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圓滿落幕
2025-05-26 11:13:23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徐文龍責編: 王悅陽

  5月24日,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在雄安新區燕南堤大陽碼頭圓滿收官。來自京津冀14支龍舟勁旅、近300名運動員在直道競速中劈波斬浪,以槳為筆、以水為墨,用激情與汗水詮釋了“同舟共濟、奮楫前行”的龍舟精神,共同演繹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交融的文體盛宴,生動展現了雄安這座“未來之城”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與創新之力。

百舸爭流展雄姿 千年龍舟續華章 ——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圓滿落幕_fororder_圖片1

龍舟挑戰賽現場 攝影 劉光昱

  生態為基:千年水鄉煥新顏

  作為賽事主舞臺的燕南堤,是雄安白洋淀生態治理保護的重要成果。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和清淤工程,昔日的燒車淀水域重現了“萬頃波光接天碧,葦海荷塘映日紅”的淀泊風光,一展華北水鄉風采。東側蘆葦臺地保留原生態景觀,西側荷花棧道可步行其間,觀賞淀區“葦海荷塘、鳶飛魚躍”的秀麗風光,形成了“人在陸上走、魚在水中游、鳥在淀內飛”的和諧畫卷。

百舸爭流展雄姿 千年龍舟續華章 ——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圓滿落幕_fororder_圖片2

龍舟挑戰賽現場 攝影 劉光昱

  龍舟競渡:百舸爭流展雄姿

  上午10:30,隨著發令汽笛鳴響,200米直道賽率先開戰。鼓點如雷,槳影翻飛,各隊如離弦之箭破浪前行。最終,北京國際友人龍舟俱樂部奪冠,旺帆(河北雄安)體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沖浪號龍舟隊與河北雄安清科科技有限公司水曲龍舟隊分別斬獲第二名和第三名。

  下午4:00,400米直道賽將賽事推向高潮。較之短距離衝刺,長距離賽程更考驗隊伍的節奏把控與團隊協作。賽道中段,河北雄安清科科技有限公司水曲龍舟隊突然變速衝刺,打亂對手節奏,成功反超斬獲第三名;而安新縣龍舟二隊以“穩槳控頻”戰術後來居上,最終斬獲亞軍;冠軍則由旺帆(河北雄安)體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沖浪號龍舟隊奪得,槳手們振臂高呼的瞬間,水面飛濺的浪花仿佛在訴説堅持的意義。

百舸爭流展雄姿 千年龍舟續華章 ——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圓滿落幕_fororder_圖片3

槳手們奮力划槳 攝影 劉光昱

  科技賦能:立體護航鑄安全標杆

  賽事堅持以科技護航救援工作,打造安全典範,築牢生命防線。精彩的水上應急演練中,o型離心力救援如機械臂般精準托舉落水者,水下機器人實時掃描暗流險灘,搜救犬化身“生命雷達”鎖定目標,4支專業隊伍、十余項尖端技術、百餘人救援力量,展現“人力+科技”的立體救援體系。

百舸爭流展雄姿 千年龍舟續華章 ——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圓滿落幕_fororder_圖片4

救援人員進行應急演練 攝影 劉光昱

  全民共享:多元場景展活力

  本屆賽事突破傳統競技框架,打造“體育+文旅+生態+科技”的複合場景,通過一系列主題配套活動打造文旅體商融合的節日盛宴。

  在“龍舟進校園”系列活動中,白洋淀老船工攜百年木槳、龍舟鼓走進課堂,帶領青少年解鎖非遺密碼,50余名學生更親赴賽事現場體驗生態課堂與龍舟劃行,在碧波間體悟“同舟共濟”的精神傳承。

  岸邊的端午雅集化身時空穿梭機——傳統燈籠下,“屈原故里何處尋”“艾草驅邪承古意”等古今融合的燈謎引發跨代際競猜熱潮;漢服體驗區裏身著襦裙的遊客與龍舟槳葉同框留影;特色美食區飄散的手磨咖啡香與剛出鍋的罩餅香氣交織,構成一幅生動的民俗畫卷。來自北京的遊客李女士感慨:“看龍舟、品民俗、穿漢服,這才是真正的端午味道!”

  水面上的科技炫技同樣吸睛:摩托艇編隊劃出銀色弧線,水上飛人騰空翻轉,真正實現了文化傳承、經濟賦能與全民健身的共振共贏。

百舸爭流展雄姿 千年龍舟續華章 ——雄安新區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龍舟挑戰賽圓滿落幕_fororder_圖片5

遊客進行燈謎競猜 攝影 劉光昱

  賽事由河北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主辦,河北雄安新區體育總會承辦,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雄安集團生基礎建設有限公司、河北雄安新區應急管理協會協辦。省體育局水上運動中心、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安新縣委宣傳部、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雄安新區應急管理協會等相關領導及嘉賓出席開幕式。(文 李雨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