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2018-03-01 16:15:03|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龍江要聞】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鞠鵬 攝

【龍江要聞】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新華社記者姚大偉 攝

  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通過擬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銳意改革,確保完成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不斷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2月2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71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復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於創新,紮實工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只爭朝夕,真抓實幹,著力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著力全面依法治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力以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著力全面從嚴治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邁出新的步伐,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成績。

  全會認為,開好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具有重大意義。

  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們黨領導下,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國特點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黨積極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方面機構職能不斷優化、逐步規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會強調,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全黨必須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下決心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全會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

  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繫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既要立足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針對突出矛盾,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又要著眼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要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全會提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要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全會提出,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是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的必然要求。要統籌設置相關機構和配置相近職能,理順和優化黨的部門、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的職責,完善黨政機構佈局,深化人大、政協和司法機構改革,深化群團組織改革,推進社會組織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跨軍地改革,增強黨的領導力,提高政府執行力,激發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活力,增強人民軍隊戰鬥力,使各類機構有機銜接、相互協調。

  全會提出,治理好我們這樣的大國,要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係,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構建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體系,中央加強宏觀事務管理,地方在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區事務,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合理設置和配置各層級機構及其職能,增強地方治理能力,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

  全會提出,機構編制法定化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完善黨和國家機構法規制度,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式、責任法定化,全面推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規範和約束履職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剛性約束,加大機構編制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

  全會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依法依規保障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黨政軍群各方面機構改革配合,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

  全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銳意改革,確保完成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不斷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