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2025-02-07 14:30:10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徐文龍責編: 王悅陽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淶水縣義安鎮北高洛村高洛古樂藝術節演出現場 攝影 徐梓鈺

  新春伊始,河北省淶水縣義安鎮北高洛村以“蛇舞新春賀華年”為主題,開展第七屆高洛古樂藝術節,高洛古樂音樂會成員們身穿深紅色演出服,奏響傳承千年的古樂,鼓聲鏗鏘,旋律悠遠。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音樂會成員正在演奏南樂會 攝影 徐梓鈺

  “農忙時我們在地頭揮鋤頭,到了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我們就能捧著笙管上戲臺!”51歲的農民樂手閆海龍説。在北高洛村,像他這樣“亦農亦藝”的傳承人已有50位,他們讓千年雅樂煥發新聲,展現出非遺文化的蓬勃生機。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高洛古樂音樂會全體成員正在演奏音樂會 攝影 徐梓鈺

  高洛音樂會是流傳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的一種傳統音樂表演形式,古曲源自軒轅黃帝祭祀音樂和流傳在冀中的民間樂。古樂世代口授言傳,具有獨特的古吹樂遺風,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目前,從事音樂演奏的成員都是淶水縣當地的農民,農閒時,農民藝術家放下鋤頭,奏響古樂,形成“耕樂相濟”的傳承生態。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古樂少年組正在進行傳統樂器演奏 攝影 徐梓鈺

  古樂要活下來,既要守住老調子,也得唱出新聲音。為此,在淶水縣北高洛村,形成了“一村兩會”的新格局,高洛古樂音樂會的老藝人們堅持“只傳古譜不改編”的規矩,而南樂會的年輕樂手們則在傳統樂器上摸索新聲,用笙管笛鑼演繹流行曲目,在古樂傳承的“活化石”中破土生長“新枝芽”。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淶水高洛古樂非遺傳承人正在教授孩子傳統樂器雲鑼演奏技能 攝影 徐梓鈺

  “我們既要讓千年雅樂不失本色,也要讓年輕人覺得這是‘我們的音樂’。”非遺傳承人閆喜忠説。自2018年起,淶水縣啟動“古樂振興”計劃,通過建立傳承基地、編纂校本教材、推動“古樂進校園”等,如今,在高洛古樂青少年培訓班裏,已有156名“00後”學員,青少年樂班與老藝人同臺,讓《粉蝶大套》《翠太平》等古曲重煥生機。

河北淶水:“農民藝術家”讓千年古樂煥新“聲”

群眾正在欣賞高洛古樂 攝影 徐梓鈺

  近年來,淶水縣已連續七年將古樂保護與民生服務相結合,將內容豐富的非遺項目搬上舞臺,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近距離展現非遺魅力,讓千年古樂在鄉村振興中綻放異彩。通過非遺傳承扶持、文化惠民演出等工程,建立鄉村非遺傳習所,培育青年傳承人,活化傳統藝術形式,彰顯地方文化特色,讓文化活動更加貼近群眾需求,惠及群眾超10萬人次,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文 李雨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