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遷安市融媒體中心
隨著氣溫逐步回升,河北省遷安市2萬餘畝冬小麥陸續邁入返青期。為保障小麥在生長關鍵階段“喝”足春水,遷安市組織群眾緊抓晴好天氣,全面開啟春灌工作,為夏糧豐收築牢根基。
在遷安市夏官營鎮夏官營村的廣袤麥田裏,嫩綠的冬小麥鬱鬱蔥蔥,長勢十分喜人。田壟間,一條條滴灌帶有序鋪設,水流通過滴灌帶的滴頭,精準地滲透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中,如同細密的春雨,滋養著每一株麥苗。村民們穿梭其間,仔細檢查灌溉情況,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均勻地得到水分與養分的滋潤。
當冬小麥進入返青期,其生長節奏明顯加快,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也急劇攀升。此時,及時開展春灌併合理施肥,不僅能夠補充土壤水分,滿足小麥生長的迫切需要,還能有效提升地溫,促進小麥根系茁壯生長與分蘗,增強其抗寒、抗旱能力,為後續的拔節、抽穗等生長階段築牢根基。
“現在正是澆返青水的緊要關頭,我們用的是滴灌技術。這滴灌既省時又省力,肥料能直接被小麥根部吸收,跟傳統灌溉比起來,能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夏官營村村民馬玉春説道。滴灌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灌溉效率,還在水資源節約方面成效顯著。
在彭店子鎮易莊村,村民郭成林也在為自家的小麥澆水。他感慨道:“以前大水漫灌,得在麥田中間修條大渠,費時間不説,還浪費土地。現在滴灌就方便多了,省人工,還特別節水。”
為保障春灌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遷安市早謀劃、早部署,積極與水利部門溝通協作,制定了精細化的用水方案和科學的灌溉制度,力求讓每一塊麥田都能及時、足量地得到灌溉。近年來,遷安市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廣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並將其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緊密結合,讓每一滴水都能精準發揮作用,每一項技術都能切實落地生根,實現農田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下一步,遷安市將持續加大技術指導力度,強化政策支持,確保春灌工作高品質完成,為全年糧食生産開好頭、起好步。(文 徐文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