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噹噹當……”清脆的金屬敲擊聲在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慶雲鎮東馬村的銀器加工廠裏回蕩。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工作臺上,手藝人胡海濤正俯身揮錘,小鐵錘與銀塊碰撞的火花,映照著他專注的臉龐。工作臺旁的工具箱裏,鐵砧、銼刀、鏨子等數十種工具整齊排列,見證著每一件銀器誕生的漫長歷程。
今年40歲的胡海濤,與手工銀器的緣分早已埋下伏筆。“祖輩就是銀匠,我小時候耳濡目染學了點皮毛。”他笑著説。曾經在唐山外企過著朝九晚五安穩生活的他,卻在2013年做出了一個讓旁人不解的決定——辭職遠赴雲南大理,重拾家族的老手藝。在大理的日子裏,他一頭扎進銀器作坊,從最基礎的錘打練起,將童年的零碎記憶打磨成系統的技藝。
手工銀壺的誕生,藏著“千錘百煉”的堅持。從選材、壓銀板、剪銀板到修壺胎、鏨刻、打磨拋光,幾十道工序環環相扣。錘打銀片時,要精準控制力度,將銀片鍛至0.6到0.8毫米的厚度;剪裁成型後還要反復錘打,讓銀器密度增強、韌性提升,方能經久耐用。胡海濤更練就了“一張打”的絕活,壺身、壺底、壺嘴皆由一張銀片鍛打而成,通體無焊接,每一道紋路都凝聚著匠人的巧思。
在很多年輕人眼中又累又臟的活兒,胡海濤卻樂在其中。2015年,學有所成的他在大理組建團隊創業,接到的第一筆訂單就來自日本。為了貼合客戶的樣式需求,他帶著團隊對著樣品反復琢磨,三個月的精雕細琢換來了幾十把銀壺的完美交付。這筆訂單不僅讓他賺得第一桶金,更讓他在手工銀壺圈嶄露頭角,不僅與日本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還敲開了北京古玩市場的大門。
2016年,胡海濤帶著一身技藝回到鹽山老家,建起新的加工廠,組建銷售團隊,他的銀器鍛造手藝也成功入選當地非遺項目。近年來,他又拓展了金器鍛造業務,將傳統技法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採訪中,他展示的海南客戶定制金壺,輪廓圓潤光滑,鏨刻的文字靈動雅致,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在此完美融合。“手工行當要想走得遠,就得懂創新。”胡海濤説,他的作品裏,既有祖輩傳下的老規矩,也有貼合當下的新設計。
如今,手藝日漸精湛的胡海濤開始收徒傳藝。在叮噹的錘聲中,他不僅鍛造著一件件精美的銀器,更在傳承著一份堅守——讓老手藝在新時代的土壤裏,繼續煥發生命力。每一次揮錘,都是對傳統的致敬;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的見證。(文 周曉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