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就診日記”寫實健康扶貧
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享民生“紅利”實現“病有所依”
“十年辛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黑龍江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這部分人群作為貧困人口中的重要組成,也成了脫貧攻堅戰役中最難啃的骨頭。近年來政府通過新農合報銷、大病保險、困難救助等多種方式,為貧困人群提供了醫療保障。特別從去年開始黑龍江省健康扶貧工作全面展開,省衛計委牽頭全面規劃實施了“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和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伴隨著規劃在全省範圍內的具體實施,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群看病不愁已成為現實。
青岡縣的叢偉是國標級貧困戶,幾年前由於嚴重腎衰竭開始透析治療,每年都要花上3萬多元,這筆支出對叢家來説無疑是天文數字,他曾幾次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2015年,青岡縣針對貧困透析患者出臺了專門的救助政策,叢偉成為受益者,去年透析費用5萬多元,叢偉個人僅負擔1200元。“政府的健康救助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勇氣。”叢偉説,現在他能夠幹些簡單的家務活了。
從2012年開始,黑龍江省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包括大病補償、新農合二次報銷等一系列針對貧困群眾的救助、補償措施。特別是去年由省衛計委牽頭開展的健康扶貧工程,其中所制定實施的兜底保障、精準施治、結對幫扶等措施,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全覆蓋,報銷比率提高5個百分點,在全省縣域內貧困人口享受“先診療、後付費”、“綠色通道”等特殊待遇。同時,還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各地選擇9種大病對貧困戶實施專項救治。同時,為保證貧困戶“有病不愁”,實行省級衛生計生系統領導幹部包縣結戶扶貧和在省、市、縣、鄉醫療機構結對幫扶的具體措施。這些行之有效的健康扶貧措施,讓我省廣大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真正實現了“病有所治、病有所依”。
在青岡縣柞崗鎮向東村村民王勳家裏有一本“就診日記”,清晰記錄著自打他得病以來的各種治療過程和費用帳單,也記錄了得病的這段人生時期從無奈、無助到重燃生活希望的特殊歷程。6月5日這天,青岡縣醫院的顧醫生、柞崗鄉鎮衛生院的王醫生以及向東村村醫張大夫,一大早便“組團”來到王勳家裏,進行患病貧困戶入戶走訪。“自打去年老伴兒患病,縣裏的、鄉里的還有村上的醫生都記不清來家多少次了。”王勳的妻子對記者講,老伴兒最懂得感恩,把每次誰來了、給治啥了都記在本上。
在這本“就診日記”裏記者了解到,王勳去年六月因患嚴重肺囊腫在211醫院進行了手術,住院治療47天,一共花7.2萬元,其中醫保合規費5萬元左右。如果按照之前的新農合報銷辦法,他只能享受2萬元左右報銷。而如今縣裏針對貧困人群制定了醫保提高比率10%、農合二次補償、大病救助等多項救助措施,算下來王勳共報銷3.6萬元。王勳説,“當知道政府能多給報一萬多元,我們心裏亮堂了很多。”據介紹,去年開始青岡作為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縣,正式啟動健康扶貧工程,並制定了“精準摸排精準分類精準施治”的扶貧思路,採取“千名醫師包村聯戶”以及建立保障制度、實施組合衛生救助等有效措施,讓“確保貧困群眾病有所醫”的健康扶貧目標正成為現實。
省衛計委相關同志介紹,健康扶貧工作由於目標人群的特殊性,加大兜底保障力度是關鍵。
為此,衛計委協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黑龍江省各地也根據自己的實際,實施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兜底”保障辦法。這其中就包括三項保障全覆蓋,並印發《關於做好貧困人口參合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全面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指導意見》,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全覆蓋;實行三個政策傾斜,全省統一規定貧困人口在同級別醫療機構住院就醫時,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貧困患者大病保險起付線比普通患者降低50%,擴大貧困人口門診統籌就醫範圍,門診統籌資金全家共享;加大兩個救助力度,2016年共救助貧困人口6.29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3158.68萬元;加大臨時救助力度,2016年黑龍江全省共救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589人,支出資金2424萬元;設立一個窗口,今年4月,省衛計委聯合省扶貧辦、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等6個部門印發了《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結算機制工作方案(暫行)》,在全省縣域內實施“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模式,減輕了貧困患者的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各地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如湯原縣創新實施了“四兜底、兩提高”政策;富裕縣實行醫療救治“六條保障線”制度;木蘭縣提高貧困患者門診補償範圍和標準,取消40種慢性病的起付線,報銷比例提高5%。
貧困人口從“有病不敢看”到看病不愁,從“病有所醫”到“病有所依”,幾年時間裏,這些正在發生的轉變,印證著黑龍江省幾十萬貧困人口真正享受到了政府的民生“紅利”。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