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氤氳咖啡香 美味醉遊人

2017-10-16 16:05:19|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分享到:

還未審核【焦點圖】【即時快訊】澄邁:氤氳咖啡香 美味醉遊人

豐收的福山咖啡豆。

  原題:澄邁福山咖啡數十年不變的風味成就“金字招牌” 氤氳咖啡香 美味醉遊人

  手提水壺,將水緩緩注入現磨的福山咖啡粉中,不多時,氤氳的醇厚香氣也很快佈滿了整間屋子,引得眾人駐足……日前,在澄邁縣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一座小咖啡館內,來自海口的青年女遊客林想正跟隨著店主的指引,嘗試著製作自己的第一杯福山咖啡。

  “福山咖啡是咱們海南的老字號産品,我從小便聞其名、知其味,但自己動手研磨、沖泡,這還是頭一回。”林想笑著表示,這些年來,看著高聳的樓房一棟棟拔地而起,寬闊的水泥路逐漸延伸至鄉村腹地,眾多變化之中,唯有福山咖啡的風味經久不變,回味悠長,這讓她很是感慨。

  林想不知道的是,這一“不變”的背後,離不開許多福山咖啡人的堅持和傳承。省咖啡協會會長、福山咖啡第二代掌門人徐世炳和其父親徐秀義便是其中代表。

  早在1987年和1988年,《經濟參考報》和《海南日報》便報道了“咖啡大王”徐秀義發展咖啡事業的艱辛和成功——1979年,徐秀義開始種植5畝咖啡,到1982年將咖啡種植面積擴大到50畝,並於這一年申請“福山”商標;1983年,澄邁縣福山咖啡聯合公司註冊成立,建起了澄邁縣乃至海南比較早的咖啡加工廠;1986年,徐秀義製作的“福山”牌咖啡獲得37類咖啡粉的國家法定註冊商標,這也成為省內第一個獲批的商標。

  那時,北京、上海、杭州、無錫、武漢等地,都出現了福山咖啡的身影。徐秀義用心蒐集技術信息,取回26種國外咖啡産品樣品加以對比,不斷改善加工工藝,研究出了適合福山種植的品種。原中國經貿部專家馮學棟曾在品嘗了徐秀義製作的咖啡後,當場揮筆寫下“天涯珍寶”四個大字。

  到1987年,徐秀義在225國道67公里處修建了福山咖啡第一家咖啡館,取名“咖啡邨”。此時,福山咖啡初步實現了從種植到加工到銷售到咖啡館消費的全産業鏈,成為國內首家從種子到杯子的咖啡企業。

  和父親一樣,徐世炳專注于做出更好的福山咖啡,在既保留傳統,又用現代化的工藝去提升福山咖啡的平衡木上,徐世炳走得比父親更審慎。但不同於父親的時代,現在的咖啡市場風雲變幻、潮流涌動,利益和誘惑同樣巨大。徐世炳認為,“我要做的是百年老字號,雖然也很想儘快做大,但做穩、做精是前提。”他表示,“能做到口味獨特而穩定、新鮮、健康,就是好咖啡。我要確保福山咖啡給顧客的口感始終如一。”

  如今,為了使福山咖啡的風味更好地傳承,徐世炳又投入資金1600萬元,建起了一座總面積為2000平方米,上下共4層的福山咖啡體驗加工中心。“很多人問我,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為什麼你的體驗加工中心還要花高價購置直火烘焙機器?”徐世炳笑而不語,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堅持傳統的直火烘焙,才能真正焙制出風味穩定,經久不變的好咖啡豆。

  據了解,澄邁全縣計劃擴大福山咖啡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産量達到1500噸。(沉著 禾呈 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