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半課堂”活動。新華網發
對於海口鳳翔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們來説,吃飯是個大問題,有時一根火腿腸、一包鹹菜就打發了一頓飯。雲開見日義工社的志願者發現後“為愛開荒”,他們在養老院三百多平方米的空地種菜、圈養家禽,改善老人伙食,而這一幹,就是三年多。
海口市各處,活躍著一批又一批這樣的志願者隊伍,只要社會有需要,身邊人有困難,就會出現他們的身影。近年,海口市以建設“公益海口”為目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為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匯聚正能量。
“綠水青山·保護濕地”志願服務活動。新華網發
典型引領帶動志願服務日常化
共青團海口市委員會志願者工作部副部長歐陽資曾是一名教師,後從事志願服務管理工作。他經常走訪社區老年人、下崗失業人員等,了解他們的需求,策劃幫扶方案。2014年,歐陽資打造“陽光扶老”慈善志願服務項目,覆蓋全市四個區的十個敬老院。2016年5月,他組織海口市首個新媒體公益活動——“你的心願我的志願”海口市“雙創”關愛圓夢活動,心願在網上發佈,一天之內就被認領一空。2017年3月,歐陽資和同事策劃了“青山綠水▪共衛美舍河”志願服務項目,集結了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員工等社會各界力量,助力恢復和保護美舍河的旖旎風光。
對於天涯社區的網友來説,“龍哥哥⑧⑧⑧”這名號如雷貫耳。他叫鄭興傑,人稱海南志願者“靈魂人物”。對於公益,鄭興傑很“癡”,一做就是18年。他天天泡在網上碼字,在國內、省內陸續建立起上百家網絡志願組織,把民間公益活動系統化,用無限創意動員網友開展公益活動。在他的努力下,一撥又一撥的人參與到愛心隊伍中來。“我正是在‘龍哥哥’的影響下,才加人到志願者行列,一步步堅持走下來。”全國道德模範文兵説。
在海口市,像歐陽資、鄭興傑這樣為公益事業奉獻的人還有很多。
2014年9月3日,志願者杜江接到一個來自白沙偏遠地區的求助電話,求助者是一位剛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正為學費著急。隨後,杜江攜同夥伴趕往白沙山區,那天下雨,道路泥濘,小車無法通行,一行人在雨夜徒步50多公里,才把善款送到學子家中。杜江從事公益20年,其組建的海南省義工互助協會從最初的十余人增至現在的1800余人,成員包括白領、家庭主婦、部分高校學生等。
2005年,強颱風肆虐全島,當時還是學生的吳麗莎第一時間加入到紅十字救災志願隊伍,直到第七天,紅十字會才發現這個女孩不是他們的成員。如今,吳麗莎的志願服務時間已長達15年。每次活動,吳麗莎總會帶著一歲多的女兒——小聾聾。小聾聾跟著媽媽參與了幫扶老人、關愛特殊兒童等活動,為爺爺奶奶掃地,跟智障兒童一起做遊戲,每次去活動也穿著和媽媽一樣的社團T恤,有模有樣。
在典型人物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海口市民主動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中。截至2017年,海口市共有實名註冊志願者超過26萬人,佔建成區常住人口的13%;各類註冊志願服務團隊超過3203個,服務總時長超過713萬小時,志願者年平均服務時長超過25小時。如今,每50個海口市民中,就有8名志願者。
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新華網發
豐富活動深耕志願服務項目
隨著海口市誌願者隊伍不斷壯大,服務項目也越發精細。他們堅持紮根社區,以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為重點,深入推進“扶貧幫困”“鄰裡守望,社會關愛”“黨員進社區,認領微心願”“文明交通勸導”“志願集市”“慰問關愛優秀和困難志願者”“禁毒宣傳進社區”等有聲勢、可持續、見成效、便民利民的活動。
志願服務精準化。海口市誌願者們有的面向小學生開設“四點半課堂”項目,通過“社工+志願者+家長”的機制開展服務,除了課業輔導外,還有各類主題趣味活動;有的面向孤寡老人開展“田螺計劃”項目,切實保障孤寡老人的一日三餐,堅持每週一次,300多期下來,累計參與人數6000余人;有的借助《直播12345》欄目,推出“志願服務進社區大型公益活動”,將文藝演出送入社區居民,幫民眾解決問題。活動開展至2017年,累計舉辦了60多場,得到了一致認可……
創新志願服務機制。推出“青春助力·精準脫貧”志願服務項目,將志願服務與扶貧相結合,關心貧困家庭及貧困學子;組織“看見海口”和“海南年俗展”文化展覽活動,利用微信傳播國學和地方文化;建立全省首家“公益+中醫理療”的養生館,幫市民調理身體......
為志願項目提供孵化條件。通過建設“椰城志願者之家”、搭建“七有”服務示範站點,以點帶面擴大志願服務影響。在萬綠園建設海南省第一家“志願者之家”,讓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志願者以及各團體活動、項目在輕鬆的環境下進行交流互動,成為志願服務的信息樞紐站、項目孵化器。此外,還通過考察來吸收新的公益組織成為理事單位,孵化更多更好的公益項目。組織保障推進“集團軍”作戰
目前,海口市有志願服務組織3000多個,基本覆蓋社會治理、群眾生活等方面,涌現出一批公信度高、帶動力強的志願服務組織。比如,海口媽媽訓教團、海航實業志願者協會、海南義工互助協會、海口市暖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等。
2016年7月31日,“公益海口”平臺上線,志願者點讚稱“公益人有了‘家’”。2016年8月28日,海口市成立志願服務聯合會,進一步有效整合海口市各級、各類志願服務組織,改變了海口市誌願服務組織沒有統一協調統籌、各自為戰的局面。
2016年9月19日,一位因車禍重傷的少年急需B型血。志願者在“公益海口”網絡服務平臺發佈了一則“招募單”。還不到5分鐘,上千名志願者關注,20名志願者響應,1600cc的B型血很快募集送抵院,傷者順利完成手術。
志願服務聯合會通過成立內設機構、確立制度等方式進行規範管理,明確成員承擔綜合協調、活動組織、內引外聯等職能,以適應全民公益進入“整建制推進、集團軍作戰”的新階段,爭取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2016年10月,第21號颱風“莎莉嘉”登陸海南。聯合會在第一時間,集結各區、各高校等志願服務團體,為受災群眾提供安全轉移、人道救援等服務。其中,開展道路清障、安撫滯留旅客等志願服務活動約100場次,共組織志願者約3800余人次。海口市還創新提出“五個一”工作機制,為實現“志願之城”提供保障。一是成立一個工作機構,在海南省率先成立市級全民公益辦公室,統籌協調創建志願之城工作;二是出臺一部重要法規,《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深入開展全民公益的決定》,並確定每年3月份的第一個星期日為“海口市全民公益日”,動員全市人民“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當志願者”;三是組織一個社團,由海口市文明辦牽頭協調,整合各類志願服務資源,在海南省率先組建市級志願服務聯合會,負責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工作,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四是創建“公益海口”志願服務網站,在海南省率先探索“互聯網+志願服務”模式,及時發佈各種有關公益的新聞;五是打造“文明生態”“公益假期”等一批志願服務品牌項目,大力推動志願服務品牌化、項目化。
一系列規章制度出臺,促進志願服務常態化、長效化。《關於深入開展全民公益活動的決定》確定每年3月的第一個週日為全民公益日;組織起草《海口市誌願服務條例》,已列入市人大立法進程;出臺《海口市星級志願者評定與激勵回饋暫行辦法》《海口市關於進一步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健全志願者星級認定、回饋獎勵制度,調動全民積極參與志願服務;2017年,海口市將志願服務列入了為民辦實事事項和“雙創”督查評估範圍,並推動成立公益基金會,加大志願服務保障力度。
據海口文明網2017年6月公佈的數據,海口各類註冊志願者團隊3203支,實名註冊志願者26萬人,志願服務總時長超713萬小時。(黃春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