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孟村:好學風好家風孕育出“大學生村”
2024-08-26 17:12:0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周曉青責編: 馮薇薇

  “今年我們村又出了17名大學生。從恢復高考至今,我們一共出了185名大學生!”日前,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劉石橋村黨支部書記劉永建高興地説,這17名大學生中一人以695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一個人口僅有1298人的純農業小村咋能培育出這麼多大學生?

  “祖輩們一直秉承耕讀傳家、重教啟智的傳統,只要孩子願意讀書,砸鍋賣鐵也要供養,是全村人的共識。”劉永建説。

  正是因為有尊師重教的好傳統,家長們勤勞苦幹供養學生。村裏逐步興起了“不比金,不比銀,就比家裏能出人”“不比樓房比學生,不比財産比希望,不比排場比教養”的風氣,村民們都以子女全面發展、學習好、素質高為榮,學生之間也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攀比”之風下,村裏差不多每年都有10余人考上大學。每逢寒暑假,回村的大學生們都義務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習輔導。

  好村風、好家風帶來好學風。除了家長們對孩子讀書很重視,近年來,村兩委也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學校軟硬體設施,引進優秀教師,為學生減免費用。同時,鼓勵村內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捐資助學,資助困難學生、獎勵優秀學生。

  “黨風廉,則家風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村風清。”近年來,劉石橋村堅持“以黨興村、以文化村、以德治村”,以“家”文化為主線,“黨風、村風”與“家風、民風”同步改善,“治小家”與“治大家”並行推進,構築了村民的精神大廈,形成了“黨群一心,村莊一新”的生動局面;村內種植業、養殖業、菌類研發及加工、銷售蓬勃發展,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戶增收的齊頭並進,富民又強村;黨群群策群力修訂發佈了《劉石橋村村規民約》,實現了孝老養親、團結鄰裡、愛護環境、愛護公物、崇尚科學具象化;通過廣泛開展“好兒媳”“健康家庭”等活動,評選五星級家庭,讓淳厚的家風成為美麗鄉村之“魂”。(文 劉冠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