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醫癡”張琪的“三好人生”

2017-07-10 10:09:38|來源:新華網|編輯:呂岩|責編:張曦晛

  95歲的張琪雙手顫巍巍,可一搭上患者的脈,就如鉤子般牢牢地定在那裏——行醫75載,被稱為“醫癡”的他早已記不清治愈了多少病患,只記得“大醫精誠,敬佑生命”的為民初心,至今仍每週出診只為再多救治一個生命。

  作為我國首批“國醫大師”,這名有著57年黨齡的老黨員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一輩子默默書寫著“態度好、效果好、價格好”的“三好人生”。

  醫者“仁心”

  20歲行醫,40多歲時成為名醫,多年來培養國家中醫學科帶頭人、碩博生等61人……張琪早已是中醫界的傳奇。而在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國醫堂,患者每週三可以如約遇見“傳奇”。

  雖然出診時間是8時,但早到的張琪像往常一樣提前開診,“不能讓病人等著”是他恪守多年的規矩。

  “來,先跟爺爺握個手。”順著搭上脈後張琪又問,“張大嘴巴我看看,今天吃了什麼好東西。”9歲的小欣睿望著樂呵呵的張琪,不再緊張地往後躲。

  張琪對患者好,但對自己很“倔”。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肝膽脾胃科主任潘洋説,有一次住宅電梯故障,年過九旬的老師硬是從13樓走下來準時坐診。今年春節前,他突發急症仍執意出診,直到臉色蒼白、豆大的汗珠線似地淌下,才被學生強拉著去檢查。

  “患者大老遠來不容易,當時再堅持一下給看完就好了,你們給看了吧?方子是怎麼開的?”下了檢查儀的張琪有些愧疚,第一時間詢問學生“病人怎樣”,忘了自己也是患者,竟“醫癡”如此。

  張琪為每位患者診治的時間平均20多分鐘。搭脈、看舌苔、問診、開方,傾聽患者的嘮叨、痛哭甚至焦急時的質疑,他都一絲不茍,像哄孩子似地安慰他們別心急。

  張琪的學術經驗繼承人、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主任醫師張佩青説,他每治一個,都要跟病人和學生講透病情和治法,治“身病”也治“心病”。

  “張老總説救治一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患者肖冰説,50年前張琪用一劑幾毛錢的古方藥,將已經被當地兒童醫院宣佈棄治的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兩家人至今保持著聯繫。

  張琪不給患者多開藥,有時藥費還沒有來時車費貴。“藥在對症,不在貴賤,用便宜藥治大病豈不更好?”張琪説,醫乃仁術、見彼若己,救死扶傷決不能發病人之財。

  老人在家中立了規矩:對患者一視同仁,不許嫌農村人臟、窮,不許謊稱不在家。一次全院職工春遊,已經上車的張琪看到老患者來了,立即下車請他到診室。“這是醫者本職,也是黨員的本分。”他説。

  科研“公心”

  有時出診後,張琪還要去書店“苦修”。“中醫博大精深,還得往前進。”張琪説,很多疑難病還沒治好,書上能獲得啟發。

  上世紀60年代,學界把中醫的脈學與西醫的心血管系統機械地聯繫起來,淡化了中醫脈學特色。張琪直言以諫,寫成《脈學芻議》一書,至今仍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典範。

  “有同仁想重金聘請張老為書做序,被我一口回絕了。”潘洋説,這些年最大收穫就是傳承了“師風”,其實張老只要為哪款藥評論一下,可能就帶來上億元的銷售額,但他從不做這些違心的事。有一次,老人看到一個醫療雜誌上東拼西湊抄材料的文章,急得一夜未眠。雖素不相識,但他深深為醫界的風氣擔憂。

  每次創新研發出成熟方劑後,張琪都會向業內分享,由他研製的寧神靈等藥物至今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他編著的書籍易讀、實用,另一位已故“國醫大師”朱良春在閱讀《張琪腎病醫案精選》後,稱讚其“將數十年寶貴經驗和盤托出,誠仁者之心也。”

  2009年9月,黑龍江一高校中暴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張琪指導的專家團隊在防疫一線利用他研製的純中藥製劑,治愈了全部155例患者,治愈率達100%。相關製劑後來上市推廣,治愈了更多患者。

  中醫辨證,西醫辨病。“將西醫的病與中醫的證相結合,有助於診斷好西醫暫無法治療的病。”從不排斥西醫的張琪,對“穿刺活檢”“靶向治療”等新技術也有研究,一直走在學習的路上。

  傳道“誠心”

  前不久出診,當博士生周美馨告訴張琪“自己要畢業了”時,老先生有些不捨。這是他3年前招收的最後一位學生,近3萬字的畢業論文逐字逐句看了個遍。

  “還想多帶,但精力確實不比從前,咱不能靠著名號糊弄人,容易耽誤年輕人的成長。”張琪説。

  張佩青既是張琪的學生,也是他的女兒。她説,父親為人敦厚不發火,但教書育人很嚴格,自己年輕時申報“慢性腎衰竭”研究課題,題目中只考慮“扶正”而沒有“去邪”,父親身為專家組專家,當著數十人毫不留情地批評。

  “侍診3年,讀什麼經典、用什麼方劑,他都傾囊相授,就怕我們學不精。”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周亞濱説,老師總是説“我的這點兒經驗,希望你們都能學去,好給人家瞧病”。

  這幾年,不知疲倦的張琪一直呼籲,將傳統師承教育融入高等中醫教育體系,在本科階段就配備名醫進行臨床教學,使得學生長期耳濡目染,增強中醫自信。

  95歲的張琪也趕時髦,有自己的微信,子女們常按要求把中醫藥界的新事發給他看。他的微信頭像上,綠草悠悠、藍天白雲、晴陽高懸,一如張琪“蓄積初心的力量”。(記者 鄒大鵬 張玥 閆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