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石家莊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石家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佈會
12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石家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多規合一”改革後石家莊市的首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面向2035年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城市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為未來一個時期石家莊經濟社會發展拓展了邊界、劃定了框架。
《規劃》編制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了由中規院牽頭、各部門協同、35家專業設計單位共同參與的聯合團隊,歷經5年零7個月、多輪次修改完善,編制形成了最終的《規劃》成果,並獲得國務院批復。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是城市建設的“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編制期間,石家莊發生了一系列大事、喜事:一是到上輪《規劃》期末,全市總人口突破1000萬、城區人口突破500萬,成功躋身特大型城市行列。二是去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石家莊視察,並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石家莊市加快發展指明瞭方向。三是2021年8月召開的石家莊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實施“擁河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五大千億級産業,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奮鬥目標。四是近年來石家莊城市規模、功能、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6+2+2”城市更新重點項目紮實推進,地鐵批復線路里程達到139.2公里,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完成,復興大街、北三環市政化改造全線通車,縫合了城市割裂,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等等。這些大事、喜事對規劃編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從規劃編制入手,給予回應、作出安排,落實到區域佈局和發展空間,使規劃能夠滿足未來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展的要求。
《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共14章、46個小節。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繪製空間發展新藍圖。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1233”,即一個目標、兩大定位、三大佈局、三條紅線。
一個目標:就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初步建成樂享頤養、安逸舒適的愜意省會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同時,《規劃》還對2050年進行了遠景展望,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綜合競爭力將更加彰顯。
兩大定位:就是明確了石家莊的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規劃明確:“石家莊是河北省省會,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華北商貿物流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這些對比上版總體規劃,增加了“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華北商貿物流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定位,城市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和清晰。
三大佈局:《規劃》確定了依山擁河、組團發展的策略,明確了“一主、四輔、兩帶”的城市空間結構。一主:即主城區;四輔:即鹿泉區、欒城區、藁城區、空港四個城區組團;兩帶:即滹沱河經濟帶、太行山生態帶。新的空間結構,使“擁河發展”戰略在規劃層面得到確認落實。同時明確了主城區與各組團功能定位,將有力提升中心城區能級,強化京保石邯、石衡滄港發展軸沿線城鎮對産業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促進産城融合發展。
市域城鎮空間格局圖
市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
三條紅線:就是“三區三線”。《規劃》確定到2035年,石家莊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714.4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618.87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2633.33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介面積控制在1269.57平方公里以內。同時,《規劃》還明確了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了洪澇風險控制線、綠地系統線、水體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為城市開發建設劃定了範圍和底線。
市域農業空間規劃圖
市域三條控制線圖
《規劃》主要成果
本輪《規劃》成果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拉開了城市框架。石家莊作為單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高度集聚,到上個規劃期末的2020年,中心城區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僅82.1平方米、二環內人口密度達到了1.8萬人/平方公里。新《規劃》劃定了到2035年的城鎮開發邊界,石家莊中心城區面積由287平方公里擴大到660平方公里,可承載城鎮人口約6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提高到96.5平方米、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一萬人左右,將真正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
二是保障了發展需要。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石家莊市對滹沱河城區段南側行洪規劃、應急水源地保護區進行了調整,釋放出滹沱河周邊578.8平方公里建設空間。借《規劃》修編之機,石家莊市又對城市建成區內分散佈局的99萬畝基本農田進行了調出,在市域內統籌補足,預留了城市發展空間。為服務促進五大主導産業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石家莊市規劃了五大産業園區,並將園區內的基本農田全部調出,連同高新區、經開區等重點産業平臺面積將達到25萬畝,真正實現了“地等項目”。
三是促進了集約節約。《規劃》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對城鄉建設用地佈局結構進行了調整優化。其中,針對市域內産業園區規模小,村鎮工業用地佔比高、用地散等問題,優先將建設用地土地指標集中到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和省級以上産業園區,倒逼各縣(市、區)盤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預計到2035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産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以上。
四是提升了民生福祉。石家莊市堅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二環內做減法、二環外做乘法,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於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於社會,存量土地優先用於教育、養老、綠地、文化、體育、停車場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著力塑造高品質城市生活。《規劃》明確到2035年,公園綠地、廣場步行15分鐘覆蓋率將由2020年的54%提高到90%,人均公園綠地由5.2平方米提高到12平方米,人均教育設施用地由2.5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設施用地由0.15平方米提高到0.75平方米,人均醫療衛生設施用地由0.46平方米提高到0.8平方米,一座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嚮往的魅力之城將成為現實。
五是增強了城市韌性。《規劃》圍繞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統籌佈局水利、能源、環境、通信、國防等基礎設施空間,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區域佈局。中心城區整體抗震設防烈度為Ⅶ度,學校、醫院、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生命線工程等重要建築、設施按Ⅷ度加強設防,主城區防洪標准將達到200年一遇。同時,《規劃》堅持為城市發展留白,預留重大基礎設施用地165平方公里,為航空、鐵路、高速以及水利、電力、油氣等設施建設預留了交通廊道和幹線走廊,保障了重大設施建設需要。
下一步,石家莊市將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認真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將規劃圖冊的美好願景變成城市未來的現實美景、人民幸福的生活場景。(文/圖 張瞬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