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流淌的“水脈”:它自黃土高原東穿太行峽谷,奔流數百公里匯入渤海,滋潤燕趙沃土,參與締造華北平原。
這也是一條綿延的“文脈”:它蜿蜒串起石家莊城建起點、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和享有“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美譽的西柏坡。
風沙源、納污坑、垃圾帶,曾經,滹沱河的“瘡疤”讓人扼腕嘆息。後花園、發展軸、新空間,如今,滹沱河的“蝶變”令人心曠神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滹沱河“新生”畫卷徐徐鋪展。
滹沱勝景歷經“坎坷”
“霞明深淺浪,風卷去來雲。”“一鞭曉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西出太行,東流入海,與太行山山前大道交會的滹沱河,是千百年來北上南下必經之地,從古人吟咏之中可以想見滹沱河昔日勝景。
發源於山西繁峙縣太行山區的滹沱河全長580余公里,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支流。滹沱河流經石家莊市平山、正定等區縣,是石家莊最大、最主要的河流。
滹沱河石家莊城區段(2023年7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深秋時節,沿滹沱河石家莊城區段而行,只見秋水映照藍天,水鳥悠然嬉戲,兩岸層林漸染,怡人風景如詩如畫。市民遊客徜徉其中,歡聲笑語,愜意休閒。
遊客在石家莊正定縣塔元莊同福智慧農場觀光遊覽(2023年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沿河而居的正定縣塔元莊村民,依託優美的滹沱河景觀,發展起現代農業、旅遊、康養等産業,鄉村振興邁上快車道,全村年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真沒想到,世世代代守望的滹沱河,在今天讓我們吃上了生態飯、旅遊飯。”塔元莊村黨委書記尹計平高興地説。
夕陽下的滹沱河石家莊段(2023年7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可誰能想到,滹沱河也曾經歷污水橫流、沙坑遍佈、植被退化的“傷痛”。
隨著上游來水減少,城鄉生産生活用水增加,滹沱河黃壁莊水庫以下河道一度乾涸、斷流,魚鳥難覓蹤影。在較長一段時期裏河床盜砂猖獗,成為石家莊市區主要風沙源。垃圾傾倒,工廠污水直排,大大小小的污水坑,讓過往行人無不皺眉掩鼻,匆匆逃離。
過度索取和破壞使得滹沱河一度變成河北省各大河流中,環境承載能力最差、水污染最嚴重、污染防治最為緊迫的河流之一,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石家莊河段,也淪為橫亙在城市北部的“生態瘡疤”。
滹沱河石家莊藁城段(2023年6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石家莊市把滹沱河生態修復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縱深推進滹沱河治理。
自2017年起,石家莊市累計投資180多億元,分三期對黃壁莊水庫以下109公里河段實施系統修復。防洪優先、生態恢復、佈局業態、營造景觀,投資之多、規模之大、標準之高,如此生態修復工程在石家莊史無前例。
“遵循河流自然形態,因地治河。”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工程運維服務中心主任康文忠説,主城區段“擴河為湖”營造連續大水面,其餘河段通過溪流串聯水面,營造“溪流濕地河道+小型湖面”交替的濕地型河流。沿岸則以荒田和河漫灘為基底,以洲島、水塘、林地、公園等為斑塊,構建可持續河流生態格局。
2021年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完成,累計營造生態水面2680多公頃,沿岸新建、提升綠地1萬多公頃,形成一條光彩亮麗的生態景觀帶。上游水庫和南水北調中線多次生態補水後,滹沱河初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
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石家莊藁城段廉州湖(2023年6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治理後河道行洪能力明顯提升,今年迎戰‘杜蘇芮’強降雨過程中滹沱河安全行洪,為流域整體防洪作出了貢獻。”石家莊市水利局辦公室副主任康曉亮説。
斷流多年的滹沱河石家莊段恢復滔滔百里勝景,沿河兩側10公里範圍內地下水位顯著回升。曾生産“貢米”的正定縣曲陽橋鎮周家莊村,恢復了多年不見的水稻種植。“我們正依託稻蟹共生模式發展特色産業,推動鄉村振興。”周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寧寧説。
“經常能看到白鷺、赤嘴潛鴨、小天鵝,越來越多的鳥兒在這裡落腳棲息,安家育雛。”這兩年,攝影愛好者徐東坡總喜歡沿著滹沱河把水鳥翩躚、綠樹花海的美景攝入鏡頭,他欣喜地看到,重現生機的滹沱河正在成為“百鳥天堂”。
貫通水脈接續文脈
旭日東昇,晨光照射西柏坡紀念碑上的五角紅星和碑下的崗南水庫湖面,熠熠生輝,依偎在滹沱河臂彎裏的革命聖地,迎來遊客熙攘的一天。
西柏坡紀念碑與崗南水庫(2023年10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西柏坡、不算大,這裡發生的紅色故事震山河……”伴隨清脆快板聲,西柏坡紀念館講解員閆文彥向參觀遊客講起紅色經典。當年西柏坡一帶的滹沱河兩岸土地肥沃,稻麥兩熟,物産豐富,群眾基礎好,成為黨中央指揮革命戰爭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西柏坡紀念館外景(2023年10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滹沱河曾經造就了西柏坡的“米糧倉”,如今,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山河美景,讓老區百姓捧上了“旅遊碗”。閆文彥説,西柏坡村九成以上家庭從事旅遊服務業,村民們搞民宿,經營農家院,開觀光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柏坡村村民齊紅寶在經營的酒店裏擺放餐具(2023年10月18日)。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夜幕降臨,燈光映照高大寬厚的古城墻和巍峨矗立的古樓古塔,流光溢彩,坐落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古城,開始了一天最為熱鬧的時刻。
“夜遊正定古城”已融入石家莊市民日常:或漫步閒談于城墻之上,或歌舞遊戲于陽和樓下,或端詳沉思于古寺古塔旁,或歡聚在古街市井的煙火裏。
與正定古城遙相呼應的滹沱河南岸,則是正在分期建設的東垣古城遺址公園。始建於戰國時期的東垣古城遺址,是石家莊市區內最古老的城垣遺址,也是石家莊城建歷史的肇始地。
遊客在石家莊正定古城遊覽(2023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遺址公園建成後將成為石家莊城市文化綠心,成為展現城市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的精彩窗口。”石家莊旅投集團董事長王曉輝説。
貫通“水脈”,接續“文脈”。在修復滹沱河生態的同時,石家莊市沿河打造文旅大道,連接起正定古城、東垣古城遺址、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西柏坡等文化地標,串珠成鏈,形成一條文脈景觀軸。
如今,沿滹沱河上下,品味古城,參訪聖地,攬勝太行,已成為京津冀文旅經典品牌。
水城相融和諧共生
20世紀初,正太鐵路動工興建,為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減少成本,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石家莊。加上此前在此設站的盧漢鐵路,兩條鐵路的歷史性交會,讓鄉野小村石家莊逐步嬗變為一座華北重鎮。
如今,大河向東,城市向北,曾迫使鐵路改站的滹沱河,正在成為城市生長的“新軸線”。
不久前,石家莊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重要節點工程——滹沱河特大橋,順利通車。2208米長南北跨越滹沱河的特大橋,長龍臥波,氣勢如虹,進一步拉開了石家莊城市框架,密切了滹沱兩岸聯繫。
石家莊滹沱河特大橋(2023年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修復治理後的滹沱河,不僅成為城市新的“景觀長廊”,也為石家莊構築一條擁河發展的經濟帶提供了生態支撐。近兩年,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擁河發展”戰略,以拉開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拓展發展空間。
滹沱河與其支流太平河交匯處,拔節生長的石家莊太平河城市片區日新月異。這裡北望正定古城,南接東垣古城,濱水資源優越,空間資源充足,是“擁河發展”的起步區和引領區,正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數字新城發展主軸帶、省會文旅産業核心區。
“依河而生”“迎河而立”“擁河而美”“因河而興”,太平河城市片區規劃中心的展廳主題,向人們呈現著城與河交融共存的滄桑歷史,昭示著城與河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石家莊市將引導城市新興功能向滹沱河沿線聚集,佈局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現代都市型農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促進滹沱河區域生産、生活、生態相互融合協同發展,打造高水準經濟帶、景觀帶、生態帶。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山水相映,水城共融。在“兩山”理念滋潤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滹沱河的“新生”故事未完待續。
文字記者:李鳳雙、閆起磊、齊雷傑
視頻記者:岳文婷、鄒尚伯
海報設計:趙丹陽
編輯:郝靜、徐亮、程昊、胡碧霞
統籌:王潔、黃小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