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海口文學早期歷程

2017-01-22 16:09:45|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分享到:

  【文體】【即時快訊】重新審視海口文學早期歷程

  【文體】【即時快訊】重新審視海口文學早期歷程

  1月19日,“2017年海口作家新春座談會”在騎樓老街舉行,20多位“文學海軍”成員及文藝界人士歡聚一堂。 

  【文體】【即時快訊】重新審視海口文學早期歷程

  【文體】【即時快訊】重新審視海口文學早期歷程

  【文體】【即時快訊】重新審視海口文學早期歷程

  新年伊始,在海口的新老作家歡聚一堂,舉行了象徵團結的新春座談會。大家撫今追昔,共話“海口文學新印象”,對近年“文學海軍”的迅猛崛起感到非常振奮。

  凡事必有源流。回顧4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文學人才,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海口,與本土作家攜手並進,在這片文學熱土灑下勤奮的汗水,才使得這片原本貧瘠的土壤漸漸豐沃起來。

  因此,我們在這裡對海口文學早期的發展歷程略作回顧,以資紀念,是很有必要的。

  紅土地托起的文學新星

  翻閱海口的歷史文獻,我們發現:其實海口文學界的影響力衝出瓊州海峽,在全國産生巨大反響,並非是近年才有的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激發下,一批廣州軍區生産建設兵團在海南島的知青,就以海口為紐帶,投身文學事業。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創作出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南方知青文學”作品。因此,有學者稱海南為“知青文學的聖地”,是完全符合事實的。

  那是一個火熱的年代。一大批文學青年聚集在海口,勤奮創作,迅速成長為成熟的作家。他們在作品中展現了海南瑰麗的自然面貌和豐富的生活場景,開創了海南文化影響力“走出去”的可貴先例。他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已載入了中國當代文學史,成為海口永遠的驕傲。

  在海南知青作家群體中,郭小東的成就非常引人矚目。郭小東生於1951年,是廣東潮陽人。1966年,他年僅15歲時,就以廣東省第一批知青的身份來到海南島,在原始森林中的黎母山農場插隊,從事伐木勞動。那一段生活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的不竭源泉。1973年,郭小東進入海南師專中文系學習,于1976年畢業,同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漸成名家。現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並擔任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

  40年來,郭小東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説《中國知青部落》(三部曲)《非常迷離》《1966年的獒》、中篇小説集《雨天的曼陀羅》、散文集《南方的憂鬱》《知青人信札》、專著《中國當代知青文學》等,曾獲中國作協頒發的青年文學最高獎——莊重文文學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全國性獎項。

  郭小東是“知青文學”這一體系概念的最先提出者,多年來孜孜以求從事知青文學史的研究。他的成果,當之無愧地被載入了當代文學史。

  另一位海南知青作家的代表人物陳劍暉,出生於1954年,廣東揭陽人。他也是少年時代就來到海南插隊的。1980年畢業于海南師專中文系,在校讀書時開始發表作品。與郭小東一樣,陳劍暉也是海口哺育出來的作家,曾長期在海口工作。後來專門從事文學研究,歷任海南通什農墾師範教師,《海南大學學報》副主編,《海南師院學報》主編,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陳劍暉步入學界後,主要從事散文理論、文學思潮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其成果得到學界廣泛認可,在全國同類研究中成就突出。著有《散文文體論》《詩性散文》《文學的星河時代》《新時期文學思潮》《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等,曾獲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優秀成果獎等全國性獎項。

  這個名單上還有黃子平、洪三泰、呂雷、朱光天等多人,不及一一詳述。當年來自廣東內陸的知青作家,一面勞動一面寫作,把青春的足跡留在海南島上。他們運用文學手法,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海南神奇的山海林莽。這一印象,許多老讀者至今仍未能淡忘。

  令人自豪的海南之子

  經過梳理,我們欣喜地發現,在海南早期的知青作家群中,有兩人的故鄉就在海南島上,且與海口有著深厚的淵源。

  海南本土知青作家伊始,原名魯慶彪,1948年生於海南文昌,成長于海口。1968年畢業于海口市第一中學,成為一名兵團知青。歷任生産建設兵團一師新聞報導員、廣東省農懇總局創作員、《特區文學》主編助理、《星報》總編輯兼社長、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文學院院長等職,堪稱“文學粵軍”中的一員主將。

  伊始專注于短篇小説創作,兼涉報告文學、電影文學、散文、詩歌和文學評論。他少年聰慧,14歲就開始發表小説。其作品題材厚重大氣,風格奇異,別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小説集《黑三點》《男人地帶》、散文集《落草集》、長篇報告文學《生命之光》《突破北緯十七度線》《冰點燃燒》《南海!南海!》等。從1984年起,先後獲《青年文學》第二屆青年文學創作獎、全國百家期刊“中國潮”徵文獎等全國性獎項,其成績斐然,令人讚嘆。

  另一位海南本土知青作家郭玉山,1949年出生於海南文昌,早在1974年就開始發表作品,多年筆耕不輟,曾任廣東省作協《作品》雜誌常務副主編,現為廣東省作協專業作家。著有詩集《南方甜甜的愛》《綠岸》《真誠擁抱》《黎明之根》《在刀刃和花朵上夢遊》、散文報告文學集《古已城春曉》等作品。

  兵團歲月,英才輩出。回望當日盛況,常令人有驚喜之感。海南老一輩著名作家馮麟煌,當年也是來自兵團的青年作者。他于1942年出生在海南澄邁,1966年畢業于海南師專中文系。歷任生産建設兵團文藝辦公室幹事、《兵團戰士報》和廣東省農墾總局政治部文藝幹事等,成為專業作家後,歷任海南行政區文聯《天涯》文學雜誌副主編、海南行政區作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協會二屆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著有長詩《閱讀海南》《酒》《五指山》及詩集《綠色的旋律·天涯草》《熱土流風》《夢筆春華》《馮麟煌詩選》等18部,曾獲海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在上個世紀的海南青年作家系列中,還有一位非常值得關注,那就是原《海口晚報》資深記者江龍光。江龍光1952年出生於廣東揭陽,當年也是來自兵團的一位文學青年,靠自學成為較早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寫作功底紮實,曾與海南著名黎族作家龍敏一起,被廣東省總工會樹為“自學成才”先進個人典型。1988年調入《海口晚報》後,對海口知青作家群體進行了持續的跟蹤報道,為擴大本土文化影響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個時代人才輩出,李挺奮、李放、黃宏地、倪峻宇、張躍虎等一大批海南本土作家也非常活躍,各有不俗的成績。例如黃宏地的短篇小説曾獲上海《萌芽》雜誌1985-1986年文學創作獎,張躍虎的黎族文學專著曾獲全國民間文學二等獎等。

  海口文學界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輝煌期雖然早已落幕,但那一代青年作家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值得我們永久銘記。他們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海口文化事業的興盛,離不開“海納百川”的包容氣度。

  他們的足跡不會消失

  繼海口知青作家群首創輝煌之後,恰逢1988年海南建省,以葉蔚林、韓少功、曉劍、蔣子丹、李咏芹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內地作家,挾各自成就跨海而來,加盟海南作家隊伍,成為“闖海人”中一支獨特的文化群體。

  海口的文學事業原本有望借此機會再度輝煌,可惜就在此後不久,由於社會轉型的急劇變化,文學逐漸被邊緣化,創作環境也難如人意。加之實力雄厚的知青作家大多去了廣東工作,本土作家青黃不接,創作力量極不平衡。雖有韓少功連續獲得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傑出作家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小説月刊》2009年度獎、《人民文學》2010年度優秀作品獎以及法國文化部“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等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榮譽,1995年蔣子丹、曉劍同獲中國作協莊重文學獎,1998年蔣子丹又獲首屆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全國性獎項,達到了他們各自的高峰狀態,但從整體格局來看,相對而言,海口文學事業還是進入了一個較長的低迷期。

  這期間,聚集于海口的一批有作為的作家,都在默默砥礪,不斷探索,在寂寞中堅守著自己的事業。

  令人痛惜的是,在海口文學事業逐漸恢復的過程中,來自湖南的兩位優秀作家葉蔚林、李咏芹,先後不幸病故。

  葉蔚林(1933-2006),廣東惠陽人,早年入伍,復員到湖南後,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從1953年起發表作品,曾任湖南省作協副主席。1988年移居海口後,擔任海南省文聯副主席、海南省作協主席。其短篇小説《藍藍的木蘭溪》獲1979年全國優秀小説獎、中篇小説《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説一等獎。

  李咏芹生於1957年,來海口之前,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大型文學雜誌《芙蓉》的編輯。1987年曾出版中短篇小説集《寂寞的愛》,為當時湖南省極有潛力的一位青年作家。1990年定居海口後,進入媒體工作,極為敬業。至近年,有長篇小説《媒體這江湖》問世,顯示出深厚的功力。

  還有一些著名的作家,曾居留海口長達10年以上,後由於種種原因而離開。這其中,有“先鋒派小説”的開創者馬原、女作家蔣子丹、詩人李少君、散文作家伍立楊、青年作家趙瑜等人。

  在居留海口期間,著名作家馬原曾創作出一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長篇小説《牛鬼蛇神》,內有很大篇幅寫到吊羅山熱帶雨林的生活場景,這是時隔30年全國讀者再次從小説名作中感受到海南的“熱帶風”。小説出版後,好評如潮,據全國出版與閱讀門戶網站“百道網”統計,僅在2012年當年,就登上“第四屆中國圖書實力榜”等16個好書榜的年榜或月榜,有《中國青年報》《新京報》等八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報紙予以推介。該作品是海口文學界近年“走出去”的一個亮點,其文學價值有待重新評估。此外,蔣子丹的《動物檔案》、李少君的《草根集》、伍立楊的《書邊上的圈點》、趙瑜的《小閒事》等一批詩文力作,也為推動海口文學走向全國做出了可貴的貢獻。雖然他們已經告別了海口,但他們的名字,在海口文學的星空上同樣不會消失。

  往事歷歷在目,令人感慨。那些人或事,都是不可被虛無化的海口歷史。

  經過廣大作家們的共同努力,海口文學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文學海軍”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走向全國,本土作家也在迅速成長,眾人齊心合力托舉起海口文學的又一個輝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