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星河璀璨,鵲橋相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富浪漫氣息的日子,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愛情的永恒憧憬。河北廣播電視臺匠心打造《中華有好戲》七夕特別節目,以愛情為主題,以戲曲為媒介,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王珮瑜、韓再芬、王紅麗、劉秀榮、許荷英、杜鎮傑、張慧芳、趙玉華、劉鳳嶺、邱瑞德、吳素真、張 蓓、王越、李玉梅、鮑陳熱15位梅花獎獲得者攜手青年演員、戲迷票友,傾情演繹京劇、崑曲、越劇、黃梅戲、評劇、秦腔、晉劇、豫劇、河北梆子、江蘇揚劇、廣西桂劇、浙江台州亂彈、山西上黨梆子共十三個劇種的經典名段。讓我們在這個七夕一起情定《中華有好戲》,沉浸于婉轉悠揚的唱腔、細膩傳神的身段,共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與審美價值的深邃魅力。

南北交融:多劇種同繪愛情畫卷
節目以越劇《梁祝》、黃梅戲《天仙配》、京劇《大唐貴妃》三大經典愛情選段拉開浪漫序幕。“三唱《紅娘》”更是南北戲曲風采的集中綻放:秦腔名家張蓓以高亢爽朗的唱腔詮釋紅娘的潑辣直率;京劇名家趙玉華以柔美婉轉的聲線展現紅娘的機敏靈動;豫劇名家吳素真則以明快活潑的表演傳遞紅娘的俏皮可愛。不同劇種同臺交織,獨特韻味生動詮釋“一齣戲見百樣情”的藝術魅力。

中國人對愛情的吟誦始於《詩經》,原創節目《詩經裏的愛情》致敬經典,展現跨越千古的詩意對話。主持人沉浸式誦讀《詩經》經典篇章,青年越劇演員李雲霄跨界演繹,將《在水一方》與《詩經》意境融合,以越劇特有的婉約唱腔重新詮釋“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薪火相傳:老中青三代共築未來
傳承與創新是戲曲永恒的命題。在《中華有好戲》七夕特別節目中,推動黃梅戲跨界傳播的韓再芬和京劇“破圈者”王珮瑜共同詮釋了戲曲傳承的堅守與藝術的創新。作為黃梅戲領軍人物,韓再芬以“根深命續”的信念,將傳統藝術推向現代舞臺。節目中,她攜再芬黃梅藝術劇院演繹黃梅戲《牛郎織女》,以醇美唱腔與創新編排,賦予經典愛情故事當代審美表達。京劇余派第四代傳人王珮瑜,以“讓年輕人愛上京劇”為使命,在節目中攜“瑜音社”的孩童共演《定軍山》,童聲與老生唱腔交織,傳遞“戲曲傳承從娃娃抓起”的理念。


評劇新派傳人劉秀榮帶領全國40個“劉巧兒評劇社”票友演繹《劉巧兒》,展現戲曲在民間的蓬勃生命力;清華、復旦等高校學子聯袂獻唱紅色經典現代京劇,以清澈聲線演繹家國情懷;更有5歲萌娃以奶聲奶氣的唱腔和靈動身段,為戲曲注入純真的希望。

技驚四座:梨園絕活彰顯非凡匠心
絕活賦予戲曲獨特的觀賞性。《中華有好戲》七夕特別節目推出情景演繹《梨園絕技》,生旦凈醜四大行當輪番上演驚人絕藝。廣西桂劇青年演員王培以“三跌四齣”展現生行《打棍出箱》的驚險身手;上海京劇院武旦陳藝心將蹺功與刀術結合,演繹旦行絕活《鋦大缸》的剛柔並濟;揚劇女花臉徐夢雪則以“三起三落”的椅子功凸顯凈行氣魄;台州亂彈醜行鮑陳熱的《活捉三郎》“紙片人”絕技更令觀眾驚嘆連連。這些絕活不僅彰顯了戲曲藝術的“無技不驚人”,更讓年輕觀眾感受到傳統技藝的震撼力。




此外,節目以“戲曲+文旅”模式創新呈現河北文化。崑曲MV將承德避暑山莊的園林景致與《牡丹亭》“遊園驚夢”結合,帶領觀眾開啟“美麗河北”場景的活化之旅,讓“這麼近 那麼美 週末到河北”在經典唱段中走進現實。

賡續文脈誦華夏,每逢佳節戲韻長。水袖翩躚處,聲腔婉轉時,梨園雅韻在佳節良辰中深情迴響,中華文脈于傳承創新間華彩綻放。8月29日20:00,《中華有好戲》七夕特別節目,河北衛視浪漫開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