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裏聽得“鴨”聲一片

2017-08-09 11:28:15|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稻浪翻滾,傳來陣陣清香,一片片翠綠盡收眼底,盛夏是勝利農場最美的季節。隨風舞蹈的稻田、紅頂藍身的鴨舍、嘎嘎叫的鴨子……5000畝有機水稻種植基地上演著歡樂的豐收奏鳴曲。

  今年,勝利農場按照“穩水稻、減玉米、增大豆、強經作”的原則,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主線,以省委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引,轉變幹部職工觀念,從單純依靠産量向産量和品質並重轉變,從過去注重“種得好”向“銷得好”和“種得更好”發力,在第六管理區建立有機水稻生産基地,種植5000畝三江6號有機水稻,綠色農業發展前景看好。

  “捆綁”經營模式實現“雙贏”

  第六管理區的高麗江種植水稻已經十多年了。“以前,聽説啥水稻品種能多打糧、多賣錢,我就種啥品種。”提起以往生産經營方式,老高認為種地只要勤快、選對高産品種、再趕上一個好的年頭,就大功告成了。“從這幾年開始,家家戶戶水稻産量都不低,連不少旱田種植戶也都改成水田了。我這光高産有啥用啊?賣不上好價錢,白忙活!”老高對近幾年的種植效益不太滿意。“種什麼、怎麼種、怎麼賣”成為擺在像老高一樣的水稻種植戶面前的難題。

  面對這個問題,勝利農場積極探索農戶增收新途徑。今年,5000畝有機水稻生産基地採用“基地+農戶+企業+市場”的捆綁式生産經營模式,即基地對農戶履行技術指導和服務職能,農戶對企業履行按照訂單要求進行標準化生産職能,企業對市場履行保證産品優質和經濟增效的職能,保證全産業鏈條的穩步平衡發展。

  為提高有機水稻基地農業管理人員及種植戶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勝利農場積極舉辦側深施肥插秧機技術、有機水稻品種選擇、有機肥料的配比施用、田間管理等系列培訓。農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定期深入到基地,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建了有機水稻技術服務微信群,開通“有機水稻基地120”電話服務,做到技術指導與服務雙到位。

  為解決農戶種植有機水稻的後顧之憂,勝利農場鼓勵發動管理區幹部、農戶走出去找市場、簽訂單,發展市場看好的特色品種面積和有機産品,發展高效訂單農業。經農場領導幹部的努力,與本地兩家大型米業達成糯稻及香稻銷售意向。“我手上拿到了與勝利糧油食品公司簽訂的水稻收購訂單,回收價格比普通水稻高出了不少,到秋天把我這有機稻一賣,我得比去年多收入幾萬塊呢!”老高望著自家稻田裏的水稻猶如吃上了一顆定心丸。

  為履行訂單要求,農戶嚴格按照有機水稻種植要求進行標準化生産,保證了有機水稻的適口性。“都是咱們自己農場的農戶,再加上有農場水稻、科技部門的技術指導與監督,回收他們的訂單進行生産,我們的産品也會大賣!”勝利糧油食品公司董事長梁海華對有機水稻種植與回收胸有成竹。“基地+農戶+企業+市場”,實現了農戶增收、企業創效的“雙贏”局面。

  “綠色”科技應用實現“可追溯”

  “嘎嘎嘎……”勝利農場有機水稻基地,一陣陣鴨叫不絕於耳。

  示範基地負責人曹爽説:“目前,5000畝有機稻田裏放養了12000多只鴨子,從雛鴨開始放到稻田,已經養了近2個月,通過稻田養鴨,實現鴨稻共生、效益共增。”以鴨子捕食害蟲代替農藥、以鴨子踩食雜草代替除草劑、以鴨子糞便作為有機肥料代替化肥,再輔以生物技術防蟲等,從而使水稻的整個生産過程不施用化肥和化學農藥;而稻田為鴨子提供勞作、生活、休息的場所以及充足的水、豐富的食物,相互作用,實現了水稻的純綠色生産和鴨子的生態養殖。鴨子上市時每只體重可達2公斤,目前市場價格約每公斤50元,一隻鴨子可收入100元左右,與傳統單一種稻和養鴨相比,效益可觀。

  勝利農場在有機水稻種植上,積極響應總局黨委(擴大)會議上“轉變農業生産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求,圍繞“一控三減”,實現節本提質增效。今年,勝利農場創新採用機械覆膜技術,即利用稻草秸稈製成的可降解紙膜進行覆蓋除草,有效控制了農藥、化肥使用。在有機稻米種植過程中,覆膜高溫殺蟲率達到95%以上,覆膜隔絕除草率接近100%,極大地促進了有機水稻生産提質增效。

  為了使企業、消費者放心,勝利農場不斷提高科技水準,新建了“天眼”工程,即“農田可視化溯源系統”,360度全景攝像頭可以將有機水稻和鴨子的生長情況實時傳輸到遠在2公里之外的科技園區監控室內,同時還可以將視頻上傳到指定訂單消費者的手機上。消費者通過電腦、手機實時查看有機基地內生産作業、水稻長勢、稻鴨共育等生産情況,提高消費者對農産品品質安全的信任度。

  近年來,勝利農場在農業種植、養殖等方面推廣了物聯網技術,先後開發了水稻生産網絡服務平臺、農産品追溯系統、智慧農業信息平臺等智慧系統建設,給農田裝了“千里眼”和“順風耳”,使全場農業發展向信息化、現代化、品牌化邁進。有機農産品先後通過中國綠色食品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國家有機産品認證及歐盟有機認證,有機大米多次被省糧食協會評為“放心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繼續探索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産、加工、銷售途徑,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出一系列勝利品牌的高端農産品,將地域、生態、文化等基因注入勝利品牌,佔領更廣闊的市場。”勝利農場黨委書記魏文華對於打造有機品牌有著深刻的理解,“市場需求側是決定種植作物價格高低的決定性因素,有機綠色食品會越來越受大眾歡迎,市場前景廣闊。”

  “互聯網+”增強銷售“功力”

  “種得好”是基礎,“賣得好”是目的。今年,勝利農場依託勝利糧油食品公司等龍頭企業積極開展電商銷售,通過建立自身的網上行銷店舖和微商平臺,拓展農産品自銷渠道。通過勝利糧油食品公司與上海松嶺公司合作,利用社會資本擴大電商和實體店銷售的形式,提高稻米的附加值,以有機水稻4元/斤價格回收,畝效益達1000元左右,實現從種得好到賣得好的轉變。

  在“互聯網+銷售”的基礎上,勝利農場還不斷探索開發私人訂制高端農産品,提高農産品附加值。針對高端客戶,即將推出以純、真、鮮為核心的VI P消費模式,即客戶在勝利農場有機種植基地租一塊地,自選品種,由農場按照有機標準代種,真正實現“私人訂制、高端享受”。

  對於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勝利農場場長俞高江信心滿滿:“除了大力發展有機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種植外,未來,我們還計劃重點在體驗式農業、認養農業和觀光農業上做文章,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帶動輻射職工增收、企業增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融合共贏!”(記者 吳樹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