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9月19日訊(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閆漪)2023年是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後的重要一年,河北省國防動員辦公室提前謀劃、狠抓落實,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城市發展戰略之中,不斷推動著河北國防動員工作高品質發展。今天,由河北省國防動員辦公室主辦、河北新聞網承辦的“國動新實踐 奮發向未來”河北國防動員媒體行走進唐山,探訪國防動員工作如何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群眾生活等方面“添智助力”。
“智慧人防”成為萬千家庭堅實的保障
在唐山市豐南區和泓·大城府小區,每幾步便設有通俗易懂、文圖兼具的人防知識展示牌,社區居民在小區裏遛彎兒時,總是習慣於駐足觀看。在這樣充滿濃郁人防元素的氛圍中,人防常識及常見的災害預防和救護方法深入人心。
小區內隨處可見的景觀小品/宣傳欄。河北新聞網趙榮昊 攝
走訪中,記者發現,該小區部分居民手機裏安裝了“人防應急避難智慧疏散及救援”APP。“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看到自己所處人防應急避難場所的現況、使用情況和應急避險時的疏散位置和主次要出入口地點,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心裏很踏實。”社區居民劉先生自豪地説。
劉先生所提及的這款APP正是唐山人防應急避難智慧疏散及救援系統移動端(民眾版)。這款APP是在唐山市智慧國動人防體系指導下,由唐山市國動辦設計建設打造的,全市28處人防應急避難場所已接入該系統。這也成為唐山市國動辦履行“平時服務”,探索“智慧人防”的創新模式。同時,這款APP也成為社區百姓與國防動員工作之間溝通的“連心橋”,讓“智慧人防”成為眾多家庭堅實的保障。作為唐山“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人防同步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工作人員展示“人防應急避難智慧疏散及救援”APP。河北新聞網趙榮昊 攝
打造“智慧人防”助力基層社區管理新模式
作為唐山市建設完成的首個“智慧人防”社區,和泓·大城府小區通過建設智慧人防工作站,實時掌握人防工程內的環境變化,為社區工作人員及時掌握人防區域情況,配合人防工作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人防工程狀態實時看、人防工程維管數據實時取、人防設施實時監管”已成為唐山市人防工程維護管理的常態。”據唐山市國動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唐山市智慧人防管理平臺將“人防”“安防”“消防”平臺進行了整合,“三防合一”的管理系統,不僅提高了事件處理的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報警查驗工作量,成為唐山市信息化應用場景優秀典型案例。
目前,唐山市國動辦信息系統初具規模,全市警報器數量穩步提升,警報統控率達100%。記者了解到,在唐山,“市級智慧人防綜合平臺—縣(市、區)智慧人防綜合平臺—‘人防社區’工作站—前端智慧感知”四級金字塔式全市“智慧人防”管理體系已基本確立,尤其是“縱向到達社區人防工作站”的“信息傳輸神經”,實現了市政府對全市社區“點對點”和“一對多”的應急指揮調度,可以直接收集和調度人防工作站及周邊資源,提高應急行動效果,實現突發重大事故的“末端”全覆蓋應急指揮調度。
在唐山人民防空宣教基地沉浸式學習人防知識
唐山人民防空宣傳教育基地展館每天都會迎來各地的參觀者學習、體驗。館內運用全景沉浸式的模式展示空襲來臨及戰爭發生時人防的工作內容成為該展館的一大視覺亮點。
唐山市國防動員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侯志江接受媒體採訪。河北新聞網趙榮昊 攝
唐山人民防空宣教基地展館設有空襲廳、空襲警報廳、人防建設廳等多個展廳,通過“視頻+圖片+互動+沉浸式體驗”等形式,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人防工作的重要性,激發了人們學習人防知識與技能的主動性。
“按照‘堅持人民防空為人民,開創人民防空事業新局面’的指導思想,將基地建設成為人民群眾學習人防知識的陣地和窗口,為實現人防工作社會化和促進人防建設主動融入城市發展作出了貢獻。”聽著唐山人民防空宣教基地展館講解員石碩的講解,現場參觀者頻頻點頭,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媒體一行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唐山人民防空宣教基地展館。河北新聞網趙榮昊 攝
從長期準備到重點建設,從戰時防空到平戰結合,唐山市始終加強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構建人防智慧應用場景,深入探索具有特色、具有優勢的國防動員發展道路,成為新時代河北省國動系統的生動實踐。
唐山站是本次媒體行採訪活動的最後一站,河北省國防動員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説,這次媒體行採訪活動,記者朋友們走訪了人防教育基地、開發利用的人防工程、國動人防智慧社區等,從一個側面了解了河北省國防動員工作情況。近年來,全省國動辦系統在落實好主責主業的同時,積極與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相融合,在服務保障民生,完善城市功能,助力社區治理,提供就業崗位、解決停車難問題等方面主動作為,在推動國防動員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不斷為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國動力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