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全市高品質發展,放大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河北省唐山市提出打造“賽事之城、圓夢之城”的戰略目標,旨在通過舉辦各類賽事,促進城市發展,進一步擦亮“英雄城市、大愛唐山”品牌,努力開創賽事“賦能”城市發展新格局。
自行車比賽合影
該戰略秉承“辦賽、興城、惠民、圓夢”的理念,“辦賽”就是豐富賽事供給,在爭取高水準賽事、培育本土賽事品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周周有賽事、月月有精彩、人人可參與”的活動熱潮;“興城”就是以賽事聚集人氣,積極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商旅文體融合發展路徑,以體育賽事撬動消費“杠桿”,有效激發消費活力,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惠民”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各層級、全齡人群的參賽需求,讓賽事融入市民生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圓夢”就是打造賽事圓夢平臺,給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群更多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助力個人築夢、逐夢、圓夢。
游泳比賽
唐山打造“賽事之城、圓夢之城”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經濟基礎雄厚。2023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排名全省第1,同比增長5.9%、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0.7和0.4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7和1.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排名全省第二,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二是自然稟賦優越。唐山北靠燕山、南臨渤海、毗鄰京津,地處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地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域內鐵路公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南部海島濕地、中部工業文明、北部長城山水“三大板塊”格局發展成型,具有深厚的多元化賽事活動基礎與潛力。三是賽事格局穩固。全市已形成“一核引領”(城市體育産業核心聚集區)、“三帶拉動”(海洋休閒體育産業帶、山地戶外運動産業帶、中部平原健身休閒産業帶)、“五區支撐”(南湖足球産業發展區、開平時尚運動體驗産業發展區、站西體醫融合發展區、高新體教融合發展區、蘆漢體育用品製造發展區)、“區域協同”(對接京津、輻射承秦滄)的體育産業發展新格局。多年的賽事舉辦經驗使得唐山在賽事組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四是體育設施完善。全市擁有體育場地近2萬個,包括游泳場地、健身步道和各類體育健身工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擁有星級酒店30余家,南湖·開灤旅遊景區、河頭老街、唐山宴、攬月灣等熱門旅遊景點、A級景區59家。
電競比賽
為保證工作順利推進,唐山市委成立了賽事工作協調小組,出臺了《打造“賽事之城、圓夢之城”總體工作方案》、《唐山市推動青少年足球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等文件,並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將“賽事之城、圓夢之城”工作納入“唐山市2024年度民生工程”,不斷提升賽事質效。一年來,唐山市共舉辦各類賽事活動2000余場次,其中,國際級10場次、國家級87場次、省級92場次,各項賽事活動參與人數突破900萬人次,邀請名人591人次。高端賽事活動方面,舉辦了世界力王中國爭霸賽、2023年中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2024中俄青少年冰球邀請賽、全國大學生柔道錦標賽、武林風全球功夫大賽、中美城市俱樂部青少年短道速滑邀請賽等高水準體育賽事。群眾性賽事活動方面,舉辦了2024京津冀環青山關綠色登高之旅、攬月灣風箏文化藝術節、京津冀體育舞蹈(國標舞)精英賽等活動,其中唐山馬拉松賽事被河北省體育局評為“全民健身金牌賽事”。引進了張信哲、張韶涵演唱會,結合熱點潮流打造了一批如攬月灣沙灘音樂節、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音樂會、第五屆TD動漫嘉年華等年輕人喜聞樂見、話題熱度高的賽事活動。本地特色賽事活動方面,舉辦了唐山市武術交流大賽、河北省青少年武術套路比賽、太極拳(劍)交流賽、唐山市青少年象棋賽等賽事活動,形成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新局面。
足球比賽
下一步,唐山市將持續豐富多元賽事活動,擴大影響力,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城市轉型升級。一是推出“賽事之城、圓夢之城”標識。唐山市體育局牽頭,完成了標識的徵集、評選工作,新聞發佈會後將正式向全社會公佈。二是打造“跨界”賽事。唐山市將整合體育、文化、科技等各領域資源,創新性推出以體育+文化+科技“三項全能”賽為代表的唐山特色“跨界”賽事,提升賽事規模、影響力和參與度。首屆“三項全能”賽預計于2025年元旦前舉辦。三是引進高端賽事。主動對接國家相關部委、單項組織、行業協會等機構部門,力爭引進和承辦一批全國有名、全省有位的優質賽事,逐步形成高品質賽事矩陣。四是突出以賽興城。積極培育賽事經濟,打通從“競技”到“經濟”的邏輯聯繫,用“賽事熱”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能。(文/圖 張瞬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