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塔昌村: 紅色村莊走上生態發展之路

2017-11-06 10:57:16|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分享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283513_hnrbtp1_1509893960420_s

  鳥瞰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塔昌村。 本報記者 袁琛 攝走訪海南“革命模範村”

  山林蜿蜒起伏,連綿數裏,到處鬱鬱蔥蔥,鳥鳴聲聲,這是記者近日來到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塔昌村時見到的一番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塔昌村是一座綠樹成蔭的文明生態村,也是一座為革命付出過重大犧牲的“紅色村莊”。革命戰爭年代,塔昌村的先輩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鐵骨錚錚感天動地。如今,在革命先輩事跡的激勵下,塔昌村通過建設文明生態村,村中一棟棟別墅拔地而起,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在海口市農村地區處於領先水準。

  為革命犧牲:

  海南解放時全村僅剩9人

  “無論何時,我都可以挺著胸脯,自豪地説一句:不管革命年代有多麼艱難困苦,即使面對敵人的屠刀,塔昌村都沒有一人投敵或叛變!”採訪中,塔昌村民小組組長、塔昌農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王綏山説。

  王綏山曾花費兩年多時間蒐集整理塔昌村的相關史料,並寫成文章《紅色塔昌》。2013年底,一座記錄塔昌村革命先輩事跡的村史館在村中建成。他説,當年塔昌村民這段悲壯的光榮歷史,成了他數年來孜孜不倦尋訪歷史的動力之一——“讓革命先烈的事跡,激勵如今的塔昌人繼續前進。”

  這個著名的革命老區村莊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歷史積澱。

  在1926年建設瓊崖農村第一批黨支部名單中,塔昌村赫然在列。這裡也是瓊崖革命主要根據地之一,中共瓊崖特委第四屆第九次擴大會議就在這個小村召開。

  塔昌村人對革命投入熱情高漲,在1928年至抗日戰爭勝利期間,塔昌村曾經三次被圍剿和燒殺,這個僅有150多人的小村,先後有50多名共産黨員、90多名群眾為革命事業奉獻出了寶貴生命。到1950年海南解放時,村中僅剩下9人。

  浴血重生:

  廢墟上建起文明生態村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據地訪問團讚譽塔昌村為“紅色村莊”,授旗授牌為“革命模範村”。來自黨中央的關懷令倖存的塔昌村民格外振奮,大家齊心協力,在一片廢墟上重新建起了家園。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幾年來,塔昌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7年,塔昌村民積極響應省政府的號召,成為海口市最早一批創建文明生態村的村莊之一。2009年,政府對創建文明生態村的支持,讓塔昌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2013年,塔昌村被省扶貧辦列為海南老區第一個美麗鄉村項目。

  如今的塔昌,一棟棟紅墻別墅拔地而起,村中綠樹環繞,紅色文化公園、農家樂生態長廊、休閒農業觀光園等産業片區也相繼建成。

  富裕之村:

  黨員帶頭走向致富之路

  每到週末,塔昌村口的停車場都停滿從海口城區等地來的轎車,度假休閒的遊客們在這裡體驗農家旅遊,購買剛剛從地裏採摘的農産品,享受閒暇時光。

  在塔昌村村史館所在樓的一樓,一塊刻有“塔昌農業合作社黨支部”的牌子格外醒目。

  “我們合作社成立黨支部,就是要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帶領村民致富。”王綏山表示,塔昌村近年來發展種植多种經濟作物,依託文明生態村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村民的收入年年增長。如今村裏共有300多畝胡椒林,種植了酸桔、檸檬100畝,紅心蜜柚80多畝,全村共有30戶約135人,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在海口市農村地區處於領先水準,一半以上的農戶開上了小轎車。

  村中致富帶頭人、合作社黨支部黨員陳錦蕩種植胡椒已有10年。作為村裏最先富起來的村民,他免費為村民提供胡椒苗、種植技術,帶領著大家一同走向富裕。他表示:“當年塔昌村的革命先烈,付出過重大犧牲,作為一名黨員,我有義務為村民致富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塔昌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也是對先烈英靈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