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著力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2024-08-12 09:23:44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河北著力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數千照片,背景從灰霾籠罩到碧空如洗。攝影愛好者楊元傑多年拍攝邯鄲峰峰礦區,“天空日記”記錄藍天之增;

  一片沙丘,因綠色屏障阻斷風沙,草長樹生。河北張家口市宣化林場場長楊福貴在張家口黃羊灘種樹20多年,見證沙海到林海的生態變遷;

  候鳥翩躚,綠色生態之城在雄安新區悄然崛起。白洋淀“常駐”野生鳥類增至280多種,“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

  …………

  行走燕趙大地,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河北考察,強調“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河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系統觀念,深化改革創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著力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 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10年來細顆粒物濃度下降57.6%

  不見煙塵、沒有異味,綠樹成蔭、花草茂盛。這裡是邢臺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同時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鋼廠變景區,來之不易。以前,因為環保治理水準不滿足A級標準,德龍鋼鐵沒少被限産。

  痛定思痛,投入40億元,100多個環保深度治理和提升改造項目上馬。德龍鋼鐵成為河北第一家環保績效A級長流程鋼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不僅實現一氧化碳達標排放,而且30%以上的煙氣可以循環利用,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53萬噸。

  河北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是造成大氣污染問題的根本原因。

  去産能、調結構、轉動能,推進全面綠色轉型。河北鋼鐵冶煉企業從2011年的123家減至目前的39家,煉鋼産能由峰值的3.2億噸減至1.9億多噸,高附加值鋼材産品持續增長。

  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推動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對鋼鐵等50個重點行業實施績效評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如今,河北環保績效A級鋼鐵企業已達39家。

  向科技創新要動力,新興産業跑出加速度。2023年,河北生物醫藥産業營收超過千億元,電子信息産業營收超過3000億元。今年上半年,河北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全省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9.0%。

  産業結構在調整,能源結構也在優化。隨著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河北初步構建起光伏、風電、氫能等新型能源體系:2023年,河北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9300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比重約63%,裝機規模及佔比均居全國前列。

  多措並舉,河北空氣品質持續好轉。2023年,全省細顆粒物平均濃度38.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7.6%。

  ■ 植綠護綠,點綠成金,“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2414萬畝

  石頭山上能種樹?

  科學選種、反復試驗、總結技術規範……樹苗在土壤薄層紮下根來,新時代塞罕壩人稱之為“攻堅造林”。黨的十八大以來,塞罕壩完成攻堅造林10.5萬畝。

  走進塞罕壩機械林場,不同樹齡、樹種的樹木共生,喬灌草等植物高低錯落。“相比單一樹種,這樣的復層異齡混交結構,抗災害、病害能力強,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多。”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于士濤表示,過去追求“綠起來”,現在追求擴面增綠與提質增效相結合。

  河北不止一個塞罕壩。

  弘揚塞罕壩精神,河北持續在張家口、承德實施“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等大型生態林場建設項目。

  曾經的沙地變成林海,乾涸多年的河道清水汩汩……與上世紀末相比,張家口市塞北林場、豐寧千松壩林場、禦道口林場三個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28.1%,植被蓋度達到90%以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有效遏制。

  “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千松壩林場場長何樹臣説,千松壩這片人工森林,距離北京近,是護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上世紀90年代這裡還是一片荒原荒山。

  植綠護綠,還要點綠成金。“沒想到守著林子就能賺錢,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我們村7500多畝林地已有收益37萬多元。”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二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于萬軍説。

  “十四五”以來,河北累計完成營造林2414萬畝,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

  ■ 系統治理,解決污染,也解決“口渴”

  白洋淀北部的燒車淀,淀泊遼闊,荷香撲面。很難想像,這片水面曾被分割得七零八落。“過去,一些人圍堤圍埝搞養殖,只算小賬,虧了大賬。”白洋淀淀邊村的村民張潔説。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近年來,白洋淀上下游一體化實施清淤疏浚、堤埝拆除、百淀連通,2019年以來共清除污染底泥1190余萬立方米,拆除圍堤圍埝200多公里。

  當地村民講:水系通了,旅遊火了,收入比過去搞養殖多了;當地幹部講:水系通了,思想也通了,要算好長遠賬。

  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

  水裏的問題岸上治。2023年,河北完成白洋淀流域740多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産審核復核,530多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科學管護,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動“天空地淀一體化”監測管護。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化驗室負責人張冬生打開遠程遙控視頻畫面——一艘黃色無人船如潛水艇一般在白洋淀水下行進,執行監測任務。“這款多功能船,能捕捉水下排污暗管,還能監測、實時上傳氨氮、總磷等12項指標。”

  解決污染,也要解決“口渴”。河北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科學調水補水,增厚生態之基。據統計,近年來河北共向96條河道補水256億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長4000多公里、水面面積200多平方公里。通過“節引調補蓄管”,河北地下水位實現止跌回升。2023年,全省地下水開採量與2014年相比減少47.2%,佔總用水量比例由73.7%降至40.2%,基本實現採補平衡。

  今年上半年,河北84%以上國控斷面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河北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提供有力生態支撐。”河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原載2024年8月11日《人民日報》一版)(人民日報記者 萬秀斌 張騰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