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2022-10-13 09:58:02來源:長城網編輯:張瞬晗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歸來·久別重逢的生態之美⑦|“石田”煥新

  金秋九月,天高雲淡。9月20日,在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王金莊村,玉米、穀子、高粱漸次成熟,黃綠交錯的旱作石堰梯田隨山勢綿延,一望無際,構成了別具一格的壯麗景觀。

  涉縣位於晉冀豫三省交界,是典型的太行山區深山縣。全縣荒山多、耕地少、水源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當地農民就地取材,用山石築堰,在石堰間填土造出片片田地。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河北涉縣旱作梯田系統是北方旱作石堰梯田最具代表性的系統之一,其中規模最大的梯田位於井店鎮王金莊區片。楊彥忠 攝

  “山有多高、堰壘多高。”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賀獻林告訴記者,涉縣的旱作石堰梯田至今已有超過700年曆史,經過世世代代的修建,梯田從山腳層層疊疊直達山頂,除了懸崖陡壁,7成以上的坡面都被利用了起來。目前,石堰梯田系統面積達204.35平方公里,涵蓋46個行政村,在給當地人提供了穩定生計的同時,也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環境。

  “在我們這,土比金貴,祖祖輩輩種植梯田的土,都是從石頭縫裏摳出來的。哪怕鞋子裏有點土,都要倒回田裏。”王林定是土生土長的王金莊人,每每看到祖輩留下的梯田被撂荒,他都心疼不已。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在河北涉縣王金莊村,秋日的梯田如鏈似帶,層層疊疊,線條分明,宛若大地的“調色盤”。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鄧光韜 攝

  在王林定記憶中,十幾年前,村裏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山上的田荒了不少。“後來政府帶著大家保護梯田、修復生態,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車後,田裏的小米、花椒賣到全國各地,我們的‘石田’又活了,很多年輕人也回來了。”言語間,流露出對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的摯愛。

  “喔喔……嘚嘚……”一聲聲吆喝響起,王林定和妻子牽著毛驢又開始一天的勞作。“我家這片田種的都是老黃谷,熬出粥來米油多、口感好,吃起來別提有多香!”王林定捧著金黃飽滿的谷穗笑得合不攏嘴。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9月20日,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賀獻林在旱作石堰梯田觀察記錄老品種的生長情況。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鄧光韜 攝

  “谷粒飽滿,稈壯、穗大,這個老種子總算留住了。”沿著山坡緩行,賀獻林不時停下查看梯田中黑軟谷的長勢。“前些年,像黑軟谷這樣的傳統農作物品種在王金莊已經消失了,通過走訪調查,我們在其他村莊發現還有小範圍種植。我們就把收集到的種子播種到了老品種提純復壯基地,並納入‘農民種子銀行’進行管理。”

  58歲的賀獻林已經和梯田打了20多年交道,一直致力於旱作石堰梯田的保護與利用。在他眼中,老種子代表了當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傳承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在王金莊“農民種子銀行”,已經收集管理的農業物種有26科57屬77種,很多品種的種植歷史都在百年以上。

  “我們通過對傳統作物品種的普查、收集,保存傳統作物的遺傳基礎基因,進而利用其基因選育優良新品種,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賀獻林和他的團隊這些年先後提純復壯了小黑豆、紅軟谷等60余個老品種,讓它們重新回到梯田生長,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産量還有所提升。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種類,同時在土壤、水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段維佳 攝

  近年來,涉縣積極開展石堰梯田保護髮展。“在梯田周邊造林,主要是為了保持水土,避免自然災害。”涉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一級主任科員李和保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們通過補植和區塊造林的方式,持續開展梯田生態綜合治理,種植連翹等經濟林,在提升土地附加值的同時還綠於民。

  “當地農民都有了保護生態的意識,不再到山上放羊、割柴,自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預破壞。”李和保興奮地説,生態的改善讓野雞、獾、粉葛等野生動植物再次出現,傳達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積極信號,讓這片古老的石堰梯田煥新顏、展新姿。

  在相距王金莊村不到5公里的劉家村,鄉親們正忙著挑揀晾曬好的花椒。90後自媒體人“農村阿凱”在一旁做著直播帶貨:“都説我們涉縣的花椒十里香,大家看看,粒粒鮮紅、飽滿油亮……”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河北涉縣“90後”小夥劉志凱,把祖輩留下來的梯田風光拍成短視頻發到網上,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家鄉。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段維佳 攝

  “農村阿凱”本名劉志凱,是劉家村人,過去多年在外務工,2016年他返鄉創業,逐漸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自媒體人。這些年,他用鏡頭記錄下家鄉梯田的變遷,製作出上千條短視頻,在網上收穫了183萬“粉絲”。

  搭上網絡短視頻的快車,劉志凱除了宣傳家鄉美景,還為家鄉的農産品銷售出了一把力。“2021年我們賣出小米3萬斤、花椒2500斤,收入10多萬元。”看著鄉親們靠梯田過上好日子,他幹勁更足了。

  2022年5月20日,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邯鄲涉縣:“石田”煥新

  總策劃:趙兵 丁偉

  總監製:李遙 劉麗 賈芳

  統 籌:李鐵兵 商棠 楊建民

  策 劃:鄧光韜 賀宏偉

  監 制:王嘉林 姚偉強

  編 導:段維佳 鄭佳洵 喬婭

  拍 攝:鄧光韜 段維佳 

  剪 輯:鄭佳洵 喬婭

  海 報:李元華 師語彤 

  指導單位

  中共河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合作單位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

  鳴謝單位

  中共涉縣縣委宣傳部

  涉縣農業農村局

  涉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