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石家莊創新內容形式載體 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
2022-12-19 14:14:19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張瞬晗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石家莊創新內容形式載體,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 接地氣 聚人氣 鼓士氣

石家莊創新內容形式載體 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

  近日,在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範園智慧農場,工作人員周世傑(中)在向遊客介紹無土栽培技術。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石家莊創新內容形式載體 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

  近日,深澤縣誌願服務宣講小分隊到留村鄉森海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並指導蔬菜冬季種植技術。深澤縣委宣傳部供圖

石家莊創新內容形式載體 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

  近日,石家莊市組織省會書法名家開展書寫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關內容專題展。石家莊市委宣傳部供圖

  無論是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還是校園課堂、社區廣場,黨的二十大精神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激勵著石家莊市廣大幹部群眾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幹好工作的強大動力,奮力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趕考之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截至目前,全市通過報告會、座談會、文藝表演等各種形式,已開展線上線下各類宣講活動4000余場,受眾達40萬餘人。

  內容接地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具體到咱們村就是繼續按照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思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穩定增收。”日前,深澤縣村級講學指導員丁惠彥與深澤縣南冶莊頭村的十多名村民圍坐在村集體創辦的合作社裏,討論著壯大集體經濟的新思路。

  在深澤縣,有200多名像丁惠彥這樣的黨員幹部擔任村級講學指導員,深入農村社區,用大白話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共謀發展大計。

  基層宣講,關鍵要讓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為此,石家莊市委“走基層”宣講團制定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市委“走基層”宣講團工作方案》,並組織宣講團成員赴石家莊國際生物醫藥園、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園等重點産業項目實地調研,舉辦培訓會、集體備課會,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基礎上,充分結合石家莊市情,精心編制基層宣講提綱,用群眾話講身邊事,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

  石家莊市委組織部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專家教授、理論學者、基層代表等,結合實際開發49門特色課程,擇優作為全市縣處級幹部、優秀年輕幹部、科級幹部等培訓的重要內容和必修課。同時,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精心打磨了“重走趕考路”等16個黨性教育項目,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教材,提升學習培訓的代入感、沉浸感。

  石家莊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劉順江是市委“走基層”宣講團的一員。在他的電腦文檔裏,除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文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各地宣講材料等內容外,還製作了四五個不同版本的宣講課件。面對黨員幹部,他會重點講“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和“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面對農村群眾,他則側重談“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面對企業職工,他又會著重討論“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拋去照本宣科,沒有大話套話,基層宣講人員精心將黨的理論變成家常方言、理論觀點變成樸實道理、黨的好聲音變成百姓的心聲,滋潤著群眾心田。很多群眾聽完感嘆:“黨的二十大報告竟然離咱老百姓的生活這麼近。”

  黨的二十大代表,正定縣塔元莊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尹計平,從北京回來的第二天,就當起了宣講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咱塔元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村裏的智慧農場,尹計平一邊向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一邊憧憬著塔元莊村的未來。

  “塔元莊村去年集體收入超過3200萬元,關鍵靠的就是發展特色産業。下一步,咱們要聯合周邊村,整合閒置土地、房屋資源,打造可觀光、可採摘的高標準農田區和高科技果蔬區,建設高品質特色民宿和居家養老示範區,進一步把特色産業做大做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尹計平的話句句説到了鄉親們心坎裏。

  創新聚人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咱們縣大部分土地適合種紅薯,我們要能把紅薯大縣變成粉條大縣,發展紅薯深加工産業,肯定能為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近日,井陘縣和諧廣場上,一台《粉條與粉絲》小戲正在緊張排練,引來不少群眾駐足觀看。

  為了讓群眾更好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井陘縣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組織縣域內“三團兩館一隊”的文藝工作者精心創作了晉劇《陘山一派好風光》、秧歌劇《稻花飄香》、小戲《粉條與粉絲》等文藝作品。

  一個個沾泥土、帶露珠的節目,有熱度、帶鮮味,深受當地群眾喜愛。“這樣的宣講接地氣、有新意,咱老百姓聽得懂、記得牢!”井陘縣微水村村民高振春説。

  在趙縣,王西章鎮屈西章村的小廣場上,“馬扎課堂”正式開課,鄉親們圍坐在一起,聆聽縣委“走基層”宣講團青年宣講分團成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對糧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咱們種糧農民肩上的擔子重了,但也迎來了新機遇……”

  黨的二十大召開後,趙縣縣委“走基層”宣講團第一時間組建了理論專家宣講分團、企業宣講分團、青年宣講分團等7個宣講分團,採用大喇叭、小馬扎、小板報等形式開展宣講,所到之處受到幹部群眾熱烈歡迎。

  如今,石家莊的基層宣講早已不再局限于報告會,一次性宣講變為裂變式宣傳,被動式聽講變為互動性交流,時間更加機動,形式更加靈活。

  依託全市52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市委宣傳部組織曲藝類、舞蹈類、音樂類等文化名家創作文藝節目,聯合書法類文化名家深入社區書寫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關內容,發揮省會文化名家引領作用,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人深刻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讚皇縣創新學習形式,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知識快問快答”活動,採用隨時隨地隨機提問形式,以問促學、以學促行,引導黨員幹部深學細悟、學懂弄通、知行合一。

  橋西區策劃推出線上“貫徹新思想 創造新輝煌——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微應用,推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專家學者權威解讀等學習內容,鼓勵黨員幹部線上學習。

  新華區圍繞轄區非公黨組織和企業職工需求,依託微信公眾號、青年大學習等平臺,為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配餐”,切實推動兩新領域基層宣講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

  陣地鼓士氣

  最近,一本名為《她視界》的內部刊物,成了石家莊市鹿泉區銅冶鎮婦女們的“精神食糧”。

  “這本咱們鎮創辦的刊物,用咱們婦女的身邊事,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內容,現在我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抽空就跟大夥兒分享。”在鹿泉區銅冶鎮北銅冶村一處美麗庭院裏,村婦聯主席馮娜手捧《她視界》,和姐妹們一起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這只是石家莊廣大婦女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個縮影。連日來,石家莊市婦聯充分利用婦女之家、婦女微家、美麗庭院、巾幗家政示範基地等陣地,通過做深做實理論宣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婦女群眾身邊,使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百姓生活、根植婦女心中。

  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在靈壽縣,縣委人才辦採取“雲論壇+直播+現場宣講”方式,邀請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宣講團兩位講師,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暨“青年視野”雲論壇活動,面向全縣各領域1000余名人才開展宣講。

  “感謝縣委人才辦搭建這樣的交流平臺,兩位講師授課內容深入淺出,對今後的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將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幹好工作的強大動力,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青春力量。”靈壽縣人才綠卡持有人王嘉浩説。

  為了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全覆蓋,石家莊市不僅號召各部門用好各自領域的宣傳陣地,更積極引導各級黨委統籌調配、分類使用社會宣傳陣地,構建立體式宣講大格局。

  營造社會宣傳氛圍。全市建立了準確規範統一的標語庫,在戶外大屏、計程車公交車車尾、地鐵站點和車廂內、公園廣場等設置宣傳標語;在重要點位、重點路口等周邊設置展板、展架、墻體;在鄉鎮(街道)、農村(社區)黨群服務站(中心)設置宣傳欄、宣傳櫥窗、黑板報。

  拓展特色宣講渠道。讚皇縣開設“鄉音大喇叭傳理論”專欄,利用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向全縣11個鄉鎮222個農村、社區的黨員幹部開展線上遠程宣講;靈壽縣在鄉村組建覆蓋15個鄉鎮所有村莊的294個微信群,吸收近兩萬人進群,縣鄉村三級同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藁城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挑選政治素質過硬、理論基礎深厚、專業能力突出的志願者代表,深入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志願宣講活動,目前已開展宣講50余場次。

  推出文化宣傳産品。利用各級各類媒體所屬新聞網站及新媒體平臺、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採用微視頻、直播、圖解、海報等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製作推出了微紀錄片《我的奮鬥我的城》《貢獻·石家莊》等一批接地氣、易傳播、群眾愛聽愛看的文化作品,切實提升宣講的靈活性、針對性。(河北日報 記者董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