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中國碗”盛上更多“河北糧” 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連續十年穩居98%以上
眼下,河北冬小麥正處於越冬管理的關鍵期。在邯鄲市魏縣前大磨鄉公議會村愛耕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麥田裏,麥苗長勢良好。
“小麥想高産,選種是關鍵。”愛耕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西林説,他們種植了1500多畝“馬蘭1號”小麥,該品種根系發達、水肥利用效率高,他對明年的産量充滿信心。
“馬蘭1號”小麥的主要育種人是河北小麥專家郭進考研究員。該品種近兩年來在全省各地相繼創下河北小麥畝産新高。
“我們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找到那一粒最耐渴的高産麥種,實現少澆水、多打糧的目標。”郭進考説,經過12年“海選”,憑藉節水、抗倒、抗寒、高産等優勢,“馬蘭1號”畝産超過800公斤,實現了矮化育種理想株型的重大突破。
據了解,2022年河北冬小麥播種面積達到3354.1萬畝,其中“馬蘭1號”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播種以來土壤墑情等農業氣象條件總體有利,加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冬小麥播種品質好、出苗情況好、苗情長勢好。預計到越冬期後,一、二類苗可達到90%以上,為安全越冬和明年高産豐收奠定基礎。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加強良種培育也是河北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新技術、新手段的助力下,河北已培育出高油酸花生、雙高大豆、強筋小麥、優質蔬菜種苗、特色雜糧、馬鈴薯等一大批高産高效、生態節水新品種,促進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
比如,河北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油料創新團隊先後培育了冀花7號、冀農花6號等27個高油酸花生系列品種,並大面積推廣,2021年全省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到180萬畝,普及率近35%,種植規模全國第一,品質全國領先。大豆創新團隊在張孟臣首席顧問指導下,育成冀豆12、冀豆17、冀豆30等30多個系列品種。
2022年是全面推進種業振興的開局之年,省農業農村廳從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科技創新、優勢企業培育、優良品種推廣應用等方面,提升種業實力,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産得出、供得上。
“河北作為農業大省和用種大省,我們積極整合優勢創新資源,組建高水準育種團隊,集中力量攻克種源‘卡脖子’技術,多個品種育種和産業化開發處於全國先進水準。”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河北繼續出臺穩定支持政策,建立以種業創新團隊為載體的大攻關、大聯合團隊創新機制,確立了現代育種技術研究等六項研究領域,啟動了馬鈴薯、穀子、甘藍3個國家級和23個省級育種聯合攻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中國碗”盛上更多“河北糧”。
加強種業創新攻關,發揮省級産業技術體系和種業創新聯盟作用,支持種業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加強合作,圍繞節水小麥、穀子、馬鈴薯等15個優勢種源,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加強種業企業扶優,重點支持大型種業企業建設創新平臺、叫響種業品牌,打造具有較強研發能力和行業競爭力的種業領軍企業。支持特色種業企業細分市場,聚焦主導産品,強化品種和技術創新,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成為特色種業行業“隱形冠軍”。
加強種業基地建設,依託國家級種業建設項目,在河北制(繁)種優勢區,建設省級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省級以上畜禽良種擴繁基地,全面提高良種生産供應能力。
多産糧、産好糧,種子是關鍵。通過加大良種培育和推廣力度,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連續10年穩定在98%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産中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河北日報 記者郝東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