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白洋淀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2024-07-29 15:00:43來源: 長城網編輯: 徐文龍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 | 白洋淀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現在白洋淀天藍水清、荷紅葦綠、萬鳥齊翔的感覺太好了。水質越來越好,鳥類越來越多,都慢慢回到原來的狀態,回到了我兒時的那種感覺。”盛夏時節,安新縣白洋淀攝影家協會主席張學農又來到了白洋淀拍攝采風。

  作為土生土長的安新人,張學農看著煥然一新的白洋淀感慨萬分。

  張學農説,小時候經常在水裏逮魚摸蝦,但後來水質一度堪憂,“那時候每次來到白洋淀都會想,這裡什麼時候能回到小時候的樣子?沒想到短短幾年,白洋淀就再現了‘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勝景。”

白洋淀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煥然一新的白洋淀。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組組長周立志説,白洋淀從2021年起全域水質達到Ⅲ類水,之後一直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今年上半年的前5個月多處點位甚至出現了Ⅱ類水。

  同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野生鳥類達到286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了80種,野生魚類恢復至48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了21種,魚類生物多樣性達到高級別水準。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自2018年在白洋淀首次觀測到蹤跡後,到今年1月份,已同步調查觀測到378隻,是歷年來觀測數量的最高值。

白洋淀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青頭潛鴨帶雛鳥覓食遊玩。張學農 攝

  白洋淀生態之變背後,是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集聚生態要素的治理舉措。

  近些年,雄安新區多管齊下、精準治理,開展了“科學補水、清淤疏浚、百淀連通、退耕還淀、嚴密防洪”五大工程,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措施,著力恢復白洋淀的生態功能、防洪功能,“如此大規模的治理在歷史上是首次”。

  2018年以來累計入淀水量超過65億立方,白洋淀水位穩定保持在6.5米—7米,達到白洋淀規劃要求的目標水位;退出淀內水産養殖741處,治理污染魚塘567個,累計疏浚水流通道約95公里;累計退耕還淀74.22平方公里;完成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79.3公里,實施淀中淀邊村污水、垃圾、廁所綜合治理,完成非臨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污水治理率超96%……

  雄安栗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監張維班介紹:“白洋淀78個淀中村、淀邊村都開展了污水處理和垃圾集中清運工作,經過處理之後的污水,排放到各村公園濕地做觀賞用水,或用於村莊清潔綠化,解決了農村污水無處排的難題。”

白洋淀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大淀頭村。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安新縣端村鎮大淀頭村就是其中之一,該村村支部副書記趙艾樂介紹,這些年,大淀頭村建起了污水處理站,村裏每天産生的大約380噸生活污水,都要經過污水處理站“全收集、全達標”凈化,村子和河道都變乾淨了。

  如今,大淀頭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遊客多了,當地村民收入也多了。

  距離大淀頭村不遠,有一處新的“網紅打卡地”,它就是燕南堤。站在燕南堤涼亭向遠處眺望,荷塘葦海、百頃綠地,誰能想到這裡曾是一片沼澤。

  燕南堤是雄安新區實施生態清淤的重要成果。燕南堤在提升改造過程中,結合從2021年開始的第三期、四期清淤工程,生態化改造形成三座相連堤島,在清淤試點的基礎上,清除污染底泥1194萬立方米,累計疏浚水流通道約27公里,拆除圍堤圍埝約280公里。

  周立志説,燕南堤是2022年11月開始施工,到2023年4月30日基本就全部完工了,除了清淤還做了生態修復,包括植被的種植,生態環境的改善等。“我們想把環境工程和群眾的休閒設施結合起來,實現環境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白洋淀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燕南堤。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藍綠交織,是雄安新區設立伊始就定下的底色。根據規劃,雄安未來藍綠空間佔比將穩定在70%。眼下,“未來之城”雄安已然呈現鮮明的綠色氣質,展現出城淀共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準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樣貌。

  生態之城,漸行漸近。(長城網·冀雲客戶端 記者 郭慧岩 馬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