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都的“放管服”之道

2017-07-11 13:33:42|來源:哈爾濱新聞網|編輯:呂岩|責編:張曦晛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廣東省和黑龍江省、深圳市和哈爾濱市是對口合作關係。目前,哈爾濱和深圳正緊鑼密鼓展開雙方合作領域推進事宜。在此背景下,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和市記協共同組織哈爾濱市媒體赴深圳採訪,近距離審視深圳在多個領域實現高速發展的成果,尋覓其成功背後可供內地城市借鑒的經驗。

  在騰訊、華為、中興等巨頭的光彩之外,深圳這座創業之城生態鏈中分佈的非著名企業數量級讓人吃驚——目前有商事主體280余萬戶,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人是商事主體。

  如何使這個龐大的經濟體高效運轉?如何保持這個年輕城市的活力和創造力?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形成對經濟要素的吸引力?……在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深圳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與深圳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的回答是:近年來,深圳其實只做了一件事——“持續大範圍、深層次、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

  簡政放權 每兩年一輪大改革

  “為促進創業創新,深圳以精簡行政職權事項、清理規範仲介服務事項、簡化投資審批流程等為抓手,1997年起,幾乎每兩年展開一輪大改革,最大限度向市場、社會、基層政府放權”,深圳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卓民介紹。

  據統計,2012年以來,深圳先後調整行政職權事項1080項,使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從391項減至目前的223項,減幅達43%,與全國其他大城市相比大為精簡。

  清理規範仲介服務事項是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舉措。目前深圳已開展第三批仲介服務事項清理規範工作,涉及10個部門24項。比如,對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專項驗收,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報告或監測報告,改由實施部門委託有關機構開展。經過類似這種清理規範,企業在辦理某些行政審批時,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降低。

  在簡化投資審批流程方面,全市社會投資項目核準審批減少90%,市級核準備案權限下放90%,備案項目佔比95%以上。備案項目、核準項目的辦理時限由原來的7個和10個工作日分別壓縮到5個和8個工作日,實際平均辦理時限僅為2.2個和3.8個工作日。

  在大力簡政放權的同時,深圳制定出臺科技創新、人才優先發展、人才住房、高等教育等組合型政策。“這其中,去年2785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新引進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標準提高至本科1.5萬元、碩士2.5萬元、博士3萬元。”在深圳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賴惠斌看來,吸引人才落地,是間接降低企業成本的重要方式。

  政務服務 未來將實現跨城通辦

  目前深圳市公安局上線“戶政全城通”,深圳市民可任意選擇全市123個戶政窗口辦理9類總計21種戶籍業務,率先在國內實現戶政業務同城通辦,而不必局限在戶籍所在點位。

  “我們計劃把政府政務服務變成一致性很強的事宜,像銀行各網點都可辦理通用業務一樣。未來,實現全城各類政務服務窗口業務範圍甚至覆蓋到深、廣、惠。”王卓民介紹,深圳一方面正打造一個“無所不在”的政府——與自然人生産、生活息息相關事宜,盡可能全部下放至社區和街道辦事處,只有複雜事宜需要到市、區級政務服務機構辦理。王卓民説,深圳目前已將部門分設的專項辦事窗口整合為綜合服務窗口,部門孤立的審批服務系統整合到網上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實現“一門在基層、服務在網上”,此舉切實提升了市民與企業辦事的便利度。

  另一面則力推“互聯網+政務服務”,以互聯網思維和手段作為優化政務服務的解決之道,形成“無時不在”的政府。從2013年,深圳市將從社區到市級的政務服務,能上網全部搬上網,構築24小時網上服務大廳。比如,目前深圳市教育局開展義務教育“積分入學”網上申請,原來市民要跑6個部門,現在只需網上填報信息,系統自動與教育、計生、社保、房屋租賃、戶籍、房産登記等6個部門的數據進行比對完成信息核驗工作,無需提交相關紙質證明材料。

  為適應移動互聯時代需求,深圳正開發自助服務終端,今後在交通與人流密集區投用。深圳寶安區上線了政務服務APP,適宜於網上辦理的700多項事宜全部可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自行辦理。而適用覆蓋範圍更廣的深圳市級政務服務APP,目前已進入試用期,不久後將全面推開。(記者 徐光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