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自強模範 助殘先進丨扶殘助殘 我們“醫”直在路上——記滄州市第四醫院的扶殘助殘實踐
2025-05-21 10:18:29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李雨馨責編: 王悅陽

  在滄州市南皮縣,有一條看不見卻充滿溫度的“康復線”,它從醫院的康復綜合樓延伸到院外的居民樓和農家院,從醫護人員的手裏傳遞到殘疾家庭的心裏。滄州市第四醫院(南皮縣人民醫院)以“治病在醫院、康復在基層”為目標,打造50余人的專業康復團隊,每月提供康復服務4000余人次。從0-6歲殘疾兒童的精準救助,到7-17歲自閉症、智力障礙青少年的免費康復訓練;從入戶康復的“最後一公里”,到“護士到家”的溫情守護;從設備使用費用減免的惠民政策,到心理干預的暖心關懷——這裡的故事,不僅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更是一場關於愛與責任的接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滄州市第四醫院

  從“抬不起頭”到“看見光”

  “變化很大很大。以前他豎不起腦袋來,現在腦瓜子挺起來了;以前他的手也支不住,現在也可以了。”好好(化名)奶奶的聲音裏帶著激動。一般而言,兩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走路,但好好因為發育遲緩不會説話,無法完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能做的動作。經過半年多的康復訓練,如今,他的雙手能支撐身體,頭也能穩穩地抬起。這背後,是滄州市第四醫院(以下簡稱醫院)兒童康復團隊日復一日的堅持。

  “每天2次,每次至少2小時。兒童康復有一個特點就是週期比較長……”馬月新大夫在説話的同時,並未停下手中的康復訓練,他一會兒讓好好用雙手支撐著身體,一會兒上下左右活動著好好的小腳丫。好好則乖巧地任由馬月新“拿捏”,半年多的相伴,馬月新已經成為好好最信任的“親人”。半年前,面對陌生人,好好並不配合,好在醫院針對孩子小、認生、坐不住等特點,配備了豐富的康復器械和完善的活動空間,讓康復變成一場充滿笑聲的成長之旅。

  更令人動容的是政策的延續性——醫院不僅完成國家規定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免費康復訓練”等要求,還于2024年將年齡延伸至7-17歲,為這些未能享受上級救助政策的智力障礙、孤獨症青少年免費康復訓練1年。“讓整個過程更規範、更完整。”院長劉玲説。

  這份關懷甚至超越了醫院的圍墻。對於無法到院的家庭,醫護人員帶著設備走進村莊,為臥床的殘疾兒童上門服務。康復到家、康復巡診、康復隨訪等一項項服務接踵而至,讓康復不再是冰冷的治療,而是生命的重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好好(化名)正在做康復訓練

  不止于康復,醫護人員的“全維度”守護

  醫院的扶殘助殘實踐,早已超越了傳統康復的範疇。走進醫院的康復綜合樓,近2000平方米的成人訓練大廳裏,體外衝擊波、天軌訓練系統等先進設備為患者帶來希望;在距離南皮縣城30多公里的潞灌衛生院設立康復治療站,則將服務延伸至偏遠鄉村。每月2700余人次在各康復治療站體會著科學康復的“魔力”。許多利好措施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比如康復訓練,院裏就曾聯合潞灌鎮政府、衛生院,深入轄區所有村莊,走訪1400余名殘疾人。“根據走訪的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首先是對經濟不好的我們實行了部分減免費用,對於貧困的全免費;對於出行不便的,我們車接車送;還有一部分是臥床不起的,我們就開通上門康復服務。”康復治療科副主任周琳琳介紹。

  醫院的軟硬體設計也充滿人性化:無障礙通道、盲文電梯、專用停車位,甚至免費提供輪椅、助行器、助聽器、拐杖等輔助器具。服務窗口的“診間結算”、互聯網醫院的在線問診,讓殘疾人就醫少一分奔波,多一分尊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診間結算窗口

  殘疾預防與慢病管理同樣被納入醫院常規重點工作體系。自主研發建設的慢病管理平臺,為全縣8.8萬名慢病患者建立動態檔案,促進慢病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醫養結合中心的建立,更讓殘疾老人得以安享晚年,“醫-康-養”的閉環,托起了生命的夕陽紅。

  “護士到家”服務延長愛的半徑

  “要不是這個下鄉服務,老人早就不在世了。”王新榮憐愛地看著臥室里正在熟睡的婆婆説。

  2024年11月,她的89歲婆婆摔倒後引起癲癇,頻繁抽搐,進食困難,身體狀況每況愈下。2025年年初,王新榮聽説家門口的醫院開展了“護士到家”服務,很快將婆婆從大哥家接回南皮縣,醫院給老人下了胃管和尿管。胃管需要每月一換,王新榮只需在醫院公眾號上提出申請,便會有護士上門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護士到家”服務

  這項始於2020年8月的服務,針對重度殘疾、失能老人,甚至包括孕婦、新生兒等出行不便的特殊群體。護士們利用業餘時間,用“專業+愛心”守護平安。有的護士為了多服務一戶,五分鐘啃完一個包子就趕往下一家。

  護理部主任朱婷婷記得2024年底,院外大雪紛飛,地面濕滑,她接到一位殘疾人家人提交的換胃管信息。“如果等雪化了,雪化幾天他就得在家餓幾天。所以我們必須趕緊入戶”。他們帶著設備開著車,快到村邊時,一座小土橋擋住了去路。開車過去有危險,下車走過去,距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猶豫間,朱婷婷看到橋頭有一人:“家屬抱著新洗的棉襖在小橋邊等我們,説‘騎三輪車帶你們過去’。那一刻,再累也值得。”

  五年間,24000多人的平臺註冊量,2400余次的上門服務,每一個增加的數字背後都是一次溫暖的抵達。

  從好好的抬頭到雪夜助殘,從無障礙洗手間到病患家屬的由衷讚許,當醫療的嚴謹與人文的溫情交織,便有了治愈的土壤。

  始建於1945年9月的滄州市第四醫院(南皮縣人民醫院)始終秉承“醫者仁心”的理念,高擎扶殘助殘這面旗幟,曾先後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首批“百佳醫院”等百餘項殊榮。院長劉玲説:“公立醫院要充分發揮它的公益性,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文/圖 周曉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