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雄安新區推出系列舉措 優化營商環境
2025-04-01 14:30:07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李雨馨責編: 王悅陽

雄安新區推出系列舉措 優化營商環境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01112402

發佈會現場 攝影 劉麗娟

  4月1日,雄安新區召開營商環境重點工作新聞發佈會,發佈解讀《2025年雄安新區營商環境“上臺階”工作要點》,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傳遞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堅定決心。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雄安新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一年一個節點、每年一個模樣,從無到有、拔節生長,實現了從“一塊地”繪就“一張圖”建起“一座城”的華麗蝶變。目前,總開發面積覆蓋202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達5030萬平方米,4806棟樓宇拔地而起,央企在新區設立各類分支機構300多家,17個院士項目陸續落地,3.79萬名人才在雄安放下行囊、成就夢想。雄安新區拔節生長、日新月異,得益於營商環境的優化,也印證了營商環境的硬實力。

  一個地方的發展活力同營商環境密切相關。雄安新區始終把營商環境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連續召開七次作風建設大會,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零障礙辦好每件事”,堅持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常態化開展“大走訪”“周周看、家家到”,在精細化服務上狠下功夫,“雄安服務”品牌深入人心。服務疏解落地更有力度。細化落實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212項京雄服務場景、209項京津冀資質資格互認事項全面落地,京雄“同城化”不斷拓展。服務項目建設更有效率。深化“一會三函”制度改革,開展“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改革。深化招標投標“雙盲”(評標專家“盲抽”、投標文件技術標部分“盲評”)改革,推進遠程異地評標(支持不同地域評審專家在線實時同步評審)。服務企業發展更見成效。全面實行“三集中、三到位、三個一”,國辦前兩批2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全部落地,審批效率大幅提升。産業政策“免申即享”。過去一年,開展政策宣傳、調查研究、現場辦公5600余次,解決實際困難問題1500余項。服務群眾生活更加可感。打造涵蓋政務服務、教育、醫療、養老等全方位“15分鐘生活圈”,搭建“1+3+N”就業服務體系,12345熱線接通率、服務滿意率、回復率保持在99%以上。深化制度改革更添活力。新建片區“兩級管理、三級服務”順暢運行,積極探索“一支隊伍管執法”的執法模式,提升現代化城市管理水準。

  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局長高立春介紹,今年的營商環境工作,立足新區“兩個並重”“三個並舉”階段特徵,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探索創新,制定印發《2025年雄安新區營商環境“上臺階”工作要點》,推出50項重點改革舉措,全面實施政務、市場、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環境”提升工程,持續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零障礙辦好每件事”,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具體來看,此次發佈的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主要圍繞以下五個方面。

  全力提升政務效能,讓“高效辦成一件事”“零障礙辦好每件事”成為雄安靚麗名片。

  企業對政務服務的效率與“冷暖”感受最為直接。高立春介紹,為更好服務企業,雄安將進一步轉變理念,針對企業和群眾辦事多元化、個性化、便捷化需求,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的引領、撬動和支撐作用,優化辦事流程、精簡辦事材料、壓縮辦事時限,推動政務服務從“可辦能辦”到“好辦易辦”升級,讓“辦事不求人、審批零障礙、最多跑一次”成為雄安重要標識。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紮實推進國辦印發的2025年度事項清單落地,積極拓展“疏解一件事”“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道路開口一件事”“證照聯辦、聯變、聯銷”等具有雄安特色的“一件事”服務場景,大幅降低制度性成本。持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大多端整合力度,借助DeepSeek等先進技術,推出智慧問答與政策解讀、遠程幫辦與踏勘等更多智慧化服務場景。完善“一中心多節點”政務服務網絡,將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等增值服務納入企業服務中心服務範圍。以“做大片區、做強社區”為目標,推動社保、醫保等高頻事項在社區辦理,打造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政務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12345熱線質效,落實“未訴先辦”,打造智慧高效、惠企利民的“總客服”。

  全力推進京雄“同城化”,讓疏解對象感受到“來到雄安、優於北京”。

  如何讓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今年雄安將聚焦“三個不低於”目標,進一步細化實化有關疏解人員的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醫保、公積金等政策措施,更好滿足疏解單位和人員的實際需求。持續拓寬京雄“同城化”場景,新增不少於100項京雄“同城化”事項,豐富“雄安一卡通”應用場景,實現“雄安一卡通”發卡100萬張。推動北京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與新區深化對接,京雄醫療衛生服務共建共享。以建築類疏解企業為試點,推進京雄企業資質直接互認。深度挖掘政務數據應用價值,拓展電子證照跨區域共享互認範圍與深度。大力實施“雄才計劃”,用深用實“雄才十六條”,探索建立高端人才雙聘制,吸引更多人才到雄安幹事創業。完善就業創業體系,打造“京雄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圍繞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全面提升高品質住宅建造的設計、材料、技術等標準,建設雄安特色的“好房子”,堅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住房需求。拓展信用+應用場景,讓群眾安居樂業更有保障。

  全力深化“一會三函”改革,讓項目建設提質提速。

  審批效率與服務品質直接關係到項目落地速度、投資環境優化及市場活力激發。雄安將持續深化“一會三函”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環節,實現“一會三函”與傳統審批流程高效銜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多審合一”“多測合一”改革。簡化小規模投資項目決策審批流程。支持建設單位適度提前開展項目設計方案徵集和編制。推進“水電氣熱網”一站式集成服務。持續創新不動産登記服務舉措。提升稅費服務效能。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從對接選址至竣工投運的全過程政務服務幫辦機制。強化招投標監督管理,開展招標投標“雙盲”評審改革提升工作,全面推行遠程異地評標,進一步拓展公共資源交易範圍,加快實現平臺交易多元化、全覆蓋。持續深化“審批—監管—服務”全鏈條數字化改革,推動審批結果自動核驗、監管數據實時共享、重點項目加速落地。

  全力推進作風建設,讓“雄安服務”“周周看、家家到”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成就企業就是成就雄安。雄安牢固樹立“服務型政府”新形象,堅持“四下基層”,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幹”,以幹部過硬作風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深入重大項目、疏解單位和經營主體開展“大走訪”“周周看、家家到”,形成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完善問題發現、處理、反饋工作閉環,及時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豐富數據挖掘應用和數據賦能場景應用,探索推動更高效的“免申即享”。聚焦企業需求,加強創制性、針對性政策研究,爭取國家更多試點。加強企業建設運營人才、資金、平臺、政策、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形成從科研到中試轉化的全週期支撐能力,依託未來之城場景匯等載體,推動人工智能、鴻蒙等重點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應用落地,促進産業集群發展。充分發揮新區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作用,實現融資服務的“提速、降本、增效”。

  全力提升“一支隊伍管執法”建設水準,讓“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成為常態。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需要規範的監管。雄安將進一步規範涉企行政檢查行為,全面推廣“一業一查”部門聯合抽查,實現“綜合一次查”,最大限度減少入企檢查頻次。持續縱深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樹牢“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過罰相當、事後回訪”的一體化執法理念,著力打造綜合執法雄安樣板,構建城市管理新機制。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深化信用信息共享,提升信用監管質效,在工程建設、安全生産、生態環境、勞動用工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行業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進一步規範失信行為認定和信用約束措施實施,賦能社會有效治理。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雄安新區將持續深化改革探索,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馳而不息抓好優化營商環境這件大事,系統化、工程化、項目化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奮力打造創新之城、魅力之城、未來之城。

  發佈會上,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高小嵩、雄安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羅婷文、雄安新區建設工程品質安全檢測服務中心主任、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副局長楊申武、雄安新區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杜明偉還圍繞“一會三函”加速項目落地、優化疏解項目工程建設全程幫辦機制、“一支隊伍管執法”典型做法等回答了記者提問。(文 徐文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