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資源依賴”促資源型城市轉型

2017-08-01 16:58:13|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産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資源産業與非資源産業、城區與礦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資源型城市大都是傳統産業,幾十年來是以資源而興以資源而建,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忙於生産,忘了深化改革,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又拿不出好招法深化改革,於是經濟實力、科技成果、接續替代産業儲備不足,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發展中步履維艱,困難重重。我省13個市(地)有7個資源型城市,如何使資源型城市走出困境是振興發展的重頭戲。

  資源型産業隨著資源開發的進程,由興起到鼎盛再到衰落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由於資源型城市産業結構單一,城市的發展嚴重依賴已有的資源,城市的興衰與資源蘊藏量的多寡、市場需求的變化密切相關,其轉型必然受到資源型産業的牽制。隨著資源開採進入衰退期、産業結構單元期,如果不克服“資源依賴症”,就難以應對市場風險的衝擊。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在産業轉型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把資源産業做大做強做精,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産品附加值和資源轉化動能,為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發展替代産業提供相對充裕的時間和資金,增強替代産業發展的後勁,由傳統資源型産業向新興科技型和替代産業發展。資源型城市發展替代産業在體制上應注意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堅持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使之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先導産業。資源型城市應充分利用國家提供的各種政策,包括財政、智力、環境、科技等方面加快替代産業發展。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發展接替産業為主攻方向,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使産業由資源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由一元化結構向多元化結構轉變,走一條具有鮮明自身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深化國有資源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産權制度等重大改革

  強力推進政企分開,活化企業內部機制。企業辦社會是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存在的體制上和機制上的通病。建議徹底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對剝離企業辦社會負擔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一是在一定時間內,應調整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成比例,通過增加地方稅收留成比例,向地方提供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的資金來源。二是中央政府、省政府和企業各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的費用,中央拿大頭,省裏拿中頭,企業拿小頭。三是建議國家和省把補助資金打足後納入地方財政基數,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二、加大循環經濟發展的科技開發與資金投入

  發展循環經濟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課題。我們應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重點支持涉及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推動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循環經濟的科技開發。各級財政應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項基金,通過直接投資、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等多種形式推動共性瓶頸技術和重點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支持清潔生産示範企業、項目,以及一些具有重大示範意義的節能、節材、節水、帶動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

  三、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

  資源開發補償機制是指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為保護和恢復地質環境、自然生態,支持礦産資源勘探開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而進行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安排。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是世界各國進行資源開發的通行做法。因此,資源持續利用所要求的關鍵是如何補償問題。及時補償要求資源的耗竭過程與資源的補償過程在時間上實現動態平衡。包括資源耗竭給資源型城市發展能力帶來的損失和環境損失。通過對資源耗竭給予及時和足額的補償,使資源型城市有足夠的能力或“替代資源”在既定的時間內來實現其經濟轉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其實質是資源型城市在資源開採過程中所付出的資源代價和環境代價以及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得到應有的補償;應以國家為實施主體,其主要政策框架應包括建立健全涉及資源開發補償的法律法規、建立資源開發歷史補償制度、建立國家資源開發補償基金、建立地方資源開發補償專項資金、制定土地資源補償辦法、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補償等。

  四、建立衰退産業援助機制

  産業援助機制是指在産業發展過程中,針對産業衰退或産業結構不合理或産業升級緩慢帶來的問題,通過財稅扶持、資金和項目支持以及減輕企業負擔等方式,促進産業發展而進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産業援助機制是世界各國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的通行做法,它構成産業政策的重要內容。産業援助的覆蓋面較大,一切有利於遏制産業衰退或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活動都在産業援助的範圍之內。産業援助機制應以國家實施為主體,建立接續替代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在産業佈局和項目擺放上向資源型城市傾斜,形成有利於産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體系,理順各項管理體制。

  五、利用地域優勢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對外經貿和科技合作。中俄貿易的潛力巨大,俄羅斯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中俄兩國在商品、技術、勞動力、資源、産業結構諸方面都有很大互補性。資源型城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俄遠東地區友好合作關係,加快中俄經貿科技文化發展,不斷推進中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進一步完善口岸功能。搞好互市貿易區建設,積極發展各類進出口加工園區和物流園區。要把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作為重點,加強與俄方的溝通聯繫,全面促進對俄經貿向規模化、高級化發展。加大對俄森林採伐、木材加工、礦産資源開發、農業生産以及建築材料、房地産和科技等方面合作的推進力度,儘快落實項目。開闢多元化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鞏固和擴大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等傳統市場,不斷開拓東南亞、北美、中東、歐洲等新興市場。扶持民營外貿企業發展,支持生産企業自營出口。鼓勵優勢民營企業或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加大境外工業園區建設,使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具有優勢的産品和人力資本等“走出去”,在礦産資源開發等方面建立海外生産體系、銷售網絡和融資渠道,開展跨國經營。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加強與周邊國家與地區的經濟合作,吸引社會資本以並購、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資源型城市國企改制和不良資産處置。

  六、整合資源發揮動能

  加快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要對煤炭實施深加工,在抓好“煤頭化尾”、“煤頭電尾”的同時,加快非煤産業整合,促進接續替代産業發展,延長産業鏈。一是整合熱電産業。鞏固和發展以熱電廠為核心的煤電産業,籌建具有一定規模的煤矸石熱電廠。北電南送,對於南部電荒地區堪稱“雪中送炭”。二是整合建材産業。規劃建設好現有水泥廠的生産規模,研發水泥下游産品;發展無鹼玻纖,發展矸石空心磚、陶粒、陶粒切塊、粉煤灰砌塊等新型墻體材料。三是整合特色農林業。抓住黑龍江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産業的有利時機,四個煤炭城市應依託土地和林地資源,構建種植業、養殖業、蔬菜生産和深加工四大綠色食品生産基地。四是整合旅遊業。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有豐富有特色的旅遊資源,應加以資源整合,形成點、面、線互相聯動發展的協調機制,把資源型城市的旅遊産業做大做高。

  七、完善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

  要加快資源價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係、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成本的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科學制定資源性産品成本的財務核算辦法,把礦業權取得、資源開採、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安全設施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退出和轉産等費用列入資源性産品的成本構成。

  八、把林區木材生長量納入價值考核指標體系

  國有林區實施天保工程、全面停止採伐以後,主要任務是營林管護,保護生態環境,蓄積木材生長量。過去採伐木材進行經濟核算,包括採伐、集材、加工的數量和品質,計算投入産出。實施天保工程後,雖然不伐木材了,但是通過管護經營再生長木材,只不過是轉變了勞動方向,勞動的價值仍然存在。木材伐下來計算價值和價格,那麼,讓木材長起來也應該計算價值和價格。既然如此,國家就應該按木材生長量給林業職工計量報酬、按勞分配,在天保工程資金之外,按木材生長量給林業職工增加收入,進一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把林區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木材儲備基地,這是符合勞動價值論和市場經濟規則的。(黑龍江省科顧委常務副主任 劉世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