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互聯網産業發展迅速 IT人才遭遇瓶頸難題

2017-08-18 14:03:59|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分享到:

  【財經】【教育專題-職業教育】【即時快訊】 海南互聯網産業發展迅速 IT人才遭遇瓶頸難題

  互聯網産業成為海南省12個重點産業中發展最快的産業,但—— IT有點煩 人才“網”不住 位於海口市美蘭區的濱江海岸互聯網+數字影視文漫眾創空間,年輕人聚集在一起進行文化創意設計。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原題:互聯網産業成為我省12個重點産業中發展最快的産業,但—— IT有點煩 人才“網”不住

  “我們是國內著名的IT服務商,是為各大互聯網企業培養人才的,但在海南我們自己先遇到了人才難題。”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商務合作經理趙明亮告訴記者,今年初該公司被海航集團旗下公司收購後,擬在瓊開設分公司承攬業務,但進駐海南後卻發現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目前駐瓊的十多名工作人員全都是島外調入。

  “本地招不到人,外調成本又太高,現在拿到項目也做不了,只能是慢慢招有潛質的人自己培養,實現本地人才的轉換。”趙明亮説。

  這樣的情況絕非個例。去年我省互聯網産業實現營業收入322億元,同比增長33.6%,是全省12個重點産業中發展最快的産業,海南“互聯網+”相對發展速度超GDP相對發展速度2.4倍,全國排第3名;全省互聯網從業人數已超過6萬人,比2015年增長40%,但隨之而來的人才缺乏難題也越來越凸顯。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陳萬馨表示,儘管海南互聯網産業目前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整體來看仍處於爬坡的狀態,“人才匱乏是海南省發展互聯網産業的最大短板,我們還在改造‘土壤’階段,人才這關不過的話,就難以進入良性發展的循環。”

  産業發展迅速 海南互聯網人才遭遇瓶頸難題

  坐落在澄邁老城開發區的海南省生態軟體園,是目前海南最大的信息産業園區,從2003年開園建設以來,聚集了超過800家新型信息産業類企業,其中不乏騰訊、愛奇藝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子公司。

  軟體園總經理楊淳至説,海南互聯網産業有著獨特的生態優勢和經濟特區優勢,但基本是從零起步培養,産業基礎相對薄弱。“目前島內互聯網人力資源的數量和品質都有待提高,有些知名公司落戶海南後,在本地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園區的人力資源部門只好又帶著他們去北京招人。”

  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海信院)是一家註冊在陵水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近日也遇到了招聘難的問題,許多崗位應聘人員很少,難以篩選出合適的人才。

  海信院相關負責人説,公司地處陵水,當地教育醫療資源和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還存有較大的差距,很多優秀人才在省內更希望去三亞和海口工作;同時海南的名校較少,每年培養出來的IT人才就少,能留在海南的更少。

  海南東岸驕陽電子商務公司負責人翁詩琳也認為,海南的互聯網中高端人才回巢較少,中小型企業對中高端人才的引進難度非常大,而且海南的人才市場不發達,可用招聘渠道相對單一,許多人才也擔心如果回海南發展不順利,跳槽都沒有機會。

  “我當時是抱著滿腔熱情回到海南,但幹了一年後,感覺像被潑了盆冷水。”定安人金鵬去年7月從北京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決定回家鄉海南發展,在海口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份技術工程師工作。

  金鵬説,相比與留在北京同學薪酬上的差距,他最不適應的還是工作氛圍,由於其任職的是一家初創型互聯網企業,很多崗位人員尚未配備到位,他需要承擔很多工作,已超出了他的能力,但公司又沒有專業指導讓自己技術得到提升。

  今年初,幾經考慮後的金鵬決定跳槽,但瀏覽了大量招聘網站以及逛過幾次招聘會後,並沒有在海南發現合適的崗位,最後還是決定辭職返京找工作。

  針對海南互聯網人才需求問題,省工信廳等部門去年初曾專門做過調研,在被抽樣調查的49家互聯網企業中,回答人才嚴重缺乏的佔22%,回答人才比較缺的佔59%,兩者相加已超過八成,而回答基本滿足需求的只佔19%。

  相關數據也顯示,海南目前信息産業類企業已超過6000家,僅近兩年就增加了2000多家,預計“十三五”期間,我省互聯網産業的人才需求約7萬人左右,考慮到省內各級院校每年培養互聯網相關畢業生約9000人,“十三五”期間互聯網人才缺口至少3萬人,且主要為本科生和研究生。

  薪酬待遇偏低 本地高校應屆生外流嚴重

  但事實證明,這一估計仍過於樂觀,因為海南高校培養的互聯網專業畢業生,特別是本科以上的學生,真正留在海南發展的可謂少之又少。

  據統計,我省現有6所本科院校、11所專科院校、47所中職院校開設了互聯網相關專業,初步構建起了多層次教育培養體系,但受限于一些因素影響,我省高校信息産業類人才流失率相對較高。

  以海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為例,該院每年能培養近800名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畢業生,但大部分畢業生選擇赴北上廣深或回原籍就業,留瓊就業的還不到20%,遠遠滿足不了我省互聯網産業的需求。

  海南師範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劉曉文也表示,該係也僅有20%左右應屆生會留在海南就業。“目前海南電商類相關人才的待遇與內地發達地區的待遇仍有較大的差距,只談環境和前景,當下的待遇提不上去,人才還是很難留住。”

  雲明是海大軟體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今年4月份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後,他持續在海口找了3份工作,最後還是決定奔赴深圳投靠同學,在深圳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找了一份程式員工作。

  雲明説,大學四年,自己已經習慣了海口的生活,也想在海南落戶發展,但本地的互聯網類企業不多,而且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應屆生的薪資待遇普遍都在2500元到3500元之間,相對海南的高物價,生活壓力有點大。

  去年從海南師範大學電子商務係畢業的張雲定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告訴記者,薪資待遇海口和別的地區相差還是比較明顯,“我現在畢業一年,在深圳已經能拿到5000元以上的工資,而我留在海口的大部分同學工資還是在3000元左右。”

  即使應屆生能克服薪資待遇起點較低的困難,企業在招聘時的承諾和實際工作也會有落差。“我曾應聘一家企業,崗位雖然是工程師,但因為公司剛創業起步,還沒有接手到項目,入職一個月都還在打雜,實在不利於我個人的成長。”雲明説。

  埃克斯文化創意創始人蔣棟樑從日本留學回來就直接來海南創業,公司入駐海航數據谷三個月,只招到了一個合適的人才,“目前公司的幾個設計師都是我們從零開始自己培養的,招聘時我們也發現很多畢業生還缺乏到位的就業前培訓,入職後也很難進入工作狀態。”

  採訪中,各互聯網企業負責人也普遍反映,海南院校在互聯網專業設置、層次規模等還與行業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不通暢,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用人需求各行其是,彼此脫節,即真正具有職業化的、符合企業需要標準的人才相對數量不足,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實際用人需求間存在較大的距離。

  人才政策落地執行難 外引人才安心落戶阻力大

  對於應屆生,薪資待遇是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對於很多中高端人才,城市基礎配套差距大,子女教育、住房落戶等難題也是主要的考慮範圍。現階段不少企業就選擇了將高端人才齊聚的核心業務部門留在大城市,而把其他部門搬遷至海南發展。

  三亞創意産業園區的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研發中心一直分設在北京。該公司主管田燎説,雖然研發中心搬遷到三亞研發成本肯定會降低,但三亞的城市基礎與北京差距較大,人才儲備量上更無法相提並論,目前把研發中心搬遷到三亞來還不太現實。

  對於企業員工而言,安居樂業是首要目標。目前,海南的眾多城市配套設施水準還有待完善,“比如説位於崖州區的三亞創意産業園,距離市區有近30公里,大部分企業員工都得靠開車來回上下班。”田燎説。

  海南創值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新生説,現在出現了一種趨勢:人才到二、三線城市發展。海南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如果真的再能幫助人才解決生活方面的後顧之憂,相信可以吸引一大批互聯網人才回流海南。

  在談及人才招募區域時,多數受訪企業都表示,由於海南生活成本較高,從外省招募人才較難,而從事互聯網工作的人才年齡大致在23歲至35歲之間,跳槽率極高,企業招募這個年齡段的多要求是家住本省,或家在省外但想在本省發展的省內高校畢業生,未來我省互聯網企業人才需求特別是初中級人才應趨於本地化。

  為促進海南互聯網産業發展,海南從省政府到各市縣,都針對互聯網産業發展,尤其是在人才引進落戶上,出臺了相關政策,但不少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著難落實問題。

  如有的規定只有本科以上才能享受優惠政策,將高職高專大學生排除在外。而在“十三五”期間,我省互聯網企業急缺的恰恰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類人才主要來源為優秀的高職院校畢業生。

  省工信廳信息産業處處長曹世平説,對互聯網人才的定義要有新的認識,這是一個講究創新的産業,是屬於年輕人的産業,海南迫切需要的是有實際動手能力的産業人才,高校的培養和相關優惠政策的出臺都要考慮到這點。

  “海南很多扶持人才的政策非常好,但操作起來如果不方便,對優質人才就沒有太大吸引力了。”楊淳至説,有針對性,操作方便的人才政策,這是人才引進計劃的關鍵。

  田燎也認為,政府的人才政策要足夠接地氣,要與實際發展情況相符合,不然就變成了空口號。如政府的許多人才扶持政策把高學歷作為人才的主要標準,享受優惠政策必須滿足學歷、工作年限、職稱等硬性要求。而對於企業來説,人才是指那些能為企業創造利潤價值的,應該要聽取企業的意見,由企業來自主推薦。

  給資源釋放市場 打造事業平臺方能留住人才

  “現在一線城市人才溢出,這是個機會,各個地區都在爭搶人才,海南絕不能落在後面。”陳萬馨説,如武漢日前就提出5年要把100萬名大學生留住,還要招100萬名校友回來,很多方面經驗值得海南借鑒。

  陳萬馨説,從宏觀講海南的教育基礎還比較薄弱,高校的培養能力欠缺,市場也小,給人才發揮的機會少,因此要有長期發展的心態,“要把吸引人才作為一項考核指標真正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改變人才往外走的趨勢。”

  日前省委專門印發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提出了7個方面、22條改革舉措,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對吸引互聯網人才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陳萬馨説,海南要加大對創新創業扶持力度,相關研究顯示,大概70%的創新創業都對互聯網産業發展有推動作用,也為年輕人施展才華提供了機會。“但目前復興城、數據谷等創新創業園區已經飽和,急需謀劃建設一個更大容量的産業集聚區,滿足産業擴張需要。”省工信廳法規處處長沈君建議,把海甸島、新埠島以及江東臨近海邊的帶狀片區,規劃建設成為海南新的“互聯網産業帶”。

  沈君説,這片區域風景優美,鄰近主城區以及海南大學、桂林洋大學城等,交通方便,配套比較完善,年輕人喜歡。同時,互聯網産業的辦公區要求是景區化和公園化,與保護海岸帶的要求也高度契合,“這樣優質的地段應該用來發展互聯網産業,並通過新産業帶動新城區,形成産城融合、産城互促的局面。”

  曹世平建議,打造好的事業平臺是海南互聯網産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要把大的龍頭企業引入海南,在海南設立研發機構,設立分公司,“有了這些龍頭企業,才能有事業平臺載體,才有可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我覺得對於互聯網龍頭企業來説,能吸引他們來海南投資的一是資源二是市場。”曹世平説,如可以提供優惠土地政策給互聯網龍頭企業做産業配套,以此來吸引企業和年輕人才落戶海南。海南市場也可以成為吸引企業落戶的“誘餌”,曹世平説,比如海南信息智慧島建設,就孕育了很大的市場,如果將這些市場空間釋放,政府購買服務,用項目去吸引企業和人才落戶海南,産業發展的同時全省信息智慧的水準也提升了,這是多贏。

  據介紹,近兩年來,我省已吸引微軟、騰訊、阿裡巴巴、新浪等一批龍頭企業落戶,並加大培育天涯、酷秀等一批本土互聯網企業,海南易建日前還首次進入中國互聯網百強榜單並位列第66位,打破了海南本土互聯網企業上榜“零紀錄”。

  業內人士也建議,海南院校應加強和企業的合作,組建“訂單班”,根據企業的業務需求定向招收學生,以新IT為指引優化互聯網類專業佈局,淘汰市場需要程度低的專業。(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孫慧 實習生 李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