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秋染沃野 喜迎收穫——石家莊市繪就秋收秋種好“豐”景
2023-10-10 16:12:08來源: 石家莊日報編輯: 徐文龍責編: 馮薇薇

  最美秋韻是豐收。眼下,石家莊市的廣袤田野上鋪展出一幅色彩斑斕的豐收畫卷。連日來,記者走訪趙縣、藁城區、平山縣等縣(市、區),深入一線觀察石家莊市欣欣向榮的農業發展圖景。

  秋收秋種兩手抓

  糧食豐收産業興

  10月8日,在趙縣沙河店鎮村,一輛輛玉米收割機、小麥播種機穿梭于田野之間。

  “前兩天收割的玉米,畝産能達到1400斤左右。”農戶張玉良有10余畝農田,玉米的豐收讓他對明年小麥的收成充滿期待,“今天開始種小麥,種子是‘石新828’,抗倒伏、耐寒,明年肯定還是個豐收年!”

  據了解,10月7日16時,全市653.7萬畝秋收作物已收穫603.4萬畝,佔總進度的92.3%。同時,全市冬小麥播種面積達到105.79萬畝,佔計劃(431.6萬畝)的24.5%。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的大頭,石家莊市紮實推進糧食生産管理工作,切實做到應播盡播、能種則種。“石家莊市明確‘冬小麥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目標,今年趙縣小麥種植面積約為58萬畝,種植的‘石新828’‘藁優2018’‘冀麥765’等小麥,都是經過挑選適合本土種植的優質品質。”趙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開藁城區綠之寶家庭農場的糧倉,只見玉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金黃。“在區農業部門指導下,我用200畝土地進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捧起一把大豆,農場主劉和賓興奮地説,“經過初步測算,玉米産量能夠達到每畝1300斤,大豆目前還沒收穫,不過看長勢,收成肯定也很理想!”

  近年來,石家莊市著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藁城區引入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逐步探索出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模式,既能保證播種密度和增産效果,又能充分利用農機具。

  除了忙著自家農業生産,劉和賓還為周邊鄉鎮農戶提供農業生産服務,“從農業生産産前、産中到産後,代耕代種、機播機收、統防統治,農民需要啥,咱就能提供啥。”

  “這些天,我去過不少農戶家,大家普遍反映收成挺好。”劉和賓笑著説,“現在大部分農戶都在認真準備秋種工作,就按這股勁頭,明年大夥兒還能迎豐收!”

  特色林果迎採摘

  農旅融合促增收

  在石家莊市平山縣三汲鄉單楊村的善福農場裏,枝繁葉茂的樹上挂著已經成熟的蘋果,十分喜人。

  “入口又脆又甜,果然好吃……”果園裏,遊客張暢品嘗起剛剛摘下的蘋果,不由得讚嘆道。聽到遊客誇讚自家的蘋果,單冬生笑在臉上、喜在心裏,“我們讓牛奶代替鈣化劑給蘋果補鈣,蘋果挂果以後,每隔15天用機械噴牛奶,不但可以達到消病菌的效果,同時提高鈣的吸收。”

  如今,牛奶蘋果不僅是單楊村的一張“金名片”,也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果。“我在農場打工,一天最多能掙百十來塊錢哩,過去在外面打工可掙不了這個數!”在農場幫工的單楊村村民張西芹説。

  “去年農場牛奶蘋果銷售額達到282.5萬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肯定不比去年差!”搭過張西芹的話茬,單冬生信心十足地説,“今年咱繼續帶著張嬸兒和其他村民一塊兒致富增收。”

  近年來,石家莊市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種植,讓枝頭碩果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助力鄉村振興。

  在深澤縣深澤鎮東王莊村的大棚裏,火龍果藤架上的青藤枝條碧綠粗壯,猶如一個個“紅燈籠”,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火龍果的畝産量能達到3000斤,而且採摘期可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份。”豐收的喜悅讓大棚負責人王伯赦充滿幹勁兒,“現在我這兒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每天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採摘和拍照打卡,收入也十分可觀。”

  當前,深澤縣通過政府引導等方式打造現代農業新業態,大力發展火龍果等特色水果種植。如今,該縣一批批結合村情實際、産品特色鮮明、市場潛力大的林果産業項目正不斷壯大。

  積極延伸産業鏈

  增加産品附加值

  近日,在趙縣安家莊村,冀華星果品專業合作社的梨園裏,梨香撲鼻。

  “梨樹樹齡大多在百年以上。”放下手頭工作,合作社理事長安青川向記者介紹道,“在我們的精心管護下,古梨樹每年都能結出‘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的雪花梨。”

  冀華星果品專業合作社採用有機標準管理,每年將雪花梨的畝産量控制在2500公斤左右,全力保證梨果的品質。“前不久,我們委託專業機構對雪花梨的農藥殘留等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我們的雪花梨各項數據都非常優秀。”安青川説,目前他們的雪花梨已完成有機食品認證。

  突出的梨果品質,為合作社帶來新的商機。在“只有趙州”雪梨膏製作工坊內,幾名工人有的在擂梨析汁,有的在熬製梨膏。“一瓶上好的雪梨膏從挑梨到成膏,需經過三蒸一晾、反復擂搗等多道工序。”工坊負責人劉暢介紹。

  “想生産出好的梨膏,高品質梨果是基礎。因此,我們與趙縣冀華星果品專業合作社達成協定,手作梨膏全部使用合作社按照有機産品標準種植的果品。”劉暢説,“因為梨膏能夠化痰、止咳、潤肺,很多人都會購買我們的産品,在家備上一瓶雪梨膏。”

  近年來,石家莊市堅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果品等六大農業主導産業,增加産品附加值。圍繞延伸産業鏈條、做大做強梨果深加工,趙縣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成16條先進生産線,産品包括梨汁、梨酒、梨膏等。

  目前,該縣已經形成梨果生産—貯藏—加工—包裝—運銷的産業化鏈條,整個産業年産值達60億元,13萬農民主要經濟收入直接來源於梨果生産,約3萬人從事梨果冷藏、運銷、加工等相關産業。(記者 李坤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