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城鄉無差別師資校際共分享

2017-11-27 10:12:23|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創新教師管理模式,打破“按校定編”的傳統管理方法,實行教師編制全區“統一核編、動態管理”;通過試行“學區辦學”模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哈爾濱新區的核心區,今年以來,松北區切實發揮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在教育體制機制上不斷改革創新,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完善教育服務功能,促進教育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理解這一重要論斷,如何守正出新,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下步要努力思考並積極貫徹落實的。”松北區教育局副局長王連印説。

  城鄉統籌推進促進教育協調發展

  11月6日,記者來到位於松北區樂業鎮的哈爾濱市樂業鎮小學。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寬敞大氣的操場和一座嶄新的四層教學樓;走進教室,窗明几淨,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高挂于棚頂的是新型護眼燈……“看看我們現在的教學環境,你能看出這是一所農村小學嗎?”校長劉娜高興地帶著記者參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曾經是我們農村小學校長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劉娜告訴記者,2002年大學畢業後,她便到樂業鎮一所村辦小學執教。當時的學校就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沒有走廊,開門就進教室。木條拼個四框,涂上墨汁就是黑板。為了學生不挨凍,她每天需提前到教室生爐子。外面一下雨,秸稈做的房頂就會成塊脫落。“2004年松北建區後,村小的變化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從土操場到磚面操場到水泥路面,低矮的小平房變身四層樓房,觸摸式電子白板取代板條黑板……現在的孩子真幸福,家長更是讚不絕口,都説一點不比城區的學校差。”提起現在的變化劉娜滿眼歡喜。 

  據悉,松北區自2004年2月建區以來,共籌措建設資金4.73億元,完成了12所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工程,9所中小學的行業規劃及加固建設工程,11所中小學新建工程,13所幼兒園改建工程,以及230多項校舍維修項目,提前三年完成了學校網點佈局調整任務。到2012年,松北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以合格率100%、優秀學校80%的優異成績,提前完成省級標準化學校創建工作。哈十中苦戰6年,實現了提檔、晉級、創示範的三大目標,結束了松北無市重點的歷史。2016年高考,該校二表本科入段率達到73%;2017年高考,二表以上入段率75%。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建區初期,松北區農村學校教師35%以上為民辦教師轉正,年齡大,學歷低,觀念落伍,很難勝任一線教學。針對教師隊伍“不足”“不優”“不活”的瓶頸問題,松北區政府採取招、引、聘多軌並行機制,優化、活化教師隊伍。截至目前,已招考、臨聘新教師751人,引進特級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23人,碩士研究生48人。與此同時,為了讓教師安心教學,2012年,松北區將班主任津貼由每月人均14元提高到每月人均200元,津貼標準在哈市處於領先水準;2013年,投入123萬元開通農村學校教師免費通勤車,解決了農村教師通勤難的問題;2014年,投資80余萬元為全體教職工體檢;2017年,投入570余萬元建設教師公寓,解決了單身教師的居住問題;2017年11月,又開通了城市學校教師通勤車,實現了教師通勤車城市、農村學校全覆蓋。

  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品質

  “我區城鄉跨度較大,區域教育資源不均衡,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為此我們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在教師管理模式上‘先行先試’,實施‘區管校用’,進而消除教師校本位觀念。”王連印説,以前名優教師到農村學校帶培鄉村教師,因編制牽絆缺少歸屬感。“區管校用”後,教師編制歸屬區裏,區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配教師,而且教師的業績也統一考核,從而使教師沒有了後顧之憂。目前,松北區教育局、編辦等相關部門建立並完善了系列配套方案,打破了“按校定編”的傳統管理方法,實行教師編制全區“統一核編、動態管理”,推動教師合理有序流動,實現區域內教師資源在學科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的優化配置和動態調整,逐步縮小松北區校際、城鄉間差距,提升薄弱學校的教學品質和辦學水準,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區管校用”讓教師柔性流動起來,那麼,“動”起來的教師如何實現高效配置?據王連印介紹,松北區決定在區內試行“學區辦學”模式。“我區各中小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分佈不均衡,有的學校學生較少,教師缺少溝通、交流、教研提升的機會;有的學校出現了大班額的苗頭,教師數量短缺。而‘學區化辦學’後,一個學區內統一進行教師培訓,統一進行集體備課,共享教育資源,在彌補學生和教師分配不均衡的同時,教師間也能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提高教科研能力。”王連印説,松北區以鄉鎮為依託,建立了五個學區,學區內實現教師的柔性流動,為成員學校解決了教師短缺的難題。學區內推行“一鎮一模式”,追求同一學區內“不一樣的學校一樣的精彩”。

  優化教育資源,在“區管校用”和“學區化辦學”等創新模式下,松北區各中小學校同放異彩,職業學校亦然。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科技創新城的哈爾濱市新區職業學校,正趕上課間操時間,身著統一校服的學生整齊劃一地做運動。“2014年,我們率先在全省開展了‘普職融通’試點,探索實施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橫向互通,實現兩類教育在教學資源、教學模式、師資建設、課改成果等方面的借鑒與融合。”哈爾濱市新區職業學校校長劉長山説,目前,首屆“普職融通班”即將畢業,這裡有兩名“潛力股”學生——韓建峰和張雨桐,二人明年將攜手報考哈爾濱商業大學。“中考時,成績不理想,失去了衝擊高考的機會,但‘普職融通班’給了我一個報考大學的機會。我的志願是哈爾濱商業大學計算機係,若順利考取,畢業時將獲得與普通高考生一樣的全日制本科證。”説起未來,張雨桐無限憧憬。

  提升教育品質辦有靈魂的教育

  “我上學時,老師授課方式就是一本書、一根粉筆從頭講到尾,沒有互動。現在這種狀況仍然存在,有的老師不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也不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只顧完成授課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我們要變革教學方式,提升教育品質,讓課堂活躍起來,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王連印説,為了變革教學方式,目前,松北區正密集開展培訓,將教研員、校長、副校長、骨幹教師派到江浙一帶,學習當地名校的改革經驗,以便更好啟動該區改革。

  據介紹,多年來,松北區以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為切入點,以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建設課程資源庫為重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面積提升教學品質為目標,探索適應學生發展的樂學、會學、學會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幾年來,一些學校在深化課程改革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如:對青一中的“三徑六步”教學特色、前進小學的“五徑立德和五字課堂教學模式”等等。松北區課堂教學模式由被動灌輸式向主動參與式轉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日益彰顯,教學成績的低分率明顯降低。

  2013年,松北區遴選引進了中加、美加兩所全國知名的國際化民辦學校落戶;2017年9月,南崗區和松北區簽署了《哈爾濱市松北花園小學校聯合辦學協議》,開啟了松北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模式、聯合辦學的新篇章……“名校的辦學理念更易被社會認同,辦學品質更易快速成形,為此,松北區以名校為引領,讓名校辦學理念在此生根發芽,促進區域發展。”王連印説,近年來,“辦學模式”創新所帶來的疊加效應已逐漸顯現,如聯盟辦學、名校合作辦學和“學區辦學”等。目前,已促成了哈十中與哈三中、哈九中,前進小學與師範附小的合作共建關係,有序開展了教學互訪、拜師結對、名師講堂等“雙走進”教學交流活動,轄區薄弱學校有了“強手”援助,走出了新路。(記者 薛婧 李愛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