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遷安古稀老人唐桂義46年的長城情緣
2024-10-17 13:44:0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燕山頂上唱長城,烽火臺前撫石磚……去年以來,一曲一部以樂亭大鼓為主要表演形式,以反映長城壯觀風景、厚重文化的短視頻《鼓韻長城》熱播網絡,河北遷安古稀老人唐桂義,用赤子之情,續寫了46年綿綿不斷的長城情緣。

河北遷安古稀老人唐桂義46年的長城情緣

1978年4月唐桂義(左)在踏查長城時與同事在白羊峪段長城合影 攝影 陳儒

  走長城: 1978年4月初起,歷時三個半月,30歲的唐桂義徒步80華里踏查長城,留下160個敵樓珍貴資料

  1978年4月初,河北省文物處專家來到遷安,責成並指導縣文化館對遷安境內長城進行全面普查。經館領導研究決定成立普查小組,由王振福帶隊,唐桂義和張艷榮為隊員。

  “兒時常聽老人傳頌長城的動人故事,長城一直扣動著我的心弦。如今,我終於有機會親眼目睹並親手觸摸祖先留下的這宏偉古老的長城。”接到任務後,唐桂義心情十分激動。

  “當時交通工具不方便,我們三人都準備了自行車,帶好生活必需品、普查器械,立即投入工作。”唐桂義回憶説。

  他們是由東向西普查,包括確定長城方位,測量城墻長度、寬度、敵樓位置、造型建置、墻體和敵樓結構、名稱等等;還記錄了磚長、型號、所發現石碑的位置、造型、碑刻……又蒐集了一部分有關修築長城的典故。

  這些資料都要用文字和照片記載下來,“當時王振福拿著一個很小的黑白照相機,照出的照片晚上就得洗出來,那時我們吃住在長城沿線村裏,我們是走到哪就吃住在哪兒,生産隊派飯。白天由一名治保主任帶隊上山,中午不回來,帶乾糧在山上城樓裏就餐和午休。”唐桂義回憶道,仿佛當時的情景就發生在昨天。

  歷經三個半月時間,唐桂義一行三人對遷安境內的長城進行了普查。測定了遷安境內長城主城長44.9公里,有敵樓160座等等,最後由王振福老師組成萬言材料,上報遷安縣、唐山市和河北省查存,為後來的長城考察和史料匯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借鑒。

  回憶起普查長城那段經歷,好多情景唐桂義仍歷歷在目。

  早上吃完早飯帶上中午的乾糧,灌一杯水,因為上山下山的路程太遠,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無論山崖怎樣高險,都必須去測量每個敵樓。中午時分,就在樓內席地而坐用餐。晚上返回後,王振福洗膠捲處理白天拍攝的照片,並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有一次,張艷榮頭疼,大家便在樓內讓他休息片刻,稍作休息後繼續爬山前行。遇到路滑和陡坡時,三人互相拉手攀爬;有時為了測量尺寸,不得不靠近危險的懸崖邊緣;有時為了測量一塊坯水磚的尺寸,還要爬到頂端測量。不管多麼艱險,他們都要堅決完成任務。

  “開始登山不習慣,腳下打了水泡,走起路來很吃力,但是,我們沒有喊疼和掉隊的。我們爬山越嶺,有的是懸崖峭壁,看了都眼暈,不過,一想起當年修長城的工匠,怕、苦、累都拋在了腦後。”唐桂義回憶説,就這樣,穿壞了鞋,挂破了衣服,劃傷了手和臉,口啃乾糧就涼水,一直緊張地忙碌了三個半月,終於完成了上級交給的艱巨任務。

河北遷安古稀老人唐桂義46年的長城情緣

2005年5月唐桂義騎車去往白道子村的路上 攝影 陳儒

  訪長城:2005年,57歲的唐桂義歷時10天,騎車走訪22個村,蒐集長城故事66篇

  黑樓、白魚樓、小媳婦樓、唐大鼻子樓……在長城普查期間,一個個敵樓背後有趣的名字,引起了唐桂義極大的興趣。他意識到,每一個名字背後,一定都有一個有趣故事。“普查時,許多故事我們也是一知半解。當時我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系統地蒐集並整理這些故事。”長城普查這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激起了唐桂義蒐集長城故事的興趣。

  “1978年踏查長城,使我與長城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在收集和整理長城故事。”2002年,55歲的唐桂義提前離開了夏官營文化站站長的職位。“業餘時間多了,當年立志蒐集長城故事的願望再次在我心中激蕩。”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準備,2005年,他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5月1日早上6點,唐桂義擺脫家事、瑣事、個人事,騎上專門組裝的山地用自行車,帶著生活用品,由夏官營鎮文化站出發,經過12個村,行程70多華里,于上午9點半到達徐流口村。在關愛長城的全國勞動模範秦玉合的指點下,他開始耐心地蒐集有關長城的故事。

  “第一天是在徐流口村開的第一課。村支書秦玉合幫我邀了三位老人座談。他們聽説我是誠摯地想要收集長城典故,很高興。我想得到的,也正是他們這些知情者想要講述給世人的,更是要代代傳誦的。”唐桂義説,有位老人首先講了“小白魚樓”的故事,也就是“九龍泉”的由來,接著每位老者各獻一個。

  首訪的“開門紅”堅定了唐桂義考察的信心和決心。在冷口村座談,幾位老前輩爭先恐後熱烈發言。他們有聲有色地講述有關冷口關諸多傳説,有“康熙過冷口關”“雙羊戲水”“八面金鬥城”“馬駒樓”等等,這些史料真是重金難買。

  去大龍廟村走訪,要過胡莊、石門、白道子等村,盤山路雖好看,但是都是登車向上行,路途有15華里之多,腿實在是蹬不動車子了,唐桂義乾脆推著走。快到村頭,後面來了三個騎摩托車趕集回來的村民,唐桂義邀請他們一起坐下休息,在路旁邊休息邊聊,有意引向話題,可巧三人也是熱心人,都健談,一會兒功夫,就全盤説出他們所知道的長城建築故事。

  當地村民傳説,過去修建長城一般運料都在冬季,按工程設計的敵樓建築地點處,將山頂的樹枝亂草砍光,然後潑水凍上冰之後,在山頂端打好木栓,用滑車往上運料,這叫備料,按下年全年的工程進度,在設計好的要建敵樓的地方放好料,就等著春暖花開時來建築。

  但萬一冬季備的料到夏季不夠用了,或按計劃的施工進度快了,沒有料了怎麼辦?士兵們立刻組織人員,到山下的各村入戶去租用每戶的牛羊,把各戶的牛羊做上標記趕到一塊,每頭牛每頭羊,駝上磚塊、石塊,然後人趕著牛羊群往山上趕,把料運到指定的地點,按著牛羊身上所用的記號給補償。

  在河流口村北山頂,高高的山頂聳立著一座叫尖座樓的敵樓,當地百姓稱為尖嘴兒樓,傳説當年修尖座樓的總管是山東人,姓張。樓建在尖嘴山頂,地勢險要,山高坡陡,修建非常困難。可是按建築要求,城和樓都必須建,無奈總管發出號令,“此山尖要修樓,誰能領班建這座樓,修好重獎。”話音剛落,有個叫王大力的大漢挺身而起,“我願領修。”總管説,“這麼高的山,基石怎麼搬運?” 王大力説:“我先背來你看。”於是叫人把一塊大條石放在他肩頭,只見他雙手緊托穩穩噹噹背上高山,而且連背九塊,總管於是決定讓王大力領修。為獎勵王大力,尖嘴山上這座樓命名叫王大力樓,傳説曾立過“王大力樓”碑石。

  單騎考察長城,唐桂義收穫頗豐,感受深刻的是:蒐集長城故事必須有十足的耐力和信心,並且樂於吃苦。儘管每天蹬著自行車跑山路,住在農村,中午帶乾糧或吃麵包飲礦泉水,身體很是疲勞,但他總希望能多走訪一個村。因此,直到夕陽西下,兩腿疲憊不堪,實在走不動了,他才結束一天的征程。晚上,他還需要整理當天收集的資料。

  預料不到的事時有發生。在前往大龍廟村的路上,由於彎多坡度大,下坡時,唐桂義感到一陣頭暈目眩,險些摔下車子。他心裏明白,是心臟病發作的症狀,他趕忙剎車下車,稍作鎮定後又吃了點東西緩解症狀。恰巧此時,家裏打來電話,説兒子從江西學校回來看爸爸,聽説爸爸一人考察長城,非常擔心。唐桂義回應説:“爸沒事!”他心裏説,自己想幹的事,誰也攔不住。就這樣,往返30多華里的路程又被他征服了。

  這次蒐集唐桂義用時10天,以徐流口村為起點,沿長城向西共途徑22個村,往返行程400多華里,走訪70歲以上老者83位,與他們促膝交談,蒐集的長城修建及有關長城民間故事66篇,于5月10日下午滿載而回,多年心願劃上了一個滿意的句號,這些故事大都被2008年出版的《遷安境內長城》一書錄用。

河北遷安古稀老人唐桂義46年的長城情緣

2023年9月唐桂義(右)與弟子在徐流口段長城傳唱長城故事 攝影 陳儒

  唱長城:2021年起,歷時三年,75歲自編鼓詞師徒三代唱長城

    去年年底,一部以樂亭大鼓為主要表演形式,以反映遷安徐流口長城、河流口長城、白羊峪長城、紅峪口長城壯觀風景、厚重文化,遷安城鄉美麗和諧綠色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短視頻《鼓韻長城》熱播網絡,鼓韻唱腔悠揚婉轉,曲詞文字膾炙人口,畫面光影引人入勝,每一集點擊量近50萬,而演唱者正是唐桂義師徒三代。

  作為一位遷安文化戰線老兵,今年75歲的唐桂義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從事演藝事業,1973年調入遷安縣文化館宣傳隊,同年學習樂亭大鼓,並掌握了多種曲藝形式演繹,先後出版《頌遷安》等曲藝作品,自創京東大鼓《戒煙》、樂亭大鼓《夷齊讓國》《抗日英雄楊十三》等曲目,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唐山市樂亭大鼓代表性傳承人,他在遷安市第三實驗小學等學校開辦樂亭大鼓培訓基地,不斷將樂亭大鼓這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2021年初,攝影愛好者、遷安市民營企業家馬振祥飽蘸情懷,創意提出將非遺項目樂亭大鼓與古老長城融為一體,錄製《鼓韻長城》,年逾古稀的唐桂義老先生熱情響應,他馬上挖掘整理精彩故事撰寫腳本,眾多擁有長城情結的遷安市民踴躍參與。

  “我把錄製《鼓韻長城》短視頻想法跟我學藝多年的學生李夢一説,她二話沒説,馬上一起潤色臺詞,組織她的口才培訓班10幾名學生排演。”唐桂義介紹説。

  《鼓韻長城》共分為走進遷安、報樓名、戚繼光戍守遷安段長城、孟姜女尋夫至遷安段長城、長城腳下美麗鄉村五個篇章。“創作團隊歷時3年追逐長城、記錄長城,年齡最大的已經75歲,小的12歲,將非遺文化、長城文化巧妙結合、完美呈現。”馬振祥説。

  “遷安城樓一百六,我們給大家報城樓,白魚樓小井樓,大唐小唐鼻子樓,尖嘴樓下凹樓,紅峪口還有估堆兒樓,香火樓香花樓,黑樓白樓和亮樓,白羊樓黑狐樓,雞鳴谷傳説頭道樓,大廠地有猴樓,華樓蛇樓龍門樓,有奇樓有四眼樓,胡大漢就住這個樓,有過道樓關門樓,平樓還有螞煌窩樓……”《鼓韻長城》第二集《報城樓》,是唐桂義最為得意之作,他和弟子李夢在白羊峪守備署前,共同傳唱長城,10名小學生稚嫩的聲音在古老的長城之巔盪漾。

  “不是我們誇海口,我們都知什麼樓,從小學習把城守,長城文化記心頭,讓我們共同來奮鬥,保衛長城護城樓,現如今,國家長城文化園建,韆鞦萬代美名留,長城文化傳承好,美麗的長城故事記心頭!”孩子們用樂亭大鼓優美的旋律傳承著長城文化。

河北遷安古稀老人唐桂義46年的長城情緣

2023年8月唐桂義(後排左二)與孩子們在白羊峪守備署前一起傳唱長城故事 攝影 陳儒

  走長城、訪長城、唱長城,唐桂義46年矢志不移情係長城,讓華夏古老文明得以保護,讓中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讓長城精神得以弘揚,在燕山腳下續寫了一曲情義綿長的長城情緣。(文 陳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