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藝術院校與文藝院團探索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團校合力舞動海南文藝
原創經典舞劇《黃道婆》。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瓊劇《尋親記》劇照。(資料圖)
今年8月,全新編排的原創民族舞劇《黃道婆》在海口上演,隨後又開啟了兩輪國內巡演。作為《黃道婆》一劇中的重要角色,黎族少女符巧貫穿全劇,成為該民族舞劇的重要符號。
《黃道婆》劇中的主要角色有女主角黃道婆、男主角阿山以及黎族少女符巧。其中,前兩位的扮演者均來自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團,而符巧的扮演者趙小蕾則是來自海南省歌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其演出收穫了一眾專家的好評。
此前,主要演員外請是不少院團的第一選擇,這次本土演員趙小蕾能在《黃道婆》如此大型作品中擔綱主演,從某種程度上映射出海南在培養藝術人才方面,開始有了新鮮氣象。
以團帶校 培養本土專業人才
舞劇《東坡海南》《黃道婆》動輒用近百人團隊,以《黃道婆》為例,僅演員就有87人,而撐起如此規模演出隊伍的,正是省歌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的學生們。
缺人,缺高水準人才是本地文藝院團都在面臨的問題。對於這一點,省歌舞團團長彭煜翔深有體會。
2011年,省歌舞團率先在省內院團中完成了轉企改制,成立海南省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但在這之前,他們就陷入了人才極度缺乏的困境。此前,團裏為了創排節目會從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借”藝術專業的學生,但因為這些高校學生流動性較大,並面臨畢業離開等問題,直接影響了節目的創排。
為了解決沒有舞蹈人才這一難題,省歌舞團在當時的辦公地——海口藍天路上一處不足4畝地大的地方辦起了舞蹈學校。團裏將庫房、辦公室改為練功房和宿舍,外聘優秀教師加入,又走遍整個海南島去招生。
時至今日,省歌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成為省歌舞團的中堅力量,該學校與北京舞蹈學院保持密切合作,多位優秀畢業生前往北舞進修。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歌舞團創新發展,“在體制與市場間探索”,闖出了一條“以團帶校、團校結合”的特色發展之路。不僅創作出了多部傳播海南文化的藝術精品,也為本地舞臺藝術發展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
2014年,通過海南省屬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方共建共管海南省民族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也嘗試吸收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優秀專業人才來不斷擴大自身文藝人才隊伍。
“走出去,請進來” 提升業務水準
相比省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這些以舞蹈作品創作為主的院團,省瓊劇院以及大量民營瓊劇團對本地人才的需求就顯得更為“精準”,劇本創作、戲劇導演、樂隊演奏等部分可以吸收外來人才,但作為地方戲種,演員則必須招收本地人才。
近年來,省瓊劇院以“送出去”“請進來”優化提升院團演職人員業務水準。中國戲曲學院進修歸來的李碩徵在省瓊劇院全新打造的精品瓊劇《冼太夫人》中擔任副導演,從上海戲劇學院進修歸來的張昌義更是在省瓊劇院三團獨立導演作品。
除了“送”演員,省瓊劇院還“送”團員出去學編劇、學舞美、學音響調音等;同時將國內優秀的戲曲演唱、舞臺技術等方面的專家請來院團進行針對性的理論授課和實訓。
然而,院團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總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新人加入,才能保持院團和藝術作品的生命力。那麼,海南這些文藝院團的新人從何而來?
目前,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高校藝術專業以及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以下簡稱“省藝校”)、省歌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成為本地院團的人才的“供給”源頭。除了省歌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具有針對性“輸血”外,省藝校成為了文藝院團,特別是瓊劇院團的主要人才供給基地。記者也了解到,高校藝術專業的畢業生留在海南文藝院團或就業後依舊從事對口專業的人數量十分有限。
省藝校是中國戲曲教育聯盟常務理事單位,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首次開辦了中職與本科院校“3+4”瓊劇表演專業試點項目,為瓊劇事業培養高水準人才。學校瓊劇專業與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等開展扶持與共建合作,不僅對這所中專院校有重要意義,對海南的戲曲人才培養也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該校師生同臺排演的瓊劇《青梅與王子》《劈陵救母》《尋親記》《瓊漿玉露》和舞劇《秋菊傳奇》等多部作品收穫觀眾及專家好評,並多次應邀赴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演出。省藝校形成了“以項目帶動教學”的模式,不斷加快人才培養。
缺乏高端人才 院團呼籲更多支持
近年來,我省對文藝院團、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給予了資金與政策的扶持。2017年,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體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於加強海南省學校戲曲人才培養工作的通知》,從學校院團建設、平臺搭建、機制完善等多方面明確目標與方向。
然而,記者也了解到,政府給予的資金扶持往往以單筆資金或某一項目的經費補貼、扶持為主,我省目前還沒有設立專門針對文藝人才培養的長期扶持專項資金。而多位院團負責人表示,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工作,特別是對於國有院團而言,離不開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基於經費、從業人員總量等因素限制,不少文藝界人士表示,海南目前仍缺乏高水準文藝人才。本地藝術院團目前打造舞臺藝術精品,必邀請國內知名導演、編劇、演員等。
當然,“大戲”邀請國內專家加入並不只發生在海南,即便是北京、上海等文化一線城市在打造重點作品時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文藝人才資源豐富的地方能夠為每一部作品的成形提供更多的選擇,也更加能夠帶動一地的文藝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