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天池。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原題:嚴守生態保護底線 適度發展森林旅遊 尖峰嶺:保護與開發相融相促
“山海相連,從海邊到山頂,分佈了7種熱帶植被類型。一路驅車而上,仔細觀看的話,可以看出不同的植被變化。”7月31日,正值週末,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門口,排列著一隊自駕遊車輛等候進入景區,導遊站在景區門口,熱情地向遊客介紹尖峰嶺景區情況。
主峰海拔1412米,最低海拔200米,相對高差千米以上的尖峰嶺,現存國內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連片熱帶雨林,已發現野生植物3000多種,野生動物(含昆蟲)4400多種,被稱為“熱帶北緣生物物種基因庫”。
“尖峰嶺的生態保護意義非凡,這麼多年來我們也充分意識到,保護與開發,並不總是相矛盾的,可以協調發展。”尖峰嶺林業局副局長鍾小江説,對於尖峰嶺人而言,保護是發展的基礎,保護也是開發的資源。
坐落在高山盆地裏的天池,碧波盪漾,奇峰環繞,風景優美,是尖峰嶺最熱門的景區區域。但從前,天池原是林區工人的居住聚集地,周邊荒地曾被工人發展自營經濟種植果木、開墾菜園。
為保護天池的生態環境完整,尖峰嶺林業局對天池周邊的建築、居住人口以及種植林木都進行嚴格控制,逐步動員工人搬遷下山,遺留下的林場建築也被改造成了酒店。
直至今天,天池周邊保存著自然林、人工林、經濟林多層次的自然林木景觀,這些林木景觀的變化歷史,也成了尖峰嶺的旅遊資源,每當有遊客進來遊覽,當地人都會給遊客講述尖峰嶺如何進行保護與開發的歷史故事。
“我們一家人生活在尖峰嶺40多年了,丈夫是伐木工人,兒子當過護林員,現在旅遊發展起來了,就開起了農家樂。”在天池邊上開農家樂的陳阿婆説,自己一家人的謀生路線見證了尖峰嶺的保護與發展。
“尖峰嶺絕對不允許開發走在保護的前面,所有景區的建設規模和接待量都要經過科學統計,逐步按計劃進行,酒店也不允許隨意興建新建築。”鍾小江説,尖峰嶺保護區如今嚴格恪守規劃發展思路,保護區劃分出核心區、緩衝區、試驗區三大部分。其中,核心區和緩衝區,以生態保護為主要功能,避免大量遊客進入該區域;試驗區可適度發展生産經營,同時利用現有的林業系統遺留的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小規模森林驛站,適度發展科學考察、森林探險遊。(記者 孫慧 實習生 林丹丹 通訊員 羅軼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