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 王珊珊):1月31日,走進保定市徐水區北青公村的溫室蔬菜大棚,清新的蔥香伴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一尺多高滿眼翠綠的小蔥讓人眼前一亮。村民張鎖利一家正忙著收割小蔥,割蔥、抖土、理順、扎捆,説説笑笑間,一把把小蔥就被齊刷刷地碼放了一堆又一堆。
菜農邊收割小蔥邊理順扎捆 攝影 李月英
菜農將一捆捆小蔥整齊碼放裝筐 攝影 李月英
“今年冬天晴好天氣多,小蔥比往年下來得早,正趕上4元一斤的好行情。”張鎖利的妻子周新芳邊忙著手裏的活兒,邊介紹著自家大棚的情況。周新芳説,夫妻二人種著冷暖共9個棚8畝小蔥,正月初七開鐮收割,陸續能收到四月份,預計産量達到5萬斤。
萵苣菜大棚內滿眼碧綠一片生機 攝影 李月英
“我們村的小蔥可不愁賣,從大年初三開始陸續收割,或被提前預定,或被菜商當天搶購,俏銷京津冀市場,供不應求。”北青公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順成介紹,該村有著40多年小蔥種植傳統,目前種植規模達500余畝,經當地政府大力扶持和多年摸索、創新,形成了小蔥與番茄、苦瓜、絲瓜輪作模式,實現全年不歇地,每畝年産值可達4萬元。目前除了小蔥,部分萵苣、茼蒿也進入了收穫期。“這不起眼的‘小菜兒’成了村裏的綠色名片、金字招牌,撐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一片天。就在昨天,我們村張慶利家的萵苣菜以批發價5.5元一斤的價格賣了1萬多元,‘日進萬金’,這在以前可是天文數字。”
北青公村建成以小蔥為主的600余畝果蔬種植基地 攝影 白天龍
近年來,徐水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以各地傳統種植為基礎,將番茄、草莓、小蔥、柿子、蟠桃、甜糯玉米等特色農業種植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擴規模、提品質,逐步走上專業化、科技化、品牌化、産業化發展道路,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産業格局,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