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船明月過滄州”今天如願!大運河滄州段的水工智慧、文化遺存驚艷世人!
大運河是滄州的重要標識,也是滄州人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大運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滄州人民,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獨特的文化和繁榮。“夜半不知行近遠,一船明月過滄州。”這句古詩一直傳誦于滄州人民口中,表達了滄州人對大運河復航的殷切期盼。2022年9月1日,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實現旅遊通航,“一船明月過滄州”再次變為現實。
大運河滄州段屬於南運河,長215.8公里,北起青縣李又屯村津冀界,南至吳橋縣第六屯村(冀魯界),經過青縣、新華區、運河區、滄縣、泊頭、南皮、東光、吳橋8個縣(市、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捷地分洪設施、連鎮謝家壩、南運河滄州段—衡水段、滄州舊城、泊頭清真寺、馬廠炮臺、海豐鎮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0處:吳橋雜技、滄州武術、青縣哈哈腔、劈挂拳、燕青拳、滄縣獅舞、木板大鼓、生鐵冶鑄技藝、泊頭六合拳、滄州落子。
從滄州市青縣李又屯村到衡水市景縣留智廟鎮葉園村的南運河滄州段衡水段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運河始於東漢末年曹操開鑿疏通的清河—平虜渠,隋唐為永濟渠,宋金元為禦河,元代以後為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明為衛河,清至今為南運河。南運河在平面佈局上設計了多處彎道,通過人為延長了河道長度降低了縱降比,不建一閘而實現了航道水深的調整,同時滿足幹流行洪的需要,實現了“三彎抵一閘”的功能,體現了古代運河工程的規劃科學性。南運河至今仍然保存著完整的古代河道、堤防及部分縴道。
青縣馬廠炮臺,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滄州市青縣城東北,距南運河東岸約1000米。原名盛軍故壘,始建於1871年,現存河東、河西土城殘垣數段,中央炮臺1座及其東西營區13座炮臺遺址。馬廠炮臺是河北省大運河沿岸地區近代史上現存較完整的唯一一座軍事設施,在此創辦了“北洋軍閥的鼻祖”──定武軍,歷史上發生的許多著名事件,如“段祺瑞馬廠誓師討伐張勳復辟”、馬廠減河阻擊戰等,均載入中國近現代史的光輝史冊。
南運河流至滄縣與捷地減河交匯處,在捷地閘所內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捷地分洪設施。捷地分洪閘為捷地減河的河首工程,始建於明弘治三年,後於雍正、乾隆、宣統年間多次重建。1933年中華民國華北水利委員會將溢流堰改建成8孔分洪閘,保留至今。最初的明代滾水壩龍骨石在閘南側還有部分保存,現存的分洪閘啟閉機為1933年改為八孔閘時所安裝設備。為齒條式電動手搖兩用,德國西門子産品,現仍能靈活運用,為研究運河水利設施的發展及技術變遷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位於滄州市滄縣東南20公里的滄州舊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滄州舊城歷史上曾名浮陽、清池等,西漢高祖五年置渤海郡,明洪武二年,州治遷至長蘆(今滄州市),該城逐漸廢棄,滄州舊城之名因此而來。現存為宋城遺址,舊城遺址輪廓明顯,城墻西南兩面保存較好,西門甕城依稀可辨。城墻殘缺不全。舊城址內文化遺存豐富,現存文物點有鐵獅子、鐵錢庫、密雲寺碑、毛公甘泉古井,其餘部分遺址埋于地下。
滄州武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滄州的武術門派眾多,有八極、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通臂、唐拳、螳螂、楊家槍等53個拳種,佔全國129個武術拳種的40%,是中華武術精華聚集之地。另外,瘋魔棍、苗刀、戳腳、陰手槍等拳械,為滄州所獨有。
黃驊海豐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通過和大運河的連接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北起點。隋唐起,隨著大運河的開鑿,海豐鎮通過柳河與大運河連接,古柳河成為了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成了滄州從大運河走向渤海灣的主要通道。古柳河承擔河北乃至全國的瓷器等物産從海豐鎮港口運銷海外的重任,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宋金元時期,這種交流達到了巔峰狀態。
位於滄州市東光縣連鎮四街、五街交界處南運河上的東光連鎮謝家壩,2014年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堤壩建於清末,為灰土加糯米漿逐層夯築,夯土以下為毛石墊層,基礎為原土打入柏木樁。壩全長218米,現存壩體穩定性好,局部風化。謝家壩為南運河河北段僅存的兩處夯土壩之一,是南運河結構保存最好的夯土壩。它的修建對防禦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運河從滄州吳橋縣的西邊流過。吳橋雜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該縣雜技文化底蘊豐厚,雜技藝人在國內外分佈廣、影響大,是世界聞名的雜技之鄉。吳橋雜技文化伴隨著中國雜技的發展沿革而形成,經歷了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漢、唐達到興盛,及宋,雜技走向了民間,成為市井百姓共享的民間藝術。從1987年至今,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已成功舉辦十八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