的指導和建議,對於昌黎葡萄種植戶應對異常天氣、保證葡萄産量和品質發揮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

  鄉村振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肌體尤為關鍵。在市委老幹部局“黨建品質提升工程”引領下,秦皇島市離退休幹部各施所長,送科技、送産業、送文化、送衛生下鄉,協助做好産業發展和基層組織建設,播下鄉村振興的燎原星火。

  “專家又來講課,我得好好聽聽。”眼下正值板栗樹夏季剪枝時期,聽説“五老”智囊團的“田間課堂”又到村裏開講,青龍城北村板栗種植戶楊永清就早早來到栗園,向老專家“取經”。

  “枝怎麼剪、水怎麼澆、肥怎麼上?這裡面説道可多了。這幾年聽老專家們的課,學了不少技術,效益也提高了不少。”十幾年前,楊永清開始承包荒山種栗樹,但因為管理技術不到位,直到2017年,板栗收入仍不足萬元。通過這幾年接受老專家們的言傳身教,他的種植管理技術不斷提高,板栗年收入也達到了13萬元。

  “田間課堂”“職業農民培訓”……到鄉村講專業技術課,青龍“五老”智囊團的老幹部們已經堅持了7年,幫助全縣農民特別是板栗種植戶提高科技種植和科學管理水準,板栗年産量隨之增長到6.5萬噸,並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青龍老幹部為板栗忙碌,海港區退休幹部師淑亮則在替大櫻桃操心。

  歸提寨一戶村民2021年開始棚栽大櫻桃,師淑亮幫著聯繫了技術指導,但仍然放心不下。隔一段時間,她就要趕到村裏,親自為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

  作為秦皇島市老科協林果分會的成員,師淑亮多年堅持義務為海港區周邊大櫻桃種植戶傳授技術,還策劃製作了大櫻桃種植技術光碟,方便種植戶的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秦皇島市委老幹部局組織各縣區離退休幹部積極開展“黨建+技術推廣”等活動,助力培養青年技術人才。深入開展“銀發人才助發展”活動,打造離退休幹部人才聚集平臺。在全市範圍內分級建立“銀發人才庫”,組建“銀發人才”志願團隊開展服務活動,為鄉村振興“扶智”又“扶志”。

  “頭雁”引領方向,“輸血”變“造血”打造富民産業

  千畝栗樹已經挂了果,手工粉條、紅薯幹供不應求……眼見村子發展越來越好,青龍退休幹部高尚民臉上透著高興,心裏還盤算著“大文章”。

  界嶺村是高尚民打小生長的地方。退休後,他放棄城裏的舒適生活回來了,就是想幫助村民過上好日子。

  “以前大家收入主要靠打工,地裏種點玉米,一畝地能賺三四百元就算不錯了。”高尚民明白,不引進富民産業,發展無從談起。他發動村民種植栗樹,還免費提供樹苗。村民的傳統觀念一時轉不過來,他就一戶戶做工作。

  如今,千畝栗樹茁壯成長,村民致富有了“聚寶盆”。同時,他還積極打造手工粉條和紅薯幹産業鏈,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特別火,而且能賣上價。2022年預計能賣上10萬斤,産值上百萬。”

  “未來我們準備發展林下經濟,在樹下種中草藥,還準備引入工業産品加工産業。”在高尚民心裏,已經繪好了界嶺村的藍圖。

  産業興則鄉村興,理清發展思路,方能快馬加鞭。

  “治窮重‘治本’,秦皇島市老幹部抓住産業龍頭,變‘輸血’為‘造血’。”市委老幹部局工作人員介紹,秦皇島市離退休幹部充分發揮經驗和智慧,緊緊圍繞村情和産業發展現狀,對內深挖潛力,對外瞄準市場,因地制宜為鄉村發展引領思路,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組織實施了一大批有特色、可持續的富民項目。

  玄樸古糧“黑菰米”亮相北京“鄉村振興專列”,穿越長安街向新時代致敬!這件事讓市老科協孫顯英、崔傑等老專家特別興奮。

  為了推動健康農産品“黑菰米”成為發展特色種植、振興鄉村的利器,秦皇島市老科協的老專家們一次次深入鄉村,對“黑菰米”的種植和推廣進行指導。由孫顯英擔任會長,市老科協成立了玄樸農業科技創新分會,專注于推進“黑菰米”産業的發展。他們協助將“黑菰米”種子無償引進鯰魚洞村,並且建立了“玄樸特色農産品種植示範基地”,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拳頭”産品。

  以劉臺莊鎮、新集鎮、泥井鎮三個鎮為中心,昌黎縣老幹部指導鄉村調整産業結構,引進經濟作物,幫助當地部分村莊實現産值翻番。為助力建設“海上昌黎”,退休幹部李本玉多方協調引入資金200萬元,幫助建設一座海水養殖場,有效帶動周邊村民致富;他還主動與省供銷總社溝通協調,爭取項目資金300萬元,幫助建設一家鄉鎮葡萄酒廠。

  “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鄉村振興需要有人發揮“頭雁”作用,秦皇島市委老幹部局積極搭建平臺,激勵離退休幹部主動擔綱,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鄉親們共同踏上致富路。

  65歲考駕照、70歲學電腦、做直播……盧龍縣退休幹部付建中做的這些事可不是為了自己。

  退休後,付建中牽頭成立了“孤竹小金米”合作社,將“孤竹小金米”打造成走出國門的知名品牌,推動傳統農業邁向特色産業化發展之路。結合盧龍傳統的甘薯産業,他組織合作社社員探索谷、薯間作、輪作一體化綠色栽培模式,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成功。他先後發動成立了“盧龍縣小米産業協會”、盧龍縣雜糧産業河北省農業創新驛站、盧龍縣孤竹小金米雜糧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帶動鄉村振興形成合力。

  現在,合作社從最初的5戶社員發展到226戶,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省扶貧龍頭企業。付建中也獲得全國明星合作社理事長、河北省脫貧攻堅奉獻獎等榮譽。

  “基礎”持續改善,“難點”成“亮點”推動鄉村振興

  “沒有老幹部給打的深井,我們哪敢建暖棚種水果,這可是給我們村解決了大問題。”看著深井裏的清水汩汩流向農田,龍家店鎮楊古泊村的村民們不住感慨。

  13眼機井水位下降,8眼井都沒了水,澆地成了難題……那年天旱導致的困境村民們還歷歷在目。正當他們焦急萬分時,昌黎老幹部志願者趕來了。他們走到田間調察研究,並把情況反映給相關部門。經多方協調,3眼深井很快打好,農民抗旱保收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決。

  到了秋天,楊古泊村的莊稼不但沒有旱死,還獲得了豐收。有了水,村民還建起了大棚種上蔬菜水果,致富增加了新門路。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在市委老幹部局支持引導下,秦皇島市離退休幹部把改善基礎設施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千方百計強化金融資金支持,大力實施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等民生工程,極大改善了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陽光透過葡萄葉灑下斑駁光影,入夏的葡萄溝處處美不勝收。曾經,為了解決阻礙葡萄溝産業發展的水源、交通問題,李景陽、常萬玉等退休幹部四方奔走,終於爭取到建設資金200萬元。道路修進院,水源引上山,如今,葡萄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觀光采摘村,吸引各地遊客慕名而來。

  老校舍成了危樓,村小學只能在中學借教室上課,這個讓界嶺村村民愁了幾年的難題馬上要解決了。

  “就在這裡建新學校,很快就要開工了。”指著村中一處老磚廠的舊址,退休幹部高尚民越説越高興:“建好以後,不止咱們村,附近其他村的孩子也能來上學。”

  打好12眼機井,鋪設上山引水管道6700米,不用靠天等雨,果樹不再喊渴;鋪設1000米田間作業路、架設3000多米電路、打造500畝高標準農田、修建好入村橋和沖毀的堤壩……村莊發展的“硬體”更加厚實。

  曾經晴天灰、雨天泥的“水泥路”變成了平整潔凈的水泥路;200盞路燈點亮村莊的夜晚;新建的百姓大舞臺成了村裏的“CBD”……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高尚民的努力下,界嶺村的變化實實在在地發生,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又回來了,為村莊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鮮血液。

  和界嶺村一樣,有了老幹部的不懈努力助力,秦皇島市鄉村日益富足、美麗。曾經影響生産生活的“難點”變成了“亮點”,農民切切實實體會到“幸福感”和“獲得感”。

  “鄉村振興永不止步。我們會繼續創新載體、搭建平臺,推動離退休幹部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重整行裝再出發。”秦皇島市委老幹部局工作人員表示。

  青山沃土,枝葉關情。在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國際一流旅遊城市的道路上,老幹部煥發青春、步履鏗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