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第九屆省旅發大會看新變(二)丨融入互動體驗 激活紅色太行
2025-09-17 10:56:57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悅陽責編: 王悅陽

第九屆省旅發大會看新變(二)丨融入互動體驗 激活紅色太行

9月10日,遊客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參觀學習。記者 趙永輝攝

  看壯美太行盛景,覓往昔紅色印記。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好地滿足遊客對紅色文化的深度體驗需求,不僅是紅色旅遊發展的亮點,也是第九屆河北省旅遊産業發展大會關注的重點。

  以彰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革命鬥爭精神”為核心,本屆省旅發大會精心打造了“聆聽激情與信仰的交響”經典紅色旅遊場景,大力弘揚“英雄太行”紅色文化,引領人們切身感受燕趙大地這片紅色熱土的獨特魅力。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太行山地區發生過無數次戰鬥,留下了革命聖地西柏坡、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等一大批紅色革命遺址遺跡。它們如同一座座不朽的豐碑,銘刻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堅持守正創新、強化遊客體驗。河北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新技術、新場景和新表達,在推動紅色文旅事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吸引了更多遊客尤其是年輕人,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新技術,改變了紅色文化的呈現方式,為紅色太行增添了更多感染力與吸引力。

  9月15日,遊客劉浩在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開啟了一次紅色之旅。1940年,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5000多名師生跋山涉水,抵達位於太行山腹地的漿水鎮,在敵後堅持辦學長達兩年零三個月。

  在新開街的抗大1940街區,抗大主題水幕電影、實景演出等精彩紛呈。逛完街區,他又來到旁邊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

  館內,“抗大在漿水”沉浸式體驗更讓他驚喜。戴上VR眼鏡,青山綠水間,抗大學員與漿水鄉親們熱情交談的場景就在眼前;反“掃蕩”戰鬥打響,抗大學員與敵人殊死搏鬥的激烈畫面驚心動魄……模擬的風、雨拍打著身體,讓人仿佛回到了“抗大在漿水”的崢嶸歲月。

  與螢幕上的革命先輩對話,看AI修復的抗戰老照片,聽“數字人”講述歷史故事……如今,紅色景區的遊客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遊覽,而是渴望主動參與、深度體驗。各地主動擁抱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強化互動性、參與感,增強遊客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認同,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新場景,讓書本裏的故事變得可觸可及、可感可知、可親可近。

  位於石家莊市平山縣的革命聖地西柏坡,向來是紅色之旅的熱門打卡地。如今,在西柏坡紀念館電報模擬教室裏,“永不消逝的電波”研學課讓歷史在遊客心裏活了起來。

  為什麼要開設這樣一堂課?石家莊西柏坡文旅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成麗説,今天的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烽火連天的歲月,也沒有親身體驗山河破碎的苦難,只有打破時空的距離感,才能讓紅色歷史真正走進更多年輕人的內心。

  新表達,在潛移默化中激發更多青年人的情感共鳴。

  當下,該如何講述紅色故事?人們期待不再是枯燥地介紹展品,而是生動地再現歷史。

  在邯鄲市涉縣的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紅色研學旅遊基地,情景體驗劇《黎明之前》應運而生。演出中,愛國師生、戰士等部分角色由遊客扮演體驗。劇情結束後,不少遊客紛紛拿起手機搜索相關人物,主動去了解、去思考那段歷史。

  這正是紅色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置身其中,遊客們內心受到觸動,便有希望在心中種下信仰永恒的種子。

  在保定市阜平縣,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以音樂黨史課形式,生動展現軍民浴血奮戰的歲月;在張家口,蔚縣大南山、東北山、西北山革命根據地舊址,串聯成紅色旅遊線路……技術賦能、場景體驗、鮮活表達,多種打開方式讓紅色文化在與人們的雙向奔赴中,煥發出跨越時空的蓬勃生命力。

  今天的太行山人,不僅傳承著紅色精神,還以綠色生態為榮。

  綠意盎然,樹木環繞。在紅色精神滋養下,一代又一代前南峪人艱苦奮鬥,成就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前南峪村黨委副書記郭靜波介紹,前南峪村開發了“紅色研學+綠色採摘”旅遊線路,形成抗大觀瞻區、生態觀光區、果品採摘區等遊覽區域。遊客來到這裡,既能追尋紅色記憶,又能感受綠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去年,前南峪生態旅遊區接待遊客40余萬人次,“紅綠交織”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太行新畫卷。

  行走燕趙大地,創新業態不斷豐富著紅色太行的旅遊供給。河北省將借助“跟著紅色電影去旅行”、紅色主題小院等形式,實現紅色IP與多元消費場景的深度交融,積極建設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區,進一步講好紅色太行故事,持續凝聚砥礪前行的信仰力量。(記者 宋平 呂若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