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深處有人家
——一條最美農村路帶出多少新景
5月24日航拍的白雲大道。樊連貴攝
■ 閱讀提示
5月17日,武安市白雲大道從250多條路中脫穎而出,獲評2023年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
白雲大道,全長僅22.32公里,卻一路穿山越嶺,連通了公路大網難以觸及的“白雲深處”。這條路,打通了兩個鄉的山川阻隔,惠及4個鄉鎮130個建制村的10余萬群眾,引領帶動沿線特産店、生態園、農家樂等300余個。
這條最美農村路,給白雲深處的人家,帶來哪般不一樣的人間煙火?又串聯出一幅怎樣的鄉村振興新景?
5月23日,王蘇霞正在製作拽面。 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攝
網紅麵館
這恐怕是一家最不像飯館的“飯館”。
5月23日,武安市活水鄉白王莊村。
一棟普通的農村二層樓,除了門口一塊紅底招牌上寫著兩個大字“拽面”,看不出任何飯館的模樣。走進裏面,屋子仍保持著原有的起居室格局,只是將原來的床和沙發搬走,換成幾張簡易長條桌兒。
但這並不妨礙它火出圈。
自2019年白雲大道開通,這家距離大道只有1000多米的麵館,便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店”。就是龍年大年初一,還有河南遊客打電話預約來吃拽面。
對於守著自己家就能當上“掌櫃”,還經營出個“網紅店”,51歲的店老闆王蘇霞直言“想都不敢想”。
地處太行深山區的白王莊村,位於活水鄉白雲川的最深處,是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但這裡的好山好水好風景卻長期不為外人所知。
“路沒通時,村裏很閉塞,我幾乎沒咋出過村。”王蘇霞説。
為了生計,王蘇霞的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平日裏除了拉扯三個孩子,就是到山上種點兒地。
白雲大道修通後,武安市將白王莊村作為重點來打造,開始佈局適宜休閒旅遊的“頤養小鎮”。
這個養在“深閨”的小山村,吸引的遊客越來越多,王蘇霞也從中瞅準了商機。
白王莊廣場是村裏最寬敞的地方,正位於王蘇霞家門前,遊客來了都是把車停在這裡。
“這麼多人來山裏玩,總得吃飯呀,可當時村裏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於是,王蘇霞的拽麵館開張了。
靠著純正的農家風味和10元管飽的實惠價格,麵館的生意越來越好。“人最多的時候,家裏坐不下,能坐滿整個小廣場,不下150人。”後來,王蘇霞一個人忙不過來,麵館還招了兩個服務員。
“現在一年純收入有四五萬元,家裏零花就全都夠了。”經營麵館後,王蘇霞這樣一個農村婦女,漸漸成了家裏的經濟“頂梁柱”。
一大早就去山裏採野菜,中午忙飯館生意,下午到地裏打理種的豆角、土豆、南瓜,一直到天黑才回家。王蘇霞每天的安排很充實,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
“原來,生活只有家和孩子,日子一天天、一年年都一個樣。但現在,感覺每天都新鮮,每天都特別有奔頭。”掙錢之外,王蘇霞覺得自己的生活也變得多彩。
自打開了麵館,王蘇霞的朋友多了起來。有客人將她拽面的視頻發到抖音上,收穫了2000多個讚,這讓王蘇霞很吃驚,“比我自己發的視頻點讚都多。”甚至有次她到武安遊玩,在街上還被一個曾到麵館吃飯的客人認出來。
“再過兩年,孩兒他爹就從陜西榆林的煤礦上退休了。”王蘇霞説,到時候有了幫手,她想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麵館裝修得像模像樣的。她還計劃著,把家裏的老宅子收拾出來,開個吃住遊一體的農家樂,真正把白雲大道的“流量”變成“留量”。
5月24日,張海良將曬好的老陳醋分裝到塑膠桶裏。 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攝
米醋飄香
5月24日,白雲大道入口處的張家米醋特産店門口,迎來5位從河南鶴壁趕來的顧客。
此次,他們專程驅車160多公里來到這兒,目的非常單純,就是來買醋。
“白雲大道剛開通時,我們來這裡旅遊買了一次,四年多了,家裏一直是吃張家米醋,每次來都是買上一年的量。”一位陳先生説,這次他們除了買自家吃的,還打算送朋友,每個人的購買量都得論“箱”起步。
一瓶醋,緣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採訪中,記者恰好趕上了張家米醋店“制曲”。
伴著震耳的攪拌機運轉聲,小麥、大麥、黃豆、大豆、豌豆等原料和水經過充分攪拌,在模具裏,被壓成一個個磚頭大的長方塊兒。
“曲制好後,還要經過蒸料、發酵、熏缸、淋缸、過濾等環節,才能製成成品醋。”張家米醋店老闆張海良説,“不管是原料還是工藝,我們的醋保證是地地道道的古法釀造。”
張海良今年60歲,2009年結識了邯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來興香醋的代表性傳承人李來興,學了這一手古法釀醋技藝。
2019年白雲大道開通,搶佔大道入口處“C位”的張家米醋店,買賣愈發紅火。
“天津、上海、河南、山東,最遠還有新疆的。”打開微信,張海良向記者展示“天南海北”的通訊錄。憑藉遊客的口口相傳,張家米醋雖然不走經銷渠道,但年産40噸醋不愁賣。
張海良有一兒一女,兒子天生殘疾,靠著這家特産店,“養活一家8口人不成問題”。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是沒有白雲大道,我們的醋再好,外地人也不知道。”張海良説,活水村一帶釀醋歷史悠久,米醋稱得上是當地的土特産。可在路修通前,一直都是本地人釀醋本地人吃。
路不通,困住的何止是醋。
張海良是活水鄉井峪村人。井峪村曾是一個封閉的小山村。20世紀80年代,當地修了8年才鑿開了一個出山的土隧道,但路面很窄,運貨的大車不易通過,山上的核桃、板栗、蘋果等土特産雖然品質上乘,但就是爛在樹上運不出去。
白雲大道開通後,連接大道和村子的井峪隧道現已修通,新隧道又敞亮又安全,村裏與外界的交流終於暢通無阻了。
“現在路通了,我們的醋打了個‘頭炮’,算是走出去了。”張海良希望,村裏更多的土特産也能像他的醋一樣,搭乘白雲大道的“快車”走向遠方。
茶園創業
5月24日,把車停在白雲大道路旁——活水鄉宅清溝村西的一塊空地上,王紅斌開始向記者描繪他的藍圖:“這裡,我們將建一個連翹制茶廠,佔地面積4.6畝,前期的項目立項已經完成,目前正在辦理用地手續,順利的話,今年秋天就能趕上製作一批紅茶。”
王紅斌今年54歲,是宅清溝村人。
宅清溝村處於活水鄉和管陶鄉的交界處,本以為是個通達的位置,卻因為三面環山,成了條“死衚同”。因為路不通,宅清溝的發展也被“鎖死”在小山溝裏,找不到産業支撐。
沒辦法在家門口就業,王紅斌20多歲便出去闖蕩。經過一番打拼,把建材生意做得順風順水。
可每次回老家,王紅斌看到宅清溝還是那麼閉塞落後,心裏不是滋味。
“關鍵就是沒産業。山裏有那麼多好東西,怎麼就不能變成産業呢?”王紅斌決定試一試。
2000年,王紅斌在村裏承包了一個山頭,開始第一次返鄉創業。
“當時板栗特別值錢,我看人家賣板栗,手一捧就是一斤,能賣8塊錢。”於是,王紅斌在山上種了五六百畝板栗樹。
可接下來的事兒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山上都是荒坡,連路都沒有,收了板栗,還得靠牲口馱下山,三馬子都走不了。”王紅斌説,加上除草、修剪等環節,賣板栗的錢連人工成本都不夠,更談不上板栗深加工了。
白雲大道開通,宅清溝隧道打通,村裏到管陶鄉原本40多公里的路程,被縮短至12公里。
王紅斌苦等的産業“東風”來了。
“路一通,帶來的是車流,也是人流,可幹的事兒太多了。”這次,王紅斌的創業規劃是現代茶園。
太行山區是連翹道地藥材主産區,而宅清溝村一帶的野生連翹面積非常大,每年春天,盛放的連翹將這裡的大山裝扮成一片金色花海。
當地的資源稟賦,讓王紅斌看到連翹能夠延伸出的産業鏈條。
“去年,採購商到村裏收連翹,都漲到30元一斤了。”王紅斌解釋,一棵連翹,只有最嫩的連翹葉才能製成綠茶,所以茶廠運轉起來後,需要的産量是非常可觀的。屆時茶廠所需的連翹葉,將主要靠流轉村民的山地種植,或收購村民採摘的野生連翹葉,“無論哪種方式,都能促進村民增收。”
去年,王紅斌專門到南方考察了茶園,當地的觀光式茶園讓他深受啟發。
“我們已經在山上打了深井,建了蓄水池,現在正在抓緊整修步道,基礎設施將逐步完善。”茶廠建成後,王紅斌的投資重點將轉到茶園,爭取將種茶、制茶和旅遊、民宿等融合起來,拓展多种經營業態。
王紅斌表示,茶園建好後,就能實現種、産、銷一條龍,“全村人都能納入我們的産業鏈,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
岩角古村
一個彎,兩個彎,三個彎……
從白雲大道拐上一條水泥岔路,汽車在坡度70多度的山路上憋足了勁兒往上爬。體驗了短暫的“山路十八彎”,記者終於來到了管陶鄉岩角村。
岩角村,真是高山之巔的一個“角”——這裡平均海拔約1000米,是武安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這樣的海拔,賦予了岩角村得天獨厚的“視野”。
站在村口的觀景平臺,面朝巍巍青山,朝陽湖如碧玉鑲嵌其間。身後,一座座石頭砌成的院落就著山勢,錯落而上。
這一切,都成為吸引遊客的招牌,岩角村也成了當地知名的“星空露營”基地。不久前,岩角村還被評為“武安十佳網紅打卡地”。
“沒有白雲大道,這個古村就沒了。”站在觀景平臺,岩角村黨支部書記申燕軍説,原來村裏人要出去,得先走到山腳下朝陽湖大壩那裏的車站,“直線距離也就2.5公里,可年輕人走得快,走到那兒也得接近一小時。”
時間久了,出去的年輕人回來的少了,岩角村漸漸成了“空心村”,常住人口只剩下不到10口人,村裏雜草叢生,一度荒蕪得不成樣子。
白雲大道開通後,岩角村這個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漸為人知,不斷有遊客開著房車前來露營。
受到啟發,岩角村建起了小賣部,打造了“星空露營”基地,“五一”“十一”等節假日每天客流量超千人次,大大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由“空心村”變“網紅村”,遊客的到來,為岩角村的鄉村建設增添了動力。
岩角村有200多年曆史,保留有清朝時期石質房屋20余棟60余間。申燕軍説,因無人居住,這些房屋很多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坍塌。而且原有的街巷佈局很窄,不再適合現代的居住要求。
2020年,在村“兩委”班子帶領下,岩角村人居環境整治拉開序幕。
改變,自此開始。
昔日高低不平、雜草叢生的小路,被一條條平坦寬闊的石板路代替,百年的榆樹有了“身份證”,清代的石屋有了“説明牌”。
曾經,山裏的村民大多就地取材,用玉米秸稈、木頭等取暖、做飯,吃水需要用桶挑,現在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用起了清潔煤,村裏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小型的水衝式公廁。
申燕軍説,除打造露營基地外,岩角村還計劃整合村裏的石屋,推出石屋民宿。現在,已經有3戶村民回村改造民宿。
“年輕人開始回來了。”每迎回一位村民,申燕軍都覺得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這個夢想就是,讓在外邊的年輕人願意回來,把古村的歷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
■採訪手記
一條路,折射鄉村振興新變化
一條白雲大道,不僅是連接偏遠山區的動脈,更是透視鄉村振興新變化的窗口。它蜿蜒深入曾經交通不便的深山腹地,點亮了偏遠山鄉的希望之光,也生動詮釋了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刻含義。
鄉村全面振興,要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也要讓農民精神“富”起來。在採訪中,能充分感受到,隨著經濟狀況改善,村民的眼界也日益開闊。
借助一碗麵,王蘇霞不僅成為家裏的經濟“頂梁柱”,也突破了原有生活局限,融入更廣闊的社會。張家米醋的故事同樣鼓舞人心,在一家老小衣食無憂後,張海良開始關心傳統工藝如何傳承和發展,也關心當地土特産如何走出大山。
産業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鄉村産業,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加快農産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推進農産品種植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抓好搞活農村流通,推動産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
要實現這些,離不開農村“能人”的有力帶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王紅斌這樣對家鄉有深厚情感的“能人”,正攜資帶智返鄉創業,將本土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産業,加速激活鄉村經濟的內生活力。
鄉村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鄉村建設,就要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
岩角村一邊守護著清代石屋等文化遺産,一邊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不僅讓當地人享受到鄉村建設成果,也令遊客有機會感受深厚歷史文化和獨特鄉土風情。
從“星空露營”基地,到規劃中的石屋民宿,岩角村的活化利用,為傳統村落注入新的生命力,留住了鄉村的“根”和“魂”,也為産業振興、文化振興提供了廣闊平臺。
但也要意識到,當前,鄉村建設和治理領域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適應鄉村人口結構的變化,如何更好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探索。
白雲大道上,鄉村新變化數不清、説不盡。
這些“白雲”深處的故事告訴我們,當基礎設施、産業升級、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形成良性互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將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每一條最美農村路,都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文/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