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羅山旅遊公路設計三易其稿 一條給樹“讓道”的路

2017-08-17 10:54:38|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分享到:

  【焦點圖】【即時快訊】吊羅山旅遊公路設計三易其稿 一條給樹“讓道”的路

  改造中的陵水吊羅山旅遊公路。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通訊員 陳思國 攝

  原題:吊羅山旅遊公路設計三易其稿 一條給樹“讓道”的路

  “家門口的旅遊公路眼看著馬上就通了,我們也成了景區旁邊的人了。”8月16日,陵水黎族自治縣大裡鄉村民黃明志高興地説,以前吊羅山是他們的“綠水青山”,以後這裡就是他們的“金山銀山”。

  2016年10月,陵水交通局局長劉德柏在拿到吊羅山旅遊公路設計圖紙第三次修改稿時,不禁感嘆,在原始熱帶雨林中修路非常不易。2016年11月,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全長約17.8公里、擁有264個彎道的旅遊公路,需要在生態緩衝區完成拓寬改造任務。工程啟動前,因為生態保護問題,設計方案修改了3次。每一次修改,都是現代交通對古老雨林的禮讓,更是建設者對生態為先理念的堅守。

  8月15日,記者來到吊羅山旅遊公路的工程部,工程隊負責人李文海翻開設計圖,指著其中的一處告訴記者,旅遊公路中有一座近50年曆史的拱橋,連通著大山深處與外界。為了這座寬3.5米、長7米的拱橋,設計圖一再修改。“在熱帶雨林的原始林區修路屬於頭一次,按照傳統的設計要求,拱橋需要拆除。但是橋周圍有20多棵數百年的參天大樹,一旦建設新橋就必須挖掉大樹。為了留下這些大樹,我們放棄建新橋,改為加固拓寬老橋。”該工程相關負責人稱。

  記者沿著盤山公路行進,不時會遇見一些“長”在路中間的樹。“這樣的樹確實會影響路面施工,但是因為樹木高大,我們就採取大樹繞行、小樹移栽的方法。”該負責人介紹,這樣的“路中樹”一共有300多棵,他們通過原地保護的方法,使樹木和路面成為一體,這樣就給遊客感覺路上“長”出了一棵樹。

  “我修了那麼多路,很少看見路給樹讓道的。”今年50多歲的工人陳建軍説。

  這條旅遊公路,原本是一條護林員尋山路,如今卻要擔負起交通、旅遊等多項功能,原本3米的寬度明顯不足。“這條路我們按三級管理標準建設,設計時速為20公里,路基寬6.5米。”提到道路寬度,陵水交通局負責人表示,此次施工有一個特點,道路拓寬避免挖山,盡可能向外延伸,而這麼做無疑增加了道路建設的成本。

  在已初具雛形的旅遊公路上,記者看到大部分路段新增部分均為外側,工人們需要填補並加固原先的路基。“雖然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是我們做到了盡可能保護這裡的一草一木,因為綠水青山才是這裡最大的財富。”該項目負責人稱。(記者 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