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2016-11-16 14:40:20|來源:廣州日報|編輯:董健雄 |責編:
分享到: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宋朝時,活字印刷出現,帶動了出版業的發展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據蘇東坡的記載,當時印刷業發達,每日可印上萬頁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據蘇東坡的記載,當時印刷業發達,每日可印上萬頁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據蘇東坡的記載,當時印刷業發達,每日可印上萬頁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當時,在書本的末尾或者目錄的結尾處,會標明出版商的坊號和地址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宋代出版商如何打擊盜版

  史上

  保護知識産權,打擊盜版,打擊非法出版物,這是現代文化生活中一項很重要的活動,現代人為此付出很多努力,也付出很大代價,“道”與“魔”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那麼,在古代有沒有盜版活動呢?有沒有為維護版權而進行的較量呢?

  答案是肯定的,別忘了,印刷術這項科技是在古代的中國發明的,有印刷就必定有出版,有出版就面臨與盜版的鬥爭,古人在這方面的不省心事,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少,現在我們去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看看。

  書坊:

  “清明上河圖”裏可找到古代出版商

  在印刷術出現之前,還不能説有嚴格意義上的出版業,書都靠手抄,因此在先秦兩漢乃至魏晉時期,書都是奢侈品,“我遺子,惟一經”,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本經書,聽起來輕巧,其實真是這麼容易嗎?非也,那時候留下一套書給兒孫,如同留下一套豪宅。一本書的存在感比現在的書本強多了,司馬相如給漢武帝上一篇文章,幾千字裝滿了一馬車,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

  科技,只有無所不能的科技,才能改變讀書人的命運。先是紙張問世,接下來它的親戚:印刷術,這個神技一齣現,普通讀書人眼前出現一道光芒。因為知識便於攜帶了,也變得便宜了,當然,抄書的人也失業了,當年班超投筆從戎,其實就是不想當抄書人了,他轉型忒快,在印刷術出現前幾百年就跳槽了。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個新的行業出現了:出版業。一個新的群體出現了:出版商。

  以印刷為基礎的出版行業在宋朝閃亮登場,它有一個實體依託,就叫書坊。它既有生産車間,又有銷售門店。書坊作為新生的行業領頭羊,到底有多牛呢?看蘇東坡的記載就知道了。蘇老師是讀書人,當然會注意到書本的生産和流通情況,他在《李氏山房藏書記》裏透露一個重要的行業信息:當時市面上有人印刷“諸子百家”的書籍,每一天的印刷量有多大?“日傳萬紙”,每天印刷量上萬頁。這是當時大宋的一線城市開封的生産情況。正因為技術上的突破,書本就能進一步普及,於是當時市面上的書本既多而且容易購買,“多且易致”,所以宋朝人格外有文化范兒,為啥?無他,只是因為知識更容易購買!

  那麼,印刷品的主要銷售地點在哪呢?北宋有個叫穆修的讀書人也小小劇透了一下:在咱大宋的東京相國寺附近。“攜入京相國寺,設肆鬻之”,原來,就在魯智深看菜園子的附近。想當年,林教頭和魯智深之流的好漢,在相國寺的菜園子喝酒論武,而附近就是書香四溢的書市,奇妙啊。

  如果仔細去看反映北宋汴梁城景象的《清明上河圖》,還能找到開封的書坊,店主在櫃檯內,著深色衣,購買者在櫃檯外,著白衣。似乎正在討價還價。

  宋朝的“二維碼”:

  坊號牌記和告白文字

  既然有了出版商,那就得有廣告,因為有了市場就有了競爭,北宋的出版商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讓消費者記住自己,那就得有獨特的標誌。為了銷量,為了市場,腦洞不大開不行啊。這個獨特的標誌就得印在書上,就如同如今的二維碼,隨時方便讀者掃描,當然,現在用手機掃描,過去用眼睛掃描。

  最流行的“二維碼”叫做“坊號牌記”,是一個小標記,或者是一個小框框,裏面印著説明文字,或者連小框框也不用,直接印著字。就跟現代的二維碼相似,放在書本的末尾或者目錄的結尾處。這字也不能太多,一行就夠,標明出版商的公司名稱和地址,有時候還有印刷出版時間。如果你在南宋,在杭州街頭買到一本名叫《續玄怪錄》的玄幻鬼怪小説集,你去翻一翻書的背面,可能有這麼一行字在框框裏:“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也就是説,您手中的這本優質書籍,是臨安府的尹家書籍鋪公司發行的,地點就在太廟前。如果你覺得好,歡迎下次再來購買。

  有時候,出版商還怕説得不夠仔細,於是又會飽含深情地再在書尾加上一段告白,希望借此加強與讀者、消費者的互動,告白的信息量更大,感情色彩也更濃。

  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錢謙益,喜歡收藏宋版書,他為了心愛的女人柳如是,曾經賣了一套宋版書為其建豪宅。有一回,錢大才子翻閱一本宋版書《抱朴子》,居然發現一段五十字的出版商告白,是南宋初年的,這條發自500年前的信息,讀得錢謙益淚流滿面。告白説:我們榮六郎出版公司,辦公地點以前在東京相國寺的東面,因為大宋南渡,現在搬遷到臨安府的瓦南街東,“舊日東京大相國寺東榮六郎家,見寄居臨安府中瓦南街東”,繼續開印賣書。請各位放心,我們印刷的《抱朴子》仍然是東京的版本,保證品質,不會有半個字的差錯,“無一字差訛”,各位親愛的消費者,敬請光臨,多多關照,“請四方收書好事君子,幸賜藻鑒”,還標明瞭日期。短短幾行文字,見證了家國的興衰,行業的發展,錢謙益結合自己當時的處境,不流淚才怪。  古人怎樣維護版權:

  向官府註冊

  上訴請求保護

  有了出版就有了版權,有版權就得申請註冊,以得到官方承認,然後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這種行業狀態,在宋朝已經是家常便飯。

  例如,在南宋時候的四川,有一家出版公司名叫“眉山程舍人”公司,該公司印刷了一套《東都事略》,在該書的書頁上,就申明瞭版權,以及向盜版行為發出了警告,“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板”。寥寥二十個字,已經把該説的都説清楚了,換成現在的語言,就是説:該書由眉山程舍人公司出版發行,已經向有關部門申請版權保護,嚴禁盜版印刷發行。

  當然,為了防止和打擊盜版行為,不讓非法之徒鑽空子,有時候話要説得更詳細明白,而且還要委託官府出面發表聲明,以期取得法律上的效力,並震懾盜版分子。

  且説在南宋理宗年間,兩浙轉運司為保護合法出版機構的正當權益,防止盜版,專門為一家公司發佈了一個公告,該公告説,市面上的《方輿勝覽》、《四六寶苑》這兩本書,是“祝太傅”公司出版發行的,法人代表吳吉,本公司為這兩本書,除了花了幾年時間辛勤編輯之外,還耗費大量資金進行印刷,“今來雕版,所費浩瀚”。為了防止不法之徒進行盜版印刷,出售贏利,導致本公司“徒勞心力,枉費成本”,現在本公司將版權在有關部門註冊,取得法律約束力,以杜絕盜版的行為,“合經使臺申明,乞行約束,庶絕翻版之患”。原來,盜版在那時候叫翻版。

  在嚴肅申明之後,還得將聲明發到網上去,在當時也就是張貼在各處州縣的交通要道,讓大家都看得到。如果出現了非法出版情況,那麼本公司就會請求有關方面毀壞盜版,追究其違法行為,以斷絕這種盜版活動,“乞追人毀版,斷治施行”。

  瞧瞧,宋代出版商的版權意識已經相當明確,而且也有官方的支持,有法律上的規範,而對於如何打擊盜版行為,也有具體可行的步驟。根據這些信息,要説宋朝人的出版發行業,已經相當完備,也不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