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在臨春河打撈垃圾。
三亞因碧海藍天而聞名,但鮮為人知的是,三亞還有大片獨特的城區紅樹林景觀。而孕育著這些紅樹林和這座城市的三亞河、臨春河就是三亞的“母親河”。
有這樣一群人,整天守著她,為了她的美麗,無怨無悔地付出寶貴的年華。他們就是三亞“母親河”上的“清道夫”——三亞兩河水域環衛隊。
“開船了,開工!”3月15日早上7點,鍾小松解開纜繩,跳上保潔船,招呼同事一起啟動發動機,從白鷺公園碼頭駛向潮見橋,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從早上7點開始到傍晚下班,每天10多小時,這樣的工作節奏,鍾小松已經堅持半年多了。
“雖然待遇不高,但是這活總得有人來幹!”隨著保潔船低速行駛在臨春河上,鍾小松一邊撈起河面上的垃圾一邊告訴記者,他是從年10月份才開始做水上環衛工的,因為家裏有人也是做這行,自己沒有別的專長,儘管工作枯燥、辛苦,但相對穩定,就選擇了這份工作。
和鍾小松相比,同船的杜長奮已經是老環衛了。“算起來工作有7年了,撈起的垃圾至少可以填滿半條河。”杜長奮的比喻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工作的辛勞程度。據三亞兩河水域環衛隊相關負責人張雄清介紹,環衛隊共有35人,14艘大小保潔船,每天從三亞河、臨春河打撈上岸的各種垃圾至少有5噸,一年下來就是了上千噸。
“我們經常還能從河裏撈到身份證。”張雄清説,他們一般都是從河面上或是紅樹林裏撈到的錢包裏面找出來的,除了身份證,還有銀行卡、駕駛證等物品。
“如果錢包裏面有主人的聯繫方式,我們就會打電話通知他們來拿。”張雄清説,希望今後三亞河、臨春河的垃圾少一點,撈到的身份證少一點,那樣三亞就更美了。
3月15日,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在紅樹林裏打撈垃圾。
3月15日,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在三亞河裏打撈垃圾。
3月15日,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在紅樹林裏打撈垃圾。
3月15日,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在紅樹林裏打撈垃圾。
3月15日,滿載而歸的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往碼頭上搬運打撈起起來的木板等雜物。
3月15日,三亞水上環衛工人在整理打撈上來的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