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當天,北方崑曲劇院組織40多名演職人員到“北方崑曲發祥地”——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河西村開展“尋根”慰問演出。當地村民及周邊村莊的群眾共計500余人觀看演出,觀眾在欣賞戲曲精彩表演的同時,感受崑曲文化的獨特魅力。
北方崑曲劇院走進河西村“尋根”義演現場 攝影 崔文吉
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常務副會長曹穎介紹,自2011年,北方崑曲劇院與高陽縣建立了長效的合作機制,“北方崑曲河西村培訓基地”在河西村正式掛牌。自2011年起,每逢二月初二,北昆劇院都會選派演員到河西村舉辦尋根義演,送戲下鄉回饋“家鄉”父老,幫助河西村做好北方崑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北方崑曲劇院走進河西村“尋根”義演現場 攝影 崔文吉
現場,《西遊記·鬧龍宮》《貨郎擔·女彈》《寶劍記·夜奔》等經典劇目選段依次上演,醇厚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演員一招一式盡顯深厚功底,精彩的表演贏得台下陣陣掌聲。
北方崑曲劇院走進河西村“尋根”義演現場 攝影 范寶全
來自肅寧縣81歲的劉玉田老人笑著説:“今天的演出十分精彩!我從小愛聽崑曲,也喜歡唱兩句,我們村離著河西村有15里路,每年北方崑曲劇院到河西村演出,我都來看,在家門口聽著崑曲,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有美好回憶。”
北方崑曲劇院走進河西村“尋根”義演現場 攝影 范寶全
高陽縣素有“戲曲之鄉”美譽,是北方崑曲的發祥地,高腔、河北梆子、老調、東路絲弦等劇種的起源也與高陽密不可分,涌現出了蓋叫天、齊如山、韓世昌、馬祥麟、侯益隆、侯玉山、田際雲、齊花坦、張惠雲、雷保春等藝術大家。近年來,高陽縣積極採取措施,保護傳承河西村崑曲這一民族文化瑰寶,相繼整理出了高陽縣北方崑曲曲牌、劇目、工尺譜,編纂出版了《高陽縣北方崑曲資料彙編》等書籍,促進崑曲傳承與發展。(文 張瞬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