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牽手電商脫貧築夢“雲端”
于秀偉夫婦把自家的淘寶小店經營得紅紅火火。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心楊 攝
“一個以購代捐套裝300元,七彩木蘭電商平臺上線10天,成交額突破70萬元。”這是記者在哈爾濱木蘭縣採訪時,縣委副書記徐向峰向記者做的一個展示,這就是木蘭縣開展“以購代捐”電商扶貧舉措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而這一舉措的實際受益者是3258戶貧困戶。
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扶貧辦主任工作會議上,明水縣扶貧辦主任張天喜走上臺前,做了關於發展電商扶貧的典型發言。他介紹,明水縣通過把電子商務與庭院經濟緊密結合,以“我在鄉村有塊園、我在明水有畝田、我在明水有基地”系列活動為載體,通過企業訂制、電商銷售、幫扶責任人助銷等私人訂制形式,建立穩定銷售渠道,使明水縣87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走出了一條電商搭臺、政府服務、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的特色扶貧之路。
扶貧牽手電商,脫貧築夢“雲端”。日前,記者採訪了黑龍江省木蘭、明水等地探索電商扶貧的路徑。
以購代捐 電商“愛心匯聚”
在木蘭縣,徐向峰對記者説,如何讓農民尤其是貧困戶生産的農産品實現優質優價?如何實現産銷對接?基於木蘭縣有18個幫扶單位,5萬多名職工背後就是5萬多個家庭,線上直供的電商扶貧模式就這樣策劃出來。
徐向峰説,為了更好地推動脫貧攻堅,創新脫貧方式,木蘭縣打造了“七彩木蘭”線上平臺,“以購代捐”電商扶貧行動上線15天,線上成交額113萬餘元。“七彩木蘭”微商城的上線,對於木蘭來説不僅是一個全新的電商銷售平臺的推出,更是一種嶄新扶貧模式的開啟。通過這個平臺,一方面可以為哈爾濱市民提供放心食品,達到優質優價目的。另一方面,可持續保障農民增收,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徐向峰告訴記者,在“七彩木蘭”上線以後,很多愛心企業也積極參與“以購代捐”活動,有的企業與“七彩木蘭”運營商簽訂長期定點採購合作協議。
電商連接鄉村,成為貧困戶脫貧的一個可操作形式。據了解,在“七彩木蘭”平臺“以購代捐”專區,禮盒中的農産品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和嚴苛檢驗的。網民每購一套禮盒,將有10%的費用用於扶貧眾籌款捐給貧困戶。以1月中旬的“以購代捐”活動為例,購買人數為3978人,農産品銷售額119萬餘元,提取扶貧專項資金11.9萬餘元,共有1705戶貧困戶拿到收益。
在木蘭縣大貴鎮紅星村,福源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振峰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有18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20余戶,因為合作社的大米搭上了“以購代捐”電商扶貧行動,今年大米的銷售途徑拓寬了,好米也賣上了好價錢,貧困戶拿到了分紅。
網端延伸庭院經濟促脫貧
作為黑龍江省“互聯網+精準扶貧”第一個試點縣,明水縣積極探索貧困戶增收渠道,縣扶貧辦主任張天喜對記者説,明水縣的電商扶貧是以搭建電商銷售平臺,把電子商務與庭院經濟緊密結合開展的。一根網線連接的是市民與田間地頭,一塊園田地承載的是田野裏的脫貧希望。
張天喜介紹,明水縣以基地建設為基礎,開闢了貧困戶增收途徑。推行了由一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具備規範化生産標準、全程監測和追溯體系、品牌和“三品一標”認證、龍頭企業依託、線上線下行銷渠道、O2O企業直採直供和金融扶持體系等“1+7”基地建設模式。2017年,明水縣共建設基地142處20萬畝。尤其是針對貧困戶實際,開展了菜園私人訂制,全縣各鄉鎮和街道共落實核心區16個40281畝,實現了87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300元至500元。此外,明水縣注重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延伸了農産品産業鏈。引進益農實業等五家企業建設年貯藏能力20萬噸的集果蔬種植、加工冷藏于一體的冷鏈倉儲項目,以及壹豐公司新上了青仁烏豆油加工項目,推進日月同源公司黑木耳大棚項目和七大菇食用菌公司海鮮菇項目,完善了小包裝、精加工、冷鏈物流等産業鏈要素,全縣農産品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為庭院經濟産業鏈條延伸注入活力,提供支持和保障。
電商扶貧經濟和思想“雙脫貧”
發展農村電商,不但要搭建網絡平臺,更要健全物流網絡。在明水縣興仁鎮石仁村,開網店的脫貧戶于秀偉將電商做得紅紅火火。幾年來,他從銷售自家小園的農産品到為村民代銷“小園菜”,從貧困戶變身脫貧戶,還帶動了更多村民參與到農村電商中來。于秀偉對記者説,快遞和物流走進縣城,走進鄉鎮和村屯,這是他在最初做農村淘寶時不敢想的事,電商企業與貧困村村淘服務站對接,打通了縣城至村屯物流的“最後一公里”,農村電商也突破了越來越多的制約。“我是電商扶貧的受益者,更要讓這種模式惠及鄉親。”于秀偉對於電商扶貧充滿期待。
明水縣永興鎮永興村村淘服務站合夥人李丹丹的“站點”生意也很火。她説,最大的感觸就是農村的物流網絡越來越健全了,才讓農村電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電商扶貧讓貧困鄉村的創業者不離地不離鄉實現創業夢,讓貧困人群守家在地搭上脫貧快車。通過開展電商扶貧,不但激發了貧困人群的內生動力,更培養了他們看市場拓眼界的“眼力”。電商扶貧帶給貧困鄉村的不但是行動上的大闊步,更是思想上的大變革。電商扶貧,讓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裏的近在咫尺,而線上線下的“脫貧故事”更有借鑒意義和示範效應。(記者 董新英)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