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地名背後的故事
2023-09-21 17:38:54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徐文龍責編: 馮薇薇

河北地名背後的故事

2019年5月拍攝的井陘縣的秦皇古驛道,一道道車轍是這裡曾經車水馬龍的繁華印證。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地名背後的故事

2021年6月拍攝的唐縣唐堯博物館。河北日報資料片

  【閱讀提示】

  地名,是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是打開大好河山的金鑰匙。

  2023年3月以來,本報分別在要聞版和深讀週刊版推出“地名裏的河北·淺説”和“地名裏的河北·解讀”系列報道。隨著該系列報道進入尾聲,我們發現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個村莊、一條街道,其命名往往都有著一定邏輯,反映了人與自然、歷史、社會的多維度關係。

  燕趙文化源遠流長,這片土地上的地名都有哪些命名特點?現代地名管理工作如何去做?對此,記者在前期系列報道採訪的基礎上,進行了歸納、總結。

  地名反映河北地貌最為齊全的自然特徵

  關於地名的作用,許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表述:地名是打開大好河山的鑰匙。這句話究竟該如何理解呢?

  “自然地理環境是影響地名命名的重要因素。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一個區域的自然環境一般歷經多次演變,但一些早已難覓蹤跡的自然地理特徵,會被保留在地名之中,地名因此成為‘復原’歷史場景的重要線索。”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應用理論研究室主任張清華研究員表示。

  河北東瀕渤海,西依太行,北有壩上高原、山地,南為廣袤的洪沖積平原,是全國唯一一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海岸等各種地貌類型兼備的省份。這份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就充分反映在了河北的各類地名上。

  邢臺和邯鄲,分別有3500年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河北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都,也是河北歷史最悠久的兩個城市地名。這兩個地名的出現,都和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密不可分。

  研究表明,“邢”字指的是井邑、井地,是由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中頻頻出現的“井”字演化而來。古人對井的最初印像是泉水中的泉眼,因而對井下了一個定義——“穴地出水曰井”。歷史上的邢臺土肥水豐,百泉競流,邢臺便因此而得名。

  邯鄲之名,則和素有“邯鄲第一山”美譽的紫山密不可分。目前學術界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紫山是古代的邯山。“邯鄲”地名最初的寫法為“邯公式”,其中“邯”指邯山,而“公式”的得名,可能與紫山呈紫紅色有直接關係。

  在廣袤肥沃的河北中南部平原,體現自然地理特徵的地名還有很多。兩漢以前,河北中東部平原曾廣布湖澤沼灘,生産進展緩慢,大聚落相對較少。這一區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徵是河流、湖泊廣布,因而地名多以河、湖、澤等命名。

  例如深澤縣,因此地地勢低凹,每到雨季,三水橫溢,久蓄不涸,幾成水國,故名深澤。雞澤縣,則因其地處黑龍港流域的古河流沖積扇交匯處,地勢低窪,形成沼澤,又因其雞鴨遍地之景象,故而得名。

  此外,在邯鄲地區漳河流域,有漳河村、漳河涯、回漳、漳河店等地名。衡水地區地勢低窪,河流交錯縱橫,以水命名的地名也很多,“衡水”便是其中典型一例,此外還有衡水桃城區的北沼、冀州的北漳淮、景縣的洚河流等地名。

  在河北北部、西部的高原、山地區域,其地名又有著和平原地區截然不同的特點。

  位於河北省西部、北部的壩上高原作為河北三大地貌單元之一,是內蒙古高原向河北的過渡地帶。“壩上高原,就是一片整體抬高了的平原,同平原一樣,它的基本特徵是平坦、開闊。”張家口文化學者劉振瑛介紹。

  在這片廣闊的高原區域,崗、梁、灘地、湖泊相間分佈,因而形成了許多由灘、淖、洼、梁等字構成的地名,如張北的小廟灘、白廟灘、白水淖、東大淖、高家梁、大梁底,沽源的蓮花灘、庫倫淖爾,尚義的察汗淖爾,康保的碌碡洼等。

  位於河北北部和西部的燕山、太行山山脈,北起承德,斜向西南,經保定西部、石家莊西部、邢台西部至邯鄲西部,撐起了河北地形的骨架。這片區域山峰林立、溝壑縱橫、分佈狹長,産生了諸多以山、嶺、峪、溝、垴、峧等命名的地名。如承德的孤山子、頭道溝、南嶺、葦子峪,保定的豹子峪、插箭嶺、鐵嶺,石家莊的嶺溝、大東垴,邢臺的崇水峪、香爐溝,邯鄲的常樂山、佛堂溝、澤布峧、西峧等。

  不同於山高谷深的太行山、燕山山脈,在秦皇島、唐山等地的低山丘陵區,多分佈著一些相對低矮的小山包。對這種丘陵地區的特有地貌,當地人稱為“坨”。正因如此,在秦皇島、唐山,存在著許多帶有坨字的地名。如唐山古冶區的黃坨、呂家坨,灤州的龍坨、麻灣坨、茨榆坨,灤南的西萬坨、東黃坨,以及秦皇島昌黎的曬甲坨、劉雙坨等。

  在這些以“坨”命名的地名裏,最有名的是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樂亭縣大黑坨村。大黑坨,正是因其位於黑色沙崗而得名。

  及至東部沿海地區,以“海”命名的地名則相對較多。例如原唐海縣(曹妃甸區),即因地處唐山沿海而得名。位於渤海之濱的海興縣,則因靠海而興之意定名。秦皇島市有海濱、海港等地名,甚至有一村名為渤海寨,即直接以海名為村名。

  這些地名,不但蘊含著千萬年以來的自然密碼,也是河北大地氣象萬千的最好注腳。

  地名是河北歷史的濃縮、燕趙文化的載體

  “除自然地理因素外,地名在命名、演化過程中還受另外一些重要因素影響——如社會、歷史、文化等。”張清華表示,和其他文化現象相比,地名具有較好的穩定性、繼承性,因此通常被看作歷史的濃縮、文化的載體。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曾將地名比作人類歷史的活化石。

  燕趙大地,歷史悠久、文明璀璨。歷史的長河中,這裡出現了許多有千年曆史的古縣、古城。從這些古縣、古城的名字中,可以窺見燕趙文明演進的軌跡。

  唐縣,河北的千年古縣中由來最為古老的地名之一。唐縣的“唐”字,源出被歷代帝王推崇和稱頌的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唐堯。傳説中,唐堯在這一帶出生、封侯、建唐侯國和都城,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堯天舜日”時代。因此,西漢置縣時,將此地定名唐縣。“堯山”“唐堯路”“唐堯公園”“大白堯村”……時至今日,“唐”“堯”在唐縣地名裏的出現頻率依然很高。

  在河北,與唐堯有關的古縣,不止唐縣一個。堯受封來到唐地,這裡北有堯山、南有都山,唐地的治所在堯山腳下,堯的母親慶都住在都山,堯登堯山向南眺望母親居住的都山,便有了“望都”一詞,這就是望都縣名的由來;戰國時,行唐名為南行唐邑,西漢時置南行唐縣。而南行唐,其實是對堯“于唐地向南行過此地”的紀念。

  地名不僅可以反映河北歷史之悠久,也可以反映河北戰略位置之重要。

  井陘,太行八陘之一,一個沿用了2000多年的地名,如今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陘”命名的縣城。陘,意為山脈斷裂的地方。河北北以燕山為屏,西乙太行為靠,北部山區地處古代農牧文明交融地帶,燕山與太行山兩道屏障,是歷代王朝倚重的天然屏障。

  太行山延綿千里,千峰聳立。古代晉冀豫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即為太行八陘。太行八陘中有四陘位於河北,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事實上,不僅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的巡遊中,多次從井陘通過,從那以後直到20世紀初正太鐵路通車的兩千多年裏,這條通道也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

  河北戰略位置之重要,還表現為諸多古代軍事建置地名的沿用——河北自古為爭戰之地,城、鎮、關、寨、驛、堡、營、屯等與軍事有關的稱謂在各地均有保留。

  其中,以關、口命名的地名原多為軍事要衝,如秦皇島山海關、赤城龍關、遵化上關、懷來坊口、遷安冷口、盧龍桃林口、撫寧界嶺口等,都是長城沿線軍事防禦設施的遺留。

  以營、寨命名的地名,則大多曾為軍隊駐紮地。如行唐的王營、賈落營是戰國趙武靈王屯兵之所,趙官寨(館陶)、六郎營(辛集)、南翟營(行唐)、楊管營(文安)等均為宋代戰爭的戰場;戶臺營(無極)、馬坊營(雞澤)為明將行軍時的駐地。威縣的方家營、第四營、第什營、香花營等均為明代軍營。

  此外,以堡、坊、屯為村名的也很多,説明許多村落是歷代兵營駐地或戰爭遺址。如萬全的膳房堡,于明正統年間建村,其既為兵營駐地,又是過往官兵膳宿點,故而得名。陽原縣從東至西曾有頭馬坊、二馬坊、三馬坊等十個馬坊。據《陽原縣誌》記載,陽原縣為歷代戍邊要地,外族侵擾時,這裡是戍兵所在,邊境相安時為放牧之地,馬坊即古牧場或騎兵營房。

  還有一些地名,體現了河北古代在文化教育領域的興盛。如大名縣束館鎮,因西晉尚書郎束哲在此開館教書而得名,後人名束館以紀念之;故城縣書村,因該村人在歷史上重視文化、讀書人多而得名;寧晉縣書院,建村于明嘉靖年間,浙江道御史蔡瑗辭官回鄉建書院于洨水之濱,稱洨濱書院,後以之為村名……

  通過一些地名,還可以了解河北歷史上行政區劃的變動過程。

  例如,河北簡稱“冀”,即來自古九州之一的冀州。歷史上的冀州區域廣大,包括今河北、山西二省大部及河南北部、遼寧西部等地,而今日冀州,卻只是衡水市下轄的一個區。

  再如古代幽州,相傳舜分冀州東北為幽州。後晉時期,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而今日以幽州為名者,僅是張家口懷來縣的一個小村落。曲陽縣的燕趙鎮,古時位於燕、趙兩國交界處,故以兩國國名為地名。寧晉縣邊村,因位於寧晉與趙縣的交界處而得名。正定縣八方村,位置更為獨特,其建村時因地處正定、鹿泉、藁城、欒城交界處而得名,俗稱四面八方。

  地名濃縮歷史,更承載了一方水土的集體記憶和革命情懷。

  抗日戰爭時期,河北子弟兵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捨生忘死、奮勇抗爭。易縣狼牙山五壯士,為保證大部隊和群眾安全轉移,把日寇吸引到棋盤陀頂峰,彈盡糧絕後相繼跳崖。為紀念五位英雄的獻身精神,抗日民主政府將甘河北溝改名為五勇村;隆化縣存瑞社區,原名阿拉營子,為紀念爆破英雄董存瑞而改名;黃驊市原名新青縣,為紀念1943年秋在大趙村犧牲的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黃驊而改。

  這些紅色歷史和紅色精神,通過地名長久地保存在燕趙大地,激勵著燕趙兒女勇往直前。

  提高地名管理水準

  “地名是社會基本公共信息,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三級調研員李飛介紹,“地名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服務全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學性,關係群眾生活、社會治理、文化傳承、對外交流、國防建設等諸多方面。”

  目前規範地名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據是國務院在1986年頒布的《地名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22年,該《條例》迎來了首次修訂,在新修訂的條例中,地名管理權限、審批、使用、監督、處罰等環節一應俱全,體現了系統性、完整性和權威性。

  為什麼要對《條例》進行修訂?

  張清華表示,原有《條例》頒佈施行了30多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地名管理的需要,修訂勢在必行。

  據介紹,與原本僅有13條、不分章節的《條例》相比,新修訂的《條例》增加到了7章44條,對各級人民政府和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權限、地名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地名命名更名申報程式、地名使用規範、地名文化保護以及違反《條例》的處罰措施等作出了清晰規定。

  比如,新《條例》明確了地名管理的範圍,將此前《條例》中未明確納入地名管理範圍的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納入。此外,新修訂的《條例》還將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氣象設施等名稱限定為“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設施”,明確了政府部門進行地名管理的邊界。

  此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部分地方和部門在地名命名、更名上不規範,造成了地名混亂、怪異等不良現象。一些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名在城市建設中消失,割斷了城市的地名文脈,給文化傳承帶來一定衝擊,長此以往,也將對文化認同産生不良影響。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一些地方原是鄉村,可有人認為原來的地名太土,結果起了一堆莫名其妙、沒有任何歷史根基的名字。這樣一來,關於這個區域從村莊到城市的歷史及其演化過程就會被慢慢遺忘。”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認為。

  為此,新修訂《條例》中專設“地名文化保護”一章,對地名文化遺産實行嚴格保護,要求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體現中華歷史文脈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同時,將符合條件的地名文化遺産依法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範圍,並制定保護名錄。

  老地名要保護,新地名的管理也要規範。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新地名不斷涌現。其中有生産、開發等活動帶來的,有城市規模擴大及老城改造帶來的,還有行政區劃調整帶來的。如果新地名管理不規範,就會給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群眾生活造成不便。例如由於一些地名混淆、相似等原因,導致群眾在出行、辦事時,可能會出現跑錯路、找錯地方等情況。

  新地名該如何規範命名?新《條例》對此進行了明確規定,提出“含義明確、健康,不違背公序良俗”“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避免使用生僻字”“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國內著名的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全國範圍內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名稱,不應重名,並避免同音”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條例》還完善了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批程式,明確了提交申請書、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等步驟。專家認為,以上規定使地名命名、更名過程成為匯聚智慧、凝聚共識的過程,將對防止各地各部門“任性”改名發揮重要作用。

  新修訂的《條例》還進一步理順了地名管理體制。李飛介紹,《條例》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地名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並對外交、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林業草原、語言文字工作、新聞出版等其他有關部門的地名管理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安排。

  “地名命名、更名後,批准機關要在規定時間內按權限報送備案,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公告。這些規定有利於實現地名信息的多渠道併入和單出口統一輸出,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標準、規範地名信息的需求。”李飛説。

  “新《條例》的實施,標誌著地名管理工作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李飛表示,“今年以來,全省區劃地名系統接續努力,共將河北省9800余條地名信息上傳更新至國家地名信息庫。此外,省民政廳還精心組織實施地名信息共享工程,將25萬餘條地名數據向全省開放,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記者 王思達 朱艷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